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和区域产业经济的结合发展探讨

2021-11-24 14:04尤欢
经营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区域智慧经济

尤欢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出现了“城市病”,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构建智慧城市是推动未来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在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保障机制不完善、智慧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被忽视等。

二、智慧城市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依赖当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的崭新的管理模式。“互联网+数字经济”使大数据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引擎和动力,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及信息化的融合,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运行。

区域产业经济是指行政区域内各种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例如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布局产业等。构建智慧城市以来,国内区域产业经济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如现代农业呈现出科技化、自动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呈现出聚集化特征等,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与政治的重要力量[1]。

三、智慧城市和区域产业经济的联系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进程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失去区域经济支撑的城市必然会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的态势;同样,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反作用于区域经济,通过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进步,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2]。

新型智慧城市的构建要从城市自身的特征与优势出发,依靠所在城市的经济区域发展政策,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因此,在宏观格局上,各城市地区审查区域经济的战略定位、经济平衡、城市群之间的经济深度联系、协同运营关系至关重要。

四、城市发展进程中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对智慧城市认识不足,产业经济发展与智慧理念未深度融合

很多城市在着手建设智慧城市时,对其缺乏科学的认知,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未立足于城市自身发展现状和特色,忽视了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人文等因素。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只是参照智慧城市的理论和常规发展轨迹进行,未制定具体详细的目标和策略,导致困难重重、难以落实。构建智慧城市并非单纯地引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而是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社会公共服务、交通运输体系、产业经济、文化体系等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加强信息共享,有力促进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缺乏科技创新,产品附加值低

近年来,政府一直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全民创新”“全面创新”,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鼓励企业、单位及其他机构自主研发,将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新优势,然而自主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革新。在传统的发展理念、发展背景以及科技水平等因素的作用下,国内许多传统产业在生产设备、生产效率以及管理手段上均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产品的附加值低、能源损耗大、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保障机制亟待完善,难以保障区域产业经济协同发展

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由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监管保障政策制度,缺少第三方的参与评估,较少考虑民众的需求和建议,忽视了其他平台提供的重要信息。这不仅会影响到决策规划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也会遭遇各种困难,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和发展进程。

五、智慧城市视野下区域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顶层深度融合,提高城市竞争力

在进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时,需要充分合理地规划城市资源,加快引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面深入融合。另外,发展区域产业经济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特点,找准定位,塑造产业品牌,提升区域内的名气,利用各种媒介提高城市知名度,切实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截止到2020年,31个省市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愿景出台了智慧城市的相关政策,如《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着重强调智慧交通、电网、物流等领域标准体系的建构,适应浙江省发展新型电子商务的要求[3]。

(二)推进科技创新,构建经济发展共同体

我国已经进入“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该阶段发展的主题,它意味着过去我们盲目追求数量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朝着高质量方向转变,必须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有力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因此,必须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导向,让创新在社会上蔚然成风,积极发展数字化技术,提高数字化经济水平,引进高端人才,注重培育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积极打造区域优势,重新梳理与改进产业链,整合上下游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达到智能化升级的目的,打造区域核心经济板块。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城市交通智能化作了精准规划,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使人工智能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成为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三)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夯实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基础

完善相关机制对推进智慧城市的持续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政府需要构建明晰的扶持机制,帮扶小微企业,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决策咨询机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同时,应结合市场发展情况,根据时间节点制定推行建议,从而有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凡是有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的举措,政府都会大力支持、鼎力相助,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小到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城市交通道路的规划、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大到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医疗卫生保障的全面覆盖、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能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四)以点带面,实现优势互补

城市是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因资源集聚形成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发展,区域的发展能带动城市的发展。同样,区域的发展也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城市整体实力的提高势必带动区域的发展。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统筹规划,促进城市各个区域的整体发展,要和区域经济布局相符合,积极利用区域的优势资源,加强和其他城市的联合,实现以点带面、优势互补。在该战略的指引下,智慧城市不仅能从区域中获得资源,还能反哺区域经济,给区域经济带来机遇,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十年来,成都的发展有目共睹,GDP 成倍增长,从一个西部偏远省会一跃成为国家二线城市,这其中不仅有成都人民的付出和智慧,也离不开整个四川省的共同努力,将优势资源集中于省会成都,短时间内实现了八条地铁线路的覆盖。打响成都名气,也为四川省带来了福音,近年来四川省的旅游消费额再创新高,大量的资金、人才开始向这个西部地区流动。

六、结语

对智慧城市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关系进行论述,可以发现两者融合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多元化需求,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各城市地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多角度考虑两者的融合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区域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逐步实现建设目标;在推进现代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等。

从另一角度来看,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智慧城市要与区域产业经济有效融合发展,综合考虑自身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水平,同时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比,有效定位和规划,既要促进发展,又要以点带面,推进区域城市的协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猜你喜欢
区域智慧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区域发展篇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经济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