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2021-11-24 14:04张阳
经营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机制财务体系

张阳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强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的经济活动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越来越深,高校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科研和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仪器和设备的采购、对外合作和投资项目等经济活动使得高校的资金筹措途径、分配和使用方式日益复杂化,依靠传统的财务内部控制方法、措施和制度体系很难保障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性,难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首先,高校的资金筹措除了依靠各级财政拨付,还可由政府主导以发行专项债的方式融资,这要求高校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并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专项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其次,高校的传统财务内部控制模式重点关注资金收支核算,基于预算计划来控制教学、科研等活动的费用支出,而没有全面的绩效考核和风险评估等机制,难以有效约束和监控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的多个环节存在违规风险。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此种风险,约束高校各项经济活动。

二、现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高校的财务管理,财政部等部门陆续完善了会计制度、全面预算管理等各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求高校构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传统财务和业务管理观念的制约,部分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机制的形成有赖于一定的环境基础,只有在单位内部全员具备控制意识、掌握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采取完善的控制措施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为实现各项管理目标、执行相关法规创造条件。但高校的财务管理长期依靠财政资金支持,不仅造成了理财观念和管理手段的落后,而且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普遍较弱,不利于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形成[1]。这体现在各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侧重控制资金收支的合规性,但缺少成本效益意识,而且其往往只关注经济活动计划的执行结果,在计划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论证,对其执行情况也没有系统化的评价、监督和控制措施。此外,由于高校管理层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导致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存在缺陷,财务、教研和固定资产等管理部门间没有形成应有的制衡,制约了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二)控制流程与制度不规范

依据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法规和高校管理制度的要求,各高校应有和自身经济、业务活动特征相匹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且调整会计工作岗位设置规范管理流程。高校应围绕资金收支管理、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并且在此基础上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有效监控各项经济活动计划的制定、执行过程。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系统化的设计,面对不断复杂化的经济活动,没有对原有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各部门及工作岗位的职能分配也存在不合理现象[2]。体现在投资项目和预算计划的审批、内部审计和绩效考核等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财务管理相关岗位职责分工存在交叉,无法形成有效的制衡,不利于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和合理调度、科学使用资金。

(三)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预算管理是约束高校经济活动、规范资金使用的基础,但科学的预算管理需要有完善的指标体系及管理制度的支撑,才能够保障预算编制质量,科学评价管理计划执行成果和相关部门的业绩。目前部分高校存在预算编制方法和科目设置不科学、没有系统化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等问题,这导致预算管理停留在资金收支核算的层面,无法以绩效结果为导向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基于科学的预算绩效考核办法来统一预算与绩效管理,使得预算计划对执行主体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无法有效控制高校各部门的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

(四)监督控制机制不完善

监督控制机制是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最为关键的一环,而高校的内部审计力度不足,导致对财务和各业务部门的履职行为不能有效地监督和控制。首先,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直接影响了内审制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其次,内审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审计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不高。同时内部审计范围较窄,片面注重事后审计,忽略事前、事中审计,使审计工作陷于被动。最后,内审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人手,审计方法相对落后,审计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完善措施

(一)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优化高校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保障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性的前提。针对当前部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差、财务管理观念和方法落后的现象,必须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宣传,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多种渠道和信息传播方式,使高校内部所有教职员工都正确理解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从而在各自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各级主管部门应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宣传,针对高校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等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对各高校相关岗位人员召开专项研讨,了解问题的根源并探索完善措施;其次,高校管理层应充分意识到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紧迫性,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引入风险评估、预算绩效考核方法,为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提供适宜的内部环境。

(二)整合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体系

为了保障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转,高校必须对现行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整合,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类问题,必须结合财务内部控制理论和主管部门下达的相关指示要求,逐一完善相关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此外,还应梳理现有的财务、审计等岗位的职权划分情况,对违背内部控制原则的部分进行调整,确保岗位、部门间形成必要的制衡。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规范资金和业务管理的同时,明确划分权责保障业务流程顺畅衔接,从而在一方面通过预算绩效考核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为优化教学和科研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则可以实现对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全程管控,对经济活动计划可行性、执行成效实施动态评估,强化事前和事中控制,保障高校的资产安全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实施绩效预算管理

推行绩效预算管理有助于精确衡量高校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而通过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资源投入及其使用过程的精确调控。首先,高校应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强化对预算编制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保障预算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并且提高各项数据的测算精度;其次,依据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可以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学校各类资源的投入产出情况,实行规范化的绩效预算管理;最后,要把预算绩效评价和高校各部门、岗位的工作绩效考评相结合,根据预算管理成果执行相应的奖罚措施。从而增强预算计划的执行力,激发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能动性,在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同时,保障资金收支、费用报销、科研经费审批和使用等管理领域各项财务控制措施的落实。

(四)强化监督和控制机制

为了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提升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强化内外部监督和控制机制。首先,高校要评估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是否合理,以保障审计活动的中立性和审计报告的客观性为原则,对现行岗位设置和组织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3]。并且要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改进审计方法和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其次,在高校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筹资和投资模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必须把审计工作延伸到所有管理环节,而不是局限于对会计核算、财政资金收支的审核,以便及时洞察违规迹象并加以约束;最后,高校必须完善财务风险评估与防控机制,针对自身在教研、基建等领域的经济活动特点,建立信息采集、风险因素识别和跟踪评价机制,并且按照风险类别、影响大小等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四、结语

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是落实财政管理法规、保障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的基础。在高校经济活动模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必须找出现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并逐一完善,才能实现对所有经济活动过程的有效监控,为优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提供依据,提升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猜你喜欢
机制财务体系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