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2021-11-28 11:58柏耀斐
关键词:思政融合信息

柏耀斐

(蚌埠医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如果说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保证,那么,媒体融合作为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提升它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筑牢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生命线,则成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面临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党和国家对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规律性认识,反复强调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特别指出全面审视和谋划全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全媒体的育人优势,推进党建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推动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提升高校党建思政工作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政治保证[1]。

一、新媒体下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现状

(一)高校党建思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面对如此形势严峻的战场,我们能否打得赢、顶得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自发性、多元性、公开性、突发性、匿名性、无界性和难控性等特点,更是在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等界限愈益模糊,大舆论场形势越来越复杂。

(二)高校党建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以校报、广播、橱窗等为载体的传统媒介因其传播速度慢、交互性不强等特点,在吸引力和实效性上与新媒体存在明显不足,而新媒体则彻底打破了高校空间概念,成为师生了解社会和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更成为当代大学生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当前,新媒体作为大众生活信息化的重要来源,正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开展融合媒体方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新趋势。学生对于信息内容的获取、阅读、学习都是通过媒体平台得到的,以教学为中心的媒体平台建设服务既是当前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更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有效途径[1]。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应该做到人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学生作为重点工作对象,如何主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通并用好同他们信息交流的新渠道,自然成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重要机遇。

二、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困境

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现行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存在明显不足,高校党建思政工作队伍对媒体融合建设管理经验更是缺乏,这直接带来开展工作举步维艰的困境。

(一)把控系数难度大

习近平总书记说,“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下,学生接受广泛的信息量虽有众多好处,但也使得党建思政工作者对各种信息的把控系数难度加大,尤其是一些媒体信息对学生行为方式、语言特点、心理意识等方面带来利弊不同的道德影响,例如各类社交软件、微信、QQ群和朋友圈各种信息,广泛的传播渠道,对学生思想言论、道德认知、情感认同等方面,特别是一些诸如诈骗、色情、作弊等方面的消极负面信息传播,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带来直接影响,更使得高校党建思政工作者的教育难度加大,在工作中过于被动[2]。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随着互联网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

(二)教育主导地位动摇

依托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全面融入到各类媒体给予的信息环境,这些信息也正对他们的思想认知和价值判断带来新的改变。诸如大学生接受的多样化信息,其真实程度难以确定,会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和评价,况且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微博等信息平台,向高校学生灌输一些激进、虚假、不健康的思想,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3],更冲击着教育的主导地位。

(三)信息监管难度大

近年来盛行的“校园贷”等事件,都是因为信息传播监管难度较大,那些社交软件虚假、片面的信息传播,导致学生对信息的误判,直接给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带来新的难度;同时,以课堂、报刊、广播等传统模式的党建思政教育方式尽管具有较强的可控制性,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组织及组织之间的交流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们主要处于一种虚拟状态的交流互动,如何做到既发挥出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又展示好现代媒体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对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上的信息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强有力的影响”,网络事业的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的期待和需求,让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为新时代做好高校党建思政改革创新提供了精准指导和发展方向。

三、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创新路径

高校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重要教育点,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合格建设者和履行岗位职能接班人的重任。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网络信息交流共享育人平台,推动新时代党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说,“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切实让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学生、贴近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和增强党建思政育人成效的新途径。

(一)找准推动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的切入点

1.媒体融合背景下的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在观念上面临新要求。

这里包括在国家层面通过制度、政策的设计和引导,要求将融合媒体灵活运用于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在高校层面则提倡用易于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教育育人方式,将媒体技术融入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价值引领。从思政教育层面,改变传统党建思政较单一的育人模式,优化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平台,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相对比较单纯、美好,积极的教育和引领则显得十分重要,如当前“学习强国”平台就较好体现了党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是党建领域的“爆红品”,让党建思政活动成为师生心中所爱所喜,增强了教育对象对党建在意识领域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情感认同。

2.借助全媒体特点,融入新媒体技术,合理打破传统的党建思政工作模式。可以优化媒介融合资源,打造融无线数字技术、通讯技术的互联网党建平台,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此平台选择内涵丰富、易于理解、趣味丰富、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吸纳,从而大大提高党建思政工作的效率,最大可能的拓展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教育者的教育空间[4]。

(二)找准推动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1.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党建思政与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着力提升自身政治素养。

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复杂多样的信息使少数党建思政工作者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高校党建思政工作者自身政治素养不足,所传播的思想就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教育对象,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扭曲。媒体融合教育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者应与时俱进,适应新环境,应对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坚持全媒体移动优先战略,主动根据现实媒体环境的变化,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带好头、起好步,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全媒体全方位全时段方式走进学生,让党建主流平台占据制高点[5]。

2.要积极创新转变教育理念,着力提升党建思政工作实效。

高校党建思政工作需要积极创新形式和转变理念,特别是在政治学习、政策宣传报道等工作要依托全媒体的优势,推动全媒体融合协调发展,做到通过占据思想制高点,发挥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杜绝高校学生网络不文明现象的发生,让学生自觉做到不浏览不良网站、不传播病毒、不剽窃他人的信息、不散布不正当言论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个人媒体传播信息,善于明辨是非、自觉抵抗不良信息;发挥学校的党群力量,建立有绝对信念和良好素质的党建思政工作专项工作队伍,确保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3.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做好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协同发展组织建设。

要围绕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支持,各二级院系(部)党组织负责,教师和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的上下贯通协调运行体制机制;建立以党支部、团组织为核心和枢纽,强化与学生会、社团及其他学生组织之间的协同融合,强化与辅导员、宿管员、后勤服务人员、安全保卫人员,以及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指导老师之间的联动协同,建立多元主体育人工作机制[6];将党支部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与事业融合发展考核、党内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完善支部、党员日常考核和评优评奖细则,建立健全考评激励保障机制。

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如何有效借助媒体融合的优势,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把握主流舆论正确发展方向,贯彻落实好党的建设要求和任务,全面推动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其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同力和理想、价值、道德观念上团结一致的良好局面,是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和使命。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信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订阅信息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