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高效履行角色职责的途径探索

2021-11-28 11:58詹庆文郭凤玮
关键词:职责辅导员培训

詹庆文,郭凤玮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校对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辅导员作为高校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肩负着学生的思想指引、心理健康辅导、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指导等职责,其角色多样化,其职责的履行效果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如何高效地履行多重角色职责,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重要课题。

一、辅导员在高校工作体系中的角色分析

(一)基础角色:学生大学校园生活中的“家长”和心灵依靠

高校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适应新环境、找到生活目标和节奏、形成健康积极的“三观”、培养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以及缓解心理危机的“家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大到学生的就业方向、人生目标、心理健康,小到生活里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既要照顾学生的日常身体健康,关注其行为活动,处理各种突发和危机事件,又要引导学生接收正能量,积极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另外,高校辅导员还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规律,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计划搭建联系的桥梁,打造重要的交流平台,助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此,不管是在高校辅导员自我意识中还是在大学生的思维认识中,辅导员就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家长”,是他们进入大学校园里的第一个心灵依靠。

(二)“第二角色”:党团活动与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者

高校辅导员担负数百个学生的管理工作,除了关注学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外,还需要正面引导学生,培养其管理和组织能力。引导学生组成班级里的核心班干部团体,由班干部团体带着本班同学一起努力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优秀的校风建设做出贡献。同时,辅导员还兼任着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与活动的协助角色,为学校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落实、党团建设、人才培养等做出不懈的努力。身兼数职的高校辅导员除了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外,还要参与各种活动或比赛,推动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与价值,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

(三)新时代新角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创新实践者

在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充分把握网络工具对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方式及时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实时动态,争取与学生获得心灵和思想上的共鸣,以便更好地履行角色职责[1]。同时,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在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先进行自我实践,用自己的真实经验代替照本宣科和刻板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二、高校辅导员履行角色职责的现状分析

(一)工作职责界限模糊,任务繁琐压力大

辅导员工作所包括的管理事务几乎覆盖到整个学校的任何一个部门,以致于学校有的职能部门认为只要涉及到学生的事务都是辅导员的工作,比如学生的教材费构成说明和缴费情况统计、学生的自习课程陪同等。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被放大,在其他职能部门追求相对快捷省事的情况下被赋予到辅导员的角色职责中,导致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延长,加班、24小时待命成了工作常态,给辅导员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

(二)发展路径不清晰,专业化水平偏低且上升空间小

由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界限不清晰引起的任务繁重,给辅导员的晋升发展路径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致辅导员的发展路径得不到清晰的确认[2]。而随着社会对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在繁杂的事务影响下实在难以形成专业化发展。同时,加上专题专职的培训比较少,培训效果不理想等原因,辅导员提升的机会和空间更少。另一方面,很多辅导员没有时间从事科研工作,这就进一步削减了高校辅导员自我提升的空间,以致辅导员对自身发展前景的规划和对工作的开展难以有新突破。

(三)社会认同感弱,工作归属感差

在专业化水平偏低的影响下,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都缺少正确的认识,认为辅导员工作有较强的可替代性。更有甚者会扭曲辅导员的角色,把他们定义为学生的校园保姆,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在工作权责模糊且缺乏清晰的发展路径影响下,辅导员自身也会对自己的工作角色定位持有消极的态度,不看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无法对工作产生归属感,从而出现辅导员入职不久后就开始申请调岗、转岗等情况[3]。

三、高校辅导员高效履行角色职责的路径探索

(一)充分利用正确的理论资源,完善辅导员对自身角色职责的认识

履行角色职责的前提之一就是执行者本身对职责的认识程度和认可程度,这能带来巨大的动力。要使高校辅导员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丰富理论资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所总结的正确、有价值的理论资源。会议上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教育的严格标准,指明了高校辅导员不仅是管理工作者,还是教育者和创新者的角色定位,为高校辅导员指明了发展方向。认真学习和研究十九大报告的理论精华,抓住发展要求和发展核心,理解自己的新角色要求,不断以新时代的新标准推动自己发展,努力让自己的工作更具特色,更具现实意义,从而更完善辅导员对自身角色职责的认识,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4]。

(二)强化辅导员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化水平,推进职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跨越了多个时代的发展,不断趋于清晰和明确。随着新时代对角色定义的变化带来相应的能力要求的变化,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必不可少,而且要不断强化培训力度。新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培训,全面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专业技巧和技能关心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让学生与工作融为一体,和谐相处。

1.加强实践培训力度,注重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其实践能力水平。比如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处理态度是否稳重,处理方式是否有效等。为此,要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实践培训力度,通过案例分析集中讨论与学习、情景模拟演练、角色扮演互动、职业能力比赛等方式,帮助高校辅导员积累解决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的经验,增强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以更专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处理各项问题,获得学生对辅导员专业能力的认可。

2.提高网络培训资源的使用率,推动高校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与项目合作。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培训方式从单一线下模式逐渐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征决定了线上培训模式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需要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学习强国APP的学习资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辅导员专题培训等,都是高校辅导员可以使用的网络培训和交流的资源。这些培训资源由专业部门统一规划和安排,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受众面较广,不同高校的辅导员都能参与学习,从而有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之间的想法碰撞和经验交流,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宝贵的机遇。

3.加强对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学生发展的会议、讲座的关注力度,增强对学生规律的把握,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促进职业化发展。

国家部门针对学生培育发展而举行的会议、讲座是高校辅导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比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会议,是针对当年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制定促进大学生就业方案的会议。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指导自己所带学生顺利就业,实现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教育厅的就业指导会议,可以为高校辅导员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效思路,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律,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开拓眼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降低可替代性,实现职业化发展。

(三)完善辅导员发展路径和培养机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可持续、可循环发展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对象单一、可变性强、个性特征显著,学生管理工作复杂繁琐,工作压力大,任务完成难度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要针对高校辅导员出现的这种问题,结合高校辅导员的新角色,找出适合的对策,解决问题,实现辅导员工作的可持续、可循环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专业对口选拔培养,完善辅导员职称评定与职位晋升机制体系。

高校开展人事招聘时,辅导员的专业对口性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辅导员对口专业可以是思想政治专业及相关专业,这样可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专业理论基础,在引导学生发展时有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更活跃的思维和更深刻的启发。或者在辅导员的培养机制中,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安排教学计划和工作进度,大力支持辅导员参与课题研究,使其在研究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促进高校辅导员在本专业或者本岗位上有更深的造诣和更强烈的获得感,降低辅导员无方向、无路径可选或者跨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明确辅导员的定位,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从而推动辅导员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方面有更清晰的目标,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2.系统化、理论化的工作程序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可循环发展。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可以通过把繁杂的工作系统化与理论化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所谓的系统化,是指将每一学年重复性极强的工作内容通过各种数据化平台,形成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更高效地使用数据,减少因反复收集数据、人工录入数据导致数据偏差等情况所致的无用功等不良影响,逐渐形成统一的系统机制和工作流程,引导学生自觉配合每年都开展的相同类型的工作,参与到自我管理中来。所谓的理论化,就是辅导员坚持做好阶段性总结工作,积极参与工作交流,实现工作经验共享,培养活跃思维,不断拓展高效工作方式的辐射范围,增强理论输出,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实现工作模式可循环发展。

3.构建学校职能部门与辅导员之间的联动机制,使辅导员角色职责清晰化,推动辅导员工作高效开展。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覆盖面广,对团队合作要求较高。如果凭辅导员一己之力完成辅导员所涉及的所有工作,其难度非常高,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加强辅导员与学校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构建多部门、多角色间的联动机制,形成专人专办的清晰职能体系,强化部门间的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教育辅助职能,成为学生和学校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络人,而非各部门工作的执行者,简化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突出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思维与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加深学生对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了解程度,培养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同时,给辅导员留下更多弹性时间进行自我完善,创新工作模式。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但立德育人的核心从未改变。在高校工作体系中,辅导员角色职责的履行效果有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研究高校辅导员角色职责履行的现状,可以发现其角色职责界限模糊、发展路径不清晰、社会认同感弱等问题导致了高校辅导员目前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帮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即通过对辅导员自身的理论体系的完善、专业化培训、发展路径清晰化及完善培养机制等途径提升高校辅导员角色职责履行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积极效用。

猜你喜欢
职责辅导员培训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党组的职责及组织原则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