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和“四史”教育的内在关联

2021-11-27 19:15户英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四史道路

户英杰

(平顶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平顶山467036)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组成部分。“四史”教育是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教育实践活动。两者之间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上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

一、“四个自信”和“四史”教育在理论根据上相互统一

在理论逻辑上,“四个自信”和“四史”教育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自信”中的“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史是“四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四史”教育不是一般的历史教育,而是从历史维度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一)“四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1]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因其把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从而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产生不可遏止的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自己全部理论和实践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理论指引的自信才具有稳定性和恒久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就是人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得出的科学性、真理性、进步性的认同和共识。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会议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是“道路自信”的较早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谱系上增添了“文化自信”,并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四个自信”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自觉认识和遵循的基础之上,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总结和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二)“四史”教育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

“四史”是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相结合,在经验历史中朝向崇高社会理想而奋斗的光辉篇章。“四史”教育的重点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面对中国近代以来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深重灾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远大理想,脚踏中国大地,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创立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江河奔涌之势一路向前。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迎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金钥匙,为“四史”教育选定方向、步骤和内容。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单一到多样的历史。“四史”教育的重点应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历史。因此,进行“四史”教育和学习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原理。

“四史”教育不是一般的历史教育,而是以历史为切入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教育和学习中我们要自觉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不仅是对历史上各个发展阶段上经验性事件的记录,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同时是一座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案例宝库。认真学好“四史”、扎实开展“四史”教育,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二、“四个自信”和“四史”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相互促进

在实践逻辑上,“四史”教育和“四个自信”相互促进。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在思想上强化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尤其是党史观,从而自觉筑牢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防线,为做好“四史”教育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同时,“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现实性上演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史”教育为“四个自信”提供现实基础。

(一)坚定“四个自信”是做好“四史”教育工作的思想保障

坚定“四个自信”能够在思想上保障“四史”教育的顺利、深入开展。这是因为,第一,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的“四个自信”赋予“四史”教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理论上立足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有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武器,有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有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就能够清晰准确地认识历史真相,把握历史前进方向,从而使“四史”教育建立在坚实的理论根基之上。

第二,坚定“四个自信”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武器。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以局部取代整体、以支流掩盖主流,歪曲和丑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3]坚定“四个自信”,用系统、全面、科学的“四史”理论和事实涵养我们的政治素养,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能够帮助我们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立场和荒诞言论,以“理论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以“道路自信”维护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和执政合法性,坚持走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奋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制度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以“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中华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过程中,“四个自信”可以增强全党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坚定“四个自信”可以为“四史”教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4]“四史”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从马克思主义理性自觉和思想淬炼中,坚信已经被历史证明过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唯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四史”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又是顺利开展“四史”教育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四史”教育是坚定“四个自信”的现实基础

没有历史实践作为现实基础的自信不会稳固和持久。“‘四史’所展示的就是我们对社会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5],其中蕴含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寻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道路的艰辛历程,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实践。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化为科学,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延伸到现实。近代以来,经过“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等多种道路的探索,经过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而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独有的革命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长达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化三改”是中国独有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正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境界。开展“四史”教育、学习“四史”必然能够增强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四史”,这本身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现实历史中展示出强大生机活力,有力促成我们的“理论自信”。“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一步步实现,这极大增强了我们的“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 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可以极大促进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四个自信”和“四史”教育在历史目标上相互配合

在历史逻辑上,坚定“四个自信”、进行“四史”教育的目的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四个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障;“四史”教育落脚于“开新局”,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良好开局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四个自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障

“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阐明了人类历史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并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精神力量。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展开,坚定“四个自信”必然能够增强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个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深刻联系。“四个自信”作为一种思想,既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从反作用上来看,坚定“四个自信”是如期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和价值形态,四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把准方向,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7]。中国共产党提出“四个自信”的重要命题,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保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四史”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历史的研究,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我们党自觉把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前瞻性布局。毛泽东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具有重要的帮助。”[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把历史上的事情作为今天的镜鉴。回顾走过的路,我们可以从既往历史和当前形势的对比中、从经典理论和成功实践的结合中,认清我们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 000 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9]。立足于当前的形势与任务开展“四史”教育,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断开拓的历程,升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同,继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厘清历史发展脉络和社会发展逻辑的基础上,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四、结语

“四个自信”和“四史”教育在理论根据上相互统一、在实践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历史目标上相互配合。坚定“四个自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能够使我们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以唯物史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从而更加自觉开展“四史”教育。同时,扎实开展“四史”教育,能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乃至人民群众加深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认知和把握,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悟,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四史道路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