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2021-11-24 10:29
现代交际 2021年3期
关键词:扬州资源历史

胡 箫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在当今这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同时从就业形势来看,理科成为很多家长的首要选择,文科作为不太“吃香”的学科,往往不是出于学生自己的兴趣,而是退而求其次的被迫选择。因此,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文科时往往会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在历史学科中尤其突出。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近些年,适当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学生身边的地方历史资源进行教学,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可这种教学方式还不普及,受限条件很多。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热情,探究地方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成了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将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从地方历史资源概述、地方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在具体运用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地方历史资源概述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在《尚书》等古籍中便有记载,为华夏九州岛之一;地处江苏省中部地区,长江下游北岸,距今有2400多年的历史。扬州既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名城,也是人文荟萃的历史古城,拥有丰富的地方历史资源。

(一)实物资源

实物资源包括历史文物和遗迹、古代建筑、历史博物馆等,如京杭大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史可法墓祠、琼花观、瘦西湖二十四桥、扬州城遗址、盂城驿、明清私家园林(何园、个园)、各大寺院(大明寺、宝应宁国寺、菱塘清真寺)等。

(二)文献资源

文献资源就是用文字形式记录的地方历史资料,(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即其中之一,全书共有72卷;囊括了扬州城及其管辖的州、县各邑旧志、官牍档案等文献典籍。如清代焦循所撰《邗记》、顾一平所撰《扬州名园记》、董玉书所撰《芜城怀旧录》《扬州风土纪略》等等。

(三)非物质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资源,一般是指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传说(与扬州有关的传说:凤凰歇脚遗羽成岛、隋炀帝泰安寻妹妹等)、表演形式——扬剧(著名的扬剧剧目有《香罗带》《玉蜻蜓》《喜娟》《修匾记》等)、传统手工艺(扬州剪纸、扬州玉雕、扬州漆器等)、传统习俗(正月十三开始的维扬灯会、二月二龙抬头、六月六吃饺子等)、成语诗歌等等。这其中,描写扬州的诗歌有很多,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忆扬州》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些经典的古诗词,都可以用于我们的历史教学。

二、地方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地方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1.丰富的地方历史资源使其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变得可行

扬州作为中国历史上辉煌悠久的城市,拥有大量且丰富的地方历史资源,其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如此悠久的历史,酝酿出了文化璀璨、商业繁荣、人杰地灵的扬州城。譬如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经济大发展,这一历史资源就可运用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中,加深对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理解。而位于扬州市区西北郊的大明寺也是重要的地方历史资源,在讲解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时,可用这一资源引起学生兴趣,了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故事并学习其矢志不渝的精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文人骚客留下了关于扬州的诗词,比如辛弃疾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在学习到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时,引用该诗词,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南宋偏安一隅的原因。其实我国各地都有很多值得我们深究学习的历史资料,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地方历史资源是当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都是值得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在“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将地方历史资源运用到教学中的现象逐渐增多。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由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评价方法,而利用地方历史资源,走出课堂,考察历史古迹,也是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课程的时代性、学术性、探究性,要求“以学生为本”。运用地方历史资源,既可以推动地方乡土教育,留住历史文化之根,培养家国情怀,也能以学生为主导,提高综合素养。对教师来说,利用地方历史资源进行教学,丰富历史课堂内容,是一个挑战;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和角色,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地方历史资源,使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提高了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历史教学焕然一新。

3.可激起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很多人认为,较之高中生,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对地方历史资源运用到学习中可能涉及的一些方法技能不能掌握,如社会实践、考察等。事实并非如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通信设备的普及,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渠道更广,包括电视广告、社区讲座、文明标语宣传等。即使在一些家长抵触的手机游戏中,学生也可以接触一些历史人物,并激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某手游中的一个游戏人物“程咬金”,学生会因为对这个游戏人物感兴趣,而去了解历史上这个人物,了解到他是隋末瓦岗寨的一位起义英雄,进而更深层地了解一些关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历史知识。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积极性,正面引导,同时借助我们身边的地方历史资源,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学会与同学合作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题。

(二)地方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地方历史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规定:历史课程将历史学科素养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对初中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相关方面的适当培养和渗透,有利于高中阶段这一目标的完成。在唯物史观方面,恰当运用地方历史资源,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与方法。在史料实证方面,可学会对所获悉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运用扬州地方历史资源,尤其是一些经典古诗词,将其与所学历史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贯彻论从史出的原则。在时空观念方面,运用地方历史资源,利用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利于空间概念的构架。在历史解释方面,运用地方历史资源,以学生对当地历史知识的认知为基础,大大降低了理解史论的难度。在家国情怀方面,运用地方历史资源,可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爱家乡才能爱祖国,进而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地方历史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身边亲近且熟知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诸多实践也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提及当地故事或人物,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汲取更多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方历史资源变得必要。以扬州为例,当我们学习明朝灭亡清兵入关这段历史时,很多学生会想到扬州历史名人史可法,教师可以适当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搜集资料,组织学生参观史可法纪念馆,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学习了史可法忠君爱国、宁死不屈的优秀品质。

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地方历史资源有利于推动乡土教育,留住历史文化之根[1]

结全学生身边熟悉的亭台楼阁、风土人情,有助于缓解现代“乡愁”,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周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一些学生投身大城市的建设。运用地方历史资源,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认同感;让学生明白,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传授给学生的。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地方历史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仍然会依据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造成了历史学习的枯燥,并且学业评价体系单一。成绩是教师和家长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一味地追求成绩,使本应有趣的地方历史资源课程变成了负担。而且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副科,课时不多,如何选择优秀的正面的地方历史资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对地方历史资源掌握程度不高、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不足等原因,使历史学习很难达到预期。因此,我们要在常规历史课程中引入地方历史资源,组织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采取互联网信息化手段进行历史场景教学及其他教学方法[2]。比如开展地方历史故事会,组织同学讲述自己知道的地方历史小故事,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让学生对历史更加了解,加深印象;也可以举办历史知识趣味比赛。可以设置“扬州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一题,既有利于考试内容的复习,也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我们只有将这些方法落到实处,积极地用于实际教学,才能促进地方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四、结语

近年来,地方历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而很多问题值得历史教师深思。如何在浩渺的地方历史资源中选择可以更好地服务教学目标的资源,并且巧妙地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互联网技术,紧跟时代脚步,大胆创新,让历史教学手段与时俱进,使学生明白“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使学生接受并且愿意学习历史,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都是值得我们不断发掘研究的。

猜你喜欢
扬州资源历史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扬州绒花”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