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1-27 07:16王卫东李成惠叶陈育叶杨成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竹材竹林竹子

王卫东,李成惠,叶陈育,叶杨成

(1.浙江省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浙江,遂昌 323300;2.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浙江,遂昌 323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曾多次视察浙江省竹产业发展情况。2018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的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并指示当地政府到浙江学习竹产业发展的经验。我们要深入领会总书记对竹产业的指示精神、对浙江的殷切期望,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决心,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全国竹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1 取得的成效

1.1 从经济功能看,竹产业是依然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9 年浙江省竹业总产值439 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7.1%,有40多个县(市、区)的竹业产值超亿元,其中超过10亿元的有10个。如,安吉县有竹业生产企业1000多家,其中年产值500 万元以上企业406 家,超5000 万元的39 家,超亿元9 家,竹产品涉及8 大系列3000 余个品种,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遂昌和衢江有300 多个竹炭系列产品,产量占国内市场三分之一以上;龙游是全国竹层积材的发源地,兴盛时有竹加工企业500 余家;临安有雷竹笋林48 万亩,年产鲜笋25 万吨,产值超过14亿元,是国内最大的雷竹笋生产和笋干加工中心;庆元县有竹加工企业270 多家,竹业年产值30 多亿元,竹企业上交的税额占该县工业总税收的近一半。

1.2 从社会功能看,竹产业依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竹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具有投入资金少、用工容量大、就业门槛低、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多年来“有竹子的地方,生活就有盼头和希望”的说法得到广泛认同。目前我省有300 多万山区农民从事与竹有关的产业,有10万多人从事竹(笋)加工产业,竹产业已成为浙江省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竹产业消耗的是本地原材料和劳动力,其增加的价值都是本地产生,不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非常好。比如,有人曾算过,一根毛竹从无到有,长大后加工成工业产品,最高可以实现1600元的价值,即便加工成最简单的筷子和牙签,价值也能增加几十倍以上。从竹材的培育、采伐、运输、初加工到制成工业制成品,竹子为社会提供了多种就业岗位。

1.3 从生态功能看,竹产业依然是美丽浙江的重要元素

竹子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竹子生长速度快、无性繁衍周期短,在适生区域能迅速恢复森林植被,远超亚热带的其他林木,在整个森林碳汇功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竹子具有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竹林有良好的降雨截留功能,加上庞大的地下鞭根系统和丰富的枯落物,使得土壤抗蚀性能增强,有很好的透水性和持水固土能力。竹子广泛利用对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竹子可再生性强、采伐更新速度快,在全球木材资源紧缺的今天,竹资源在替代木材方面将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竹材价格持续低迷

竹子是全球公认的环境友好产业,但有一些地方把竹材和竹笋加工列为污染企业和农村“脏乱差”的源头,一关了之;一些地方认为竹加工企业亩均产值低、上交税收少、劳动生产率低,对竹产业政策支持减弱,甚至开始限制竹产业发展。有些地方相继关停竹拉丝厂、炭化、蒸煮篾企业。导致本地竹材无处加工,价格持续走低,毛竹下山价格由2010 年前后最高的每百斤55 元跌至如今的20元以下,农民的收入持续下降。

2.2 优质企业加速外移

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先发优势,浙江省培养了大批竹产业优质企业。但由于浙江省环保、土地、用工等成本较高,导致企业负担不断加重。这几年,四川、福建等多省相继出台了大力度的竹产业扶持政策,环保、土地、劳动等成本优势明显,浙江省的许多优质大企业加快向省外转移,竹产业空洞化趋势逐步显现。

2.3 国际贸易面临萎缩

浙江省是全国主要的竹制品出口省份,每年出口额为6亿多美元,产品以竹地板、竹窗帘及竹家居产品等为主,其中以美国市场为最大,不少企业出口美国的市场份额占全部销售额的90%以上。自2018年以来的中美国际贸易摩擦,对于浙江省竹地板加工企业,尤其是重竹产品企业的打击非常沉重,有些对美国市场过度依赖的企业已经歇业,有些企业正在筹划迁移到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部分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则正在积极开发新产品,用聚酯、石粉等材料取代竹材。

2.4 生态隐患日益放大

2015年以前,浙江省每年约采伐竹材2亿根,相当于300万m3的木材使用量,每年可以减少56万亩森林的砍伐,对保护森林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毛竹收购价持续走低和采伐工资不断上涨,农民经营竹林的积极性明显下降,竹林出现了大面积抛荒的现象。无人经营的竹林中,枯死或风倒竹材成片累积,给森林防火带来严重隐患;自然扩鞭的竹林开始入侵周边的乔木林,影响森林质量;竹林林相也日趋衰败,生态功能下降。

3 对策

3.1 着力解决初级加工难题

按照就近原则,在竹林重点乡镇或者重点区域,加快推进“毛竹半成品加工基地”和“竹制品初级加工小微园区”建设,解决本地区笋、竹等原料的出路,增加竹农就近就地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要从当地实际、群众意愿、企业需要出发,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同时探索制定林业生产设施用地的具体实施政策,对笋竹粗加工基地使用林地或农用地的,按照设施用地有关政策,尽快解决毛竹砍下来无场地加工的问题。

3.2 着力推进竹林规模流转

研究制定竹林流转奖补政策,鼓励竹林经营权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议省级探索出台林地流转与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联动机制,提高林农退出经营意愿,吸引社会投资林业和国乡合作营林,进一步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进行林权流转和集体统管林权依法交易的行为,维护流转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3 着力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作用,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努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高地,赢得先机。加大科技攻关,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组建竹产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服务综合体、科技创新联盟等,大力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加强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鼓励科研人员到专业合作社、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竹笋、竹人造板、竹工艺品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竹缠绕、竹饮料(竹酒)、竹原纤维、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生物活性产品、竹药品等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打造全竹利用、循环利用体系。加强三产融合,推动竹产业生产加工、文化教育、康养旅游一体化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3.4 着力培育市场体系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借助数字浙江优势,用好义乌森博会等平台,积极建设专业交易市场,组织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发展“竹企+网店”“竹企+委托运营商+平台”等林业电子商务模式,不断拓展竹产品市场和发展空间。针对性地研发和加工笋制食品,以精准有效供给扩大市场份额。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开展宣传推荐活动,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3.5 着力强化组织保障

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竹产业的重要批示精神上来,将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大花园建设的重要抓手,开展竹笋业全产业链、供给链的调研,建议出台“闲笋等林产品稳产保供的政策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推进力度,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加强财政和金融支持保障,重点加大财政对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重点从销售渠道、灾后赔偿、金融扶持等方面探索,研究政策性保险对竹农的倾斜性保护,探索小额金融扶持对灾后竹农的照顾政策、新增贷款扶持等可行性,加大防灾技术在有线生产基地的试验攻关。

猜你喜欢
竹材竹林竹子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竹材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纳米TiO2生长行为研究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寻访竹林隐士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和竹子在一起
美丽的竹林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