孟子和谐思想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启示

2021-11-24 10:29杨玉婷
现代交际 2021年3期
关键词:仁义孟子心理

杨玉婷

(辽宁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6)

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青少年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处于成长黄金期,人际交往能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孟子和谐思想内容概述

(一)心理和谐思想

早在两千年前,孟子就对人们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和谐提出了批评。“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预设了两组对比情形:一是手指头有缺陷比不上别人,人们会想尽方法治好它;二是内心不如别人,人们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孟子认为这就是不知轻重主次。

那么如何应对心理上的不和谐呢?关于心理上的双趋冲突,孟子有一段经典的义利之辩,面对鱼和熊掌这两种皆为他爱好的东西,孟子“舍鱼而取熊掌”,这种选择符合人们两利相权取其重的比较意识;在这一选择基础上,孟子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生命和正义两者相比较,又该如何权衡呢?他答道:“舍生而取义者也。”[1]

实现心理和谐的最好方法是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一颗善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抑制自己不切实际的欲望。孟子注意到了社会物质环境对心理和谐的影响,他讲道:“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能够得到必要的滋养,它都能够茁壮生长;相反如果失去了必要的养分,什么东西也都会走向消亡。心理和谐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而且受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人伦和谐思想

人伦一词包含着多层含义:一是指人与人之间尊卑长幼的关系,二是指人们相处时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孟子提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父子关系是五伦关系的核心,孟子认为事亲、尊亲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表现。父慈子孝是良好和谐的父子关系的最好写照。君臣关系,孟子主张君臣之间应该在有原则的基础上交心,君主要坚定原则做一位仁君,作为臣子在君主行为不当,犯有过错的时候应该极力劝谏君主。夫妻有别,是说夫妻之间各尽职责。长幼有序,指的是家庭成员以及亲戚长辈之间的关系。朋友有信,朋友是个体由于志同道合而结成的关系,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讲诚信。

孟子是明确提出五伦关系的第一人。他针对这五种关系提出了明确的道德要求,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三)社会和谐思想

孟子希望通过个人发挥自身所拥有的仁义之心和国家所实行仁义之政这两个方面来构建和谐社会[2]。

孟子提倡以仁义处理人际关系。仁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善良之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义,就是人们所走的符合道德行为规范的正义之路。他强调君臣父子兄弟以及普通民众之间的交往都应该秉持“怀仁义相接”的原则。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扩充了仁义的对象和范围,对父母是“事亲”;对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亲亲”;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普通民众是“仁民”;对人类以外的万事万物是“爱物”。

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希望在封建社会建立王道。施行仁政首先要“制民之产”,保障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开支,维护好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进而对民众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这正是孟子所描述的“明君制民之产,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3]的理想状态。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类型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与其他个人之间沟通想法、交流信息、表达个人感情和协调行为方式的互动过程。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稳定的人际交往模式。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青春叛逆期到来。父母与子女相隔较远、父母思想老派跟不上时代潮流、子女忙于自己的校园活动忽视疏远父母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沟通交流不到位,亲子关系不融洽。

2.同学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交往对象大部分是同龄人。当代大学生思维开阔、精神饱满、兴趣繁多,他们希望通过广泛的交往得到别人的认同。同学关系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来维持,也需要一定的沟通方法来确保我们良好的人际交往。

3.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双方在深层次上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学校园中的生活,既要应付得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又要应付得了复杂交错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往,也是一门需要投入精力的课程。大学教师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在学术上会给我们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帮助我们在专业领域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与教师搞好关系,也会在生活中少走弯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存问题

大学是学生人际关系发生社会性变化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未来事业很重要。

1.自卑嫉妒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暂时无法处理的问题时,他倾向于认为自己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心理就叫作自卑。自卑主要是因为我们每做一件事都会与同样做过这件事的朋友进行对比,了解自己处理同等意外的能力,进而对自己处理特殊状况的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大学生处于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心理需求长期不满足,自然会产生“我不重要,没有价值”这样的自我认知。

人际交往中最要不得的情绪之一就是嫉妒,社会比较无处不在,嫉妒是种很常见的情绪。嫉妒是个体对他人所拥有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具体特征,一种愤恨不悦的破坏性的负面心理。大学校园中人才济济,但也会有一部分把注意力集中到别人身上,只能看到别人的优秀,而不付诸行动寻找机会提升充实自己。

2.自我中心

现阶段的大学生基本属于“95后”或“00后”,享受了得天独厚的家庭关照。父母的过度保护使得孩子们缺少与不同的人交往的经验,造成了他们与他人交往中的种种问题。

在大学校园里,存在一群这样的人,他们只按照自己的喜好拓展人际关系,对外界的甚至是与自己无关的人的各种话语反应比较敏感,因此在交际中尽量使自己保持沉默。这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人们在相互的交流沟通中也就是交往中才能互相理解,才能逐渐改变自我中心,从而远离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4]。

3.功利虚荣

人都是具有趋利性的,做任何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对于上进者来说,理想和奋斗的过程本身的意义更大,对于功利者来说,可能最终的利益结果更重要。适当的功利心对于个人自身发展来说并不是坏事,而功利心太强的人只考虑既得利益,而不过多地注重事情本身所展现的乐趣。虚荣是一种过度的或者是扭曲了的自尊心,是人们为了获得荣誉和希望引起他人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个人情感。

三、孟子和谐思想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启示

(一)诚意正心,修身为本

中国人素来崇尚和谐,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和谐而有序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个人发展。

1.求放心

“放心”就是指人的善良本心丢失了,“求放心”也就是把丢失的善良本心找回来。求放心就是要求人们以善良的本心,发挥主观能动性,辨别自己的行为,或该发扬或该否定,从而使自己的每个行为都符合道德规范的标准。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他人进行比较,由比较形成的落差会使人产生自卑、嫉妒心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直面自卑嫉妒这些消极情绪,找回自己的善良本心,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约束,定期反省自己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是否有行差踏错的地方,言行是否过于粗暴刻薄,了解自己的错误言行后能够及时修正。内省有助于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认清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2.养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最为宏伟刚强,需要人们用正义去温养它,它是人们日积月累的正义行为所形成的,人们的作为不能达到心安理得的状态,浩然之气也会随着人们的非正义行为衰竭。

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行事尚无章法的阶段,社会阅历浅,思想意识也不成熟,因此在适应环境、自我认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大学生的不良人际交往。培养浩然之气最重要的一点是真诚。孟子认为,行事真诚才能得到快乐。社会比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自卑嫉妒因此而产生,大学生应该保存内心的真诚,不怨天尤人,时刻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内心境界和道德修养,自然也就能够理性地认识各种人际关系,得心应手地处理人际关系。

(二)与人为善,忠恕待人

1.父子有亲

孟子的父子有亲思想适用于全体家庭成员的相处中。家庭关系不同于其他关系。大学生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心态要中正,要懂得为家长考虑,而不是一味要求别人纵容自己,做到严于律己。我们说话做事能做到不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能够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就会减少很多误解和苛责。比如父母与子女的代沟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去体察他们的良苦用心,去包容他们的落伍,那么即使不能消除代沟,至少能够多点沟通,多点矛盾解决的途径。

2.朋友有信

现实中,维持人际关系需要花费较大成本,投入大,周期长。与朋友相交,要守信用,重承诺,自己说的话就要做到。朋友互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朋友之间是否讲信誉是能否相处的关键。讲信修睦的和谐理念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朋友做出承诺时,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斟酌自己与朋友的能力是否能完成相关要求。

3.爱人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们在交往中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最起码要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面对普通大众乃至陌生人,我们都应该有恭敬爱护的态度。爱是生命永恒的主题,要怀有慈悲之心去关爱他人。作为大学生,要有爱人的情怀,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情感需要,理解、关心、同情他人。尊人有分,敬人有度。敬人既不能因为过度得意而失去原有的姿态,也不能让人觉得姿态太低。

(三)仁义处事,积极善行

1.仁义行事

“仁”,能够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心中常怀仁慈之念。“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现在很多大学生喜欢通过社交软件加个好友,这种微薄的付出往往意味着微薄的诚意。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只是出于如何变得合群,如何得到别人的喜爱这种功利虚荣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找到和不同人交往的合适的距离。在与各类人物的交往中,要本着仁爱之心,待人接物得体大方,察言观色,恰如其分地把握分寸火候。

2.仁民爱物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扩充了仁义的对象和范围,对骨肉至亲是“事亲”,对亲戚长辈是“亲亲”,对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是“仁民”,对人类以外的事物是“爱物”。

与万物交往要遵循规律。首先要顺其自然之理,与人交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既不过分讨好,又不过分冷淡,努力促使事物的发展方向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其次要因势利导,在合适的时候恰如其分地与他人拉近距离。

四、结语

孟子的和谐理论是中国古代和谐理论的代表,他的养浩然之气、求放心、仁义行事、爱人敬人、忠恕待人的思想对于当下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正确对待孟子和谐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他处事原则中的积极方面,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调节来化解大学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从而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

猜你喜欢
仁义孟子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久假不归
磨刀不误砍柴工
仁义不过是“客栈”?
意外
结果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