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探讨
——以光肩星天牛为例

2021-11-28 08:37赵程辉
绿色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天牛成虫树种

赵程辉

(张掖市甘州区滨河新区林业局,甘肃 张掖 734000)

1.光肩星天牛概述

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被称为“不冒烟的火灾”,其中天牛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防治难度最大,破坏性最强,造成损失最大,构成林业生态安全隐患最大的蛀干害虫。对甘州区而言,光肩星天牛是当地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

光肩星天牛作为杂食性蛀干害虫,通常以杨树、柳树、榆树、槭树等作为寄主树种。阳光充足且具有较低郁闭度的疏林,呈现出衰弱树势的林木以及宽阔地势上的林带林缘部极易发生光肩星天牛虫害。光肩星天牛成虫缺乏良好的飞行能力,喜光,白天多在树冠上栖息,哨食鲜嫩枝叶,幼虫多对树干木质部和韧皮部进行钻食,会对寄主树木产生严重危害。通常成虫对树皮进行刻槽并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会先对韧皮部进行啃食,再钻入木质部,并最终将树干蛀空,导致树木衰亡[1]。

2 甘州区光肩星天牛监测现状

2.1 监测现状

据监测调查,截至2020年12月,甘州区光肩星天牛发生范围涉及14个乡镇、138个村、22个国有单位农林场,林地折合面积3.9万亩。对已发生区域的碱滩、上秦、党寨、乌江、靖安、三闸、沙井等14个乡镇138个村22个国有单位农林场进行2次化学喷雾防治;对未发生区域的安阳、花寨、平山湖等4个乡镇,采取预防为主的方式,在主干道路和有隐患的地段加强监测调查,并进行化学喷药预防,防止形成边治理边扩散的态势。光肩星天牛的卵、蛹以及幼虫,均寄蛀于树干内部,具有较大的监测难度。光肩星天牛成虫则普遍在树外进行取食活动,对之进行观察诱捕的难度相对较小。对成虫呈现出的动态变化进行掌握,能实现对光肩星天牛种群数量的有效控制。在光肩星天牛成虫发生期,主要通过踏查法、标准地调查、悬挂测报灯等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其中,踏查法较为简单,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2 监测方法

2.2.1 踏查

每年2次,即4月中旬至6月上旬幼虫开始活动后和9~10月份越冬前,在光肩星天牛主要发生区和未发生区周围,根据林木资源分布图,选定踏查路线,主要沿道路、防护林、城市行道、单位及公园,重点对车站等货物集散地、木材加工厂周边的树木进行踏查,按每500~1000株选1株样株的比例,进行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刻槽,天牛幼虫排出的木屑,成虫羽化等调查。

2.2.2 标准地调查

在已发生区,在防护林设立适当数量的固定标准地或临时标准地,一般设立面积为0.1 hm2(40 m×25 m)标准地,标准地总面积不得少于调查林地总面积的5%。每块标准地内的树木不少于200株。每块标准地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株20株,进行虫害程度调查。城市行道及庭院绿化带设立固定或临时样点对目的树种进行全株调查。

2.2.3 测报灯调查

测报灯利用害虫具备的趋光性将害虫诱集,从而能够准确的监测、记录和诱捕该区域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范围等,为虫害的准确测报提供有力保障。

3 危害现状

通过对甘州区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区14个乡镇、138个村以及22个单位农林场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光肩星天牛的扩散和蔓延,对甘州区众多杨树、柳树、榆树等造成毁灭性伤害,被害树木长势衰弱,甚至出现整株干枯、死亡等现象。对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进行分析,纯林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更高,并且林边缘重于林内。总之,通过对甘州区光肩星天牛危害现状进行分析,其不仅对甘州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林业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防治措施

4.1 化学防治

采用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500倍液,喷湿树干和树枝,毒杀天牛成虫,降低虫口密度。根据历年来监测天牛羽化时间,每年进行2次大规模化学防治,具体防治时间为7月上旬和8月上旬天牛羽化盛期(具体时间根据虫情和天气因素确定),间隔20 d防治一次[2]。

4.2 物理防治

树液流动期在4~10月份,选取大佛寺、滨河新区、润泉湖公园等地,在珍贵树种、古树、园林绿化树木上,可采用树干注射或吊注内吸性农药—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10倍液,毒杀树体内的天牛。也可采取插毒签,从侵入孔插入1~2个药签,用泥封孔,毒杀树体内的天牛[3]。

4.3 生物防治

招引光肩星天牛的捕食性天敌,例如大班啄木鸟,对光肩星天牛的蛹、幼虫、成虫等进行捕食。可在幼虫越冬期构筑人工鸟巢,对大班啄木鸟进行招引。还可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性天敌,诸如花绒寄甲、肿腿蜂等进行释放,提高光肩星天牛的天敌寄生率[4]。以甘州区采取的光肩星天牛生物防治措施为例,甘州区在芦水湾景区实施“寄生性天敌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共释放天牛天敌花绒寄甲成虫1.7万头,花绒寄甲卵卡2800张,释放肿腿蜂14万头,实验示范100亩,推广250亩,通过肿腿蜂和花绒寄甲有效寄生于光肩星天牛的低龄幼虫、老熟幼虫和蛹上,实现了对光肩星天牛在林区传播蔓延的有效遏制。

4.4 营林措施

通过营林措施,能帮助林木有效抵御各类病虫害。一般情况下,要契合立地条件,对高抗树种进行选育栽种。对林分进行合理营造,提高林木抵抗病虫害能力。相对于纯林,混交林发生光肩星天牛的概率相对较低,对非寄主树种与高抗寄主树种进行间隔栽种,能有效遏制光肩星天牛发生传播蔓延。另外,要对中幼龄树木加强抚育管理。光肩星天牛通常对3~5年生的中幼龄树木产生的侵害较为严重。对此,要对该阶段树龄加强监测预防,将病木及时拔除,或对之进行截干,实施焚烧。甘州区营林措施配置模式如下:营造多树种配置的混交林。以抗虫树种新疆杨、抗虫杨、臭椿等为主,配置一定比例诱饵树种二白杨,比例为7∶2∶1,采取株间、行间混交的方式栽植[5]。

4.5 舆论宣传措施

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深刻认识防治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意义,严格遵循“绿盾检疫执法”的各项要求,增强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范意识[6]。

4.6 保障措施

明确光肩星天牛防治责任主体,落实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从整体上对光肩星天牛防治工作进行统筹协调,遵循防治技术具体要求精心组织实施防治作业[7]。

5 防治结果

随机调查防治后各地段成虫中毒死亡情况,掌握了解防治效果,从各样地调查统计显示;中毒死亡成虫数量比往年少;据每轮防治后1周2次在乡镇、单位随机设置30个防效样地调查,样地内中毒死亡成虫平均数量少于往年,样地内树体上产卵刻槽比往年少,由此说明连续多年防治,效果比较明显。有效地降低了虫口密度,减轻了树木的危害,减缓了天牛的自然扩散蔓延速度。

6 结语

光肩星天牛对甘州区林业生态安全隐患极大。因此,科学监测虫态,合理制定防治时间尤为重要,同时要加强检疫监管严防其危害进一步扩展。要灵活运用踏查、标准地调查、测报灯调查等监测方法对光肩星天牛进行有效监测,并针对甘州区光肩星天牛的发生特点和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或者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结合的模式,不断提升光肩星天牛防治效果,保证甘州区林业生产安全和林业经济长足发展[8,9]。

猜你喜欢
天牛成虫树种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四法防治果园天牛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