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际理解教育推行机构及实践研究

2021-11-30 07:24王冠蒽翟利霞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课程

王冠蒽 翟利霞

1946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一次总会中提出“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概念,并于1947年发表草案进行大规模宣传。国际理解教育就是要以各国普遍关注的“人权、和平、民主”为宗旨,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1)胡炳仙、秦秋田:《困境与出路——“全球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60-62页。韩国于1954年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核心项目并积极推进。

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始终高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念大旗,其政策推行也深受国际组织影响,主要实施机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这些机构在国际理解教育的推动过程中对中央和地方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将对这两所推行机构的职能及其实践策略进行研究和介绍,旨在为中国国际理解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

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70年代的停滞,在80年代再次得以重视,后于90年代获得蓬勃发展,不仅其国内的国际理解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并致力于将本国经验推广至海外。(2)[韩]金献德、文英周、金贤澍:《教室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活动》,首尔:韩国科学社,2005年。

(一)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发端

二战后,随着科学通信技术的发展,世界化、地球村等关键词不断被提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依存对自身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对本国人才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学校合作。与日本一样,韩国也将国际理解教育视为跻身国际社会的“敲门砖”,期望通过国际理解教育活动的开展步入国际化社会。(3)[韩]郑都咏、辛恩宿、郑德镇:《以世界市民教育为目的的国际理解教育》,首尔:正民社,2003年。

从经济上讲,20世纪60年代韩国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初衷是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即通过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开拓世界市场的学生来促进经济发展;从政治上则可理解为韩国跻身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而做出的努力。在这样的实施背景下,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从一开始就体现着政府意志,且以国民意识的培养作为首要前提。

(二)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停滞

20世纪70年代为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停滞阶段。此时,朴正熙政府推行国民教育计划,加强意识形态教育,致力于培养爱国国民,以完成其“建设富强国家”的理想。“全球和平”前提下的国际理解教育在该时期就显得不合时宜。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建议》,呼吁世界各国学生思考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世界市民意识。此时,韩国政府已全面停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的资助活动,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进入停滞期。(4)[韩]赵南辛:《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第66-79页。

(三)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复苏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呈现,国际理解教育受到教育国际化的影响而再度兴起。此时,世界各国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规划中纷纷加入国际化对策相关内容,韩国也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国家发展重点战略,使国际理解教育再次得以重视。1981年,在韩国的召集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解教育亚洲地区会议在汉城召开,讨论在亚太地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各国间建立国际理解教育网络的可能性。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以“国际化时代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为题,召开第十三届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并以此为契机重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活动,且将合作学校增加至36所,标志着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复苏。复苏后的国际理解教育关注国际化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本土发展,对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实施原则都做了方向性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韩国政府开始关注国际理解教育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韩国政府认识到,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市场经济体系和自由竞争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渗透使国境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冷战体制的崩溃和西方自由民主主义体制的扩散使世界秩序面临重整;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韩国,从每个人的生活到政府决策都需应对这样的变化。于是,韩国政府在1995年通过了《5·31教育革新案》,进一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虽然学校的行动相对滞后,一直到1997年第7次教育课程改革,才有个别学校选择性地开展与国际理解相关的教学活动,但国际理解教育已经借助政策优势在韩国开始受到重视和普及。(5)[韩]安水玎:《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在外同胞韩国语教育课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庆熙大学,2015年。

(四)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在当代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已渗透至世界各个角落,影响到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2001年,韩国全国市、道教育厅纷纷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示范校遴选活动,标志着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各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内容。2010年,韩国制订出国家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并宣布要实现教育竞争力世界前十名的目标。此外,韩国社会急剧增加的多元文化趋势,也促使韩国政府考虑其对策。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动来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同时力求寻找到韩国本土模式。

2015年5月,由韩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世界教育论坛在仁川松岛召开。就“我们能不能向全世界所有人提供平等和高水平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宣布了《仁川宣言》,其设定了今后15年世界教育的前进方向和目标。受其影响,韩国政府积极研究国际发展动态,开始将“全球公民”纳入国家课程体系。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以外,韩国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积极开发国内外“全球公民”相关教育课程和学习资料等,力图将本国的“全球公民”教育经验扩散至国内外。(6)韩国釜山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首尔:学知社,2012年,第5-10页。2016年6月,由国际性救援及发展机构世界宣明会承办的“第四次全球公民教育案例募集展”颁奖典礼在首尔召开。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的实践

从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和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的主要职能与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成立于1954年,是韩国国际理解教育重要的推行主体。委员会下设教育、人文社会、文化、信息交流、自然科学五大分科并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韩国委员会。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韩国建设教科书工厂发行小学教科书,使韩国得以迅速普及小学教育。(7)[韩]李三列:《世界化时代的国际理解教育》,首尔:韩蔚出版社,2003年。受此影响,委员会在韩国具有较大影响力。

委员会作为第一次将国际理解教育传播到韩国的机构,其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职能和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在全国范围的实施,起到领头军的作用。韩国于20世纪80年代恢复国际理解教育就是该机构积极推动的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的迅速增加也是由于委员会不断加强对合作学校的支持和管理,并在这些合作学校之间建立合作途径。

第二,以合作学校为形式,选定并支持各类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活动。委员会自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申请项目的选定和支持工作,对于那些被选定的项目、提供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这些项目的相关主题包括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外国文化理解、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区域性文化研究。

第三,推动合作学校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深入交流。从2004年柬埔寨和韩国的中学之间签订交流协议以来,在委员会的推荐下,很多合作学校已与老挝、蒙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进行交流,实践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不同文化理解教育。

总之,该机构在不同阶段致力于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在韩国国内的传播,同时积极开发和组织相关活动,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本土化。除了前文所述的组织合作学校之外,该组织还设计实施了全球公民教室等面向非合作学校学生的教育活动,加强韩国与世界各国国际理解教育相关机构和人员之间的联系交流,并实施对外教育援助等活动。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的重要项目

近年来,委员会实施并推动与国际理解教育有关的项目主要涵盖儿童项目和教师交流活动的开展,这些活动部分由委员会直接组织,更多地采用了通过合作学校开展的形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项目为其重要项目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项目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组织适龄青少年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例如,每年1-2月进行海外冬令营活动,访问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与国际机构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8月进行全球公民夏令营,讨论国际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开展关于和平、环境、文化等主题的体验活动;9-12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和平、多元文化、国际机构作用等多种主题,并提交报告。这类活动面向全国学生,4-6年级的学生都可以申请,根据学生的意愿、热情、创造力、诚实度、关怀他人的能力、领导力等因素来选拔学生。在选拔过程中,将优先考虑曾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活动的学生。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得以扩展与深化,使学生具有面向世界的梦想与潜能,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从而培养以国际社会为舞台的新一代全球型人才。同时,也使学生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念,在基于世界和平的国际合作基础上,承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念和价值。

韩日教师间对话项目(UNESCO Korea-Japan Teacher’s Dialogue)亦为其重要且积极推行的项目之一。2000年3月,日本前文部大臣向韩国的教育部前部长文龙鳞提议两国教师的定期交流,文龙鳞接纳该建议并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承办交流相关事宜。直至2014年,共有1 669名韩国教师访问日本,并由韩国政府邀请392名日本教师访问韩国。通过互访对方国家的教育一线、访问家庭等活动,增加了对双方国家教育文化的理解。(8)[韩]金大元、李景汉:《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现状研究》,《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学会》2017年第2期,第45-95页。

除了自行开展活动之外,委员会还积极谋求与学校的合作,推行各类促进学生国际胜任力提升的项目。可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是委员会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途径。

韩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始于1961年,发展至2015年已有408所,包括124所小学、86所初中、189所高中、4所特殊学校、5所大学,2016年合作学校增加至570所。(9)[韩]金善美:《多文化教育的概念与社会问题》,《社会与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第64-81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的宗旨为: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体现和平、自由、正义、人权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念。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全球公民”教育为基础,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和平文化的传播。其国际理解教育核心价值有和平与人权、文化间学校、可持续发展、确定韩国国际理解教育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等。

委员会通过合作学校开展的项目主要有:

第一,彩虹桥项目。“彩虹桥”教育活动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全球公民”的培养目标和理念下,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自主研发主题活动,并通过信息交流交换经验。韩国的彩虹桥项目由委员会提供经费支持和内容咨询,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为依托实施。彩虹桥项目的实施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理解和平、人权、国际理解、可持续发展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本理念基础上,主动寻找符合各地区特色的主题,探索学校和地区社会共同变化的途径和方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家乡,形成全球公民意识和综合性思考与实践能力,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韩国在全球化背景影响下正在转向多元文化、多民族社会,同时也面临环境危机等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参与彩虹桥项目的学校通过解决本地区实际面临的问题,延伸思考该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全球性贫困问题、粮食问题以及文化冲突等今天全世界面临的诸多危机,从而立志建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成为全球共同体之一员。

第二,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为中心开发出其他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关课程。例如,与韩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实施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立公园管理局合作开展“可持续发展与‘人与生物圈计划’”教育活动,尤其是在国内生物圈保护地区的雪岳山、高昌郡等地方开设体验课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源管理局合作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让学生讨论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并从实践角度思考目前的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韩国青少年活动振兴院与5个国立青少年训练经营合作开展农业、生命、海洋宇宙等与可持续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主题。

第三,教师海外培训项目。为使教师能够认识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活动不止于校内或地区,而是扩展至国际,探索教师作为“全球公民”能够参与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每年召集全国的合作学校教师进行海外培训。根据每年的主题确定访问国家和地区,主要选定那些以和平、人权、多元文化、可持续发展等主题积极开展合作学校活动的国家和地区,或促使教师思考具有国际教育援助意义的国家。

第四,合作学校全国大会。每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召开全国规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大会,由合作学校校长、负责教师来介绍优秀案例,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宣讲每年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工作计划,在不同层次学校分别开展研讨会等,以此促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交流与合作。

第五,合作学校地区协会活动。目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的主导下,各地纷纷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地区协会,除了积极推动当地合作学校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联络以外,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各地方教育厅、合作学校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三、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的实践

1997年,韩国政府在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提出建立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的构想。经批准,2000年8月韩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合约,正式宣布成立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一)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的主要使命

研究院于2012年修订《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活动的法律》,从法律上确认了研究院的功能和地位。可见,研究院是由韩国政府提供经费支持的机构,创立至今通过各种途径在亚太地区推行国际理解教育,其实施理念来自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上颁布的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建议。(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初中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首尔:韩蔚出版社,2003年。

研究院的主要使命有:第一,拒绝身体、心理、结构、文化或生态暴力,宣扬基于尊重生命的和平文化、多样性文化,以及相互理解、宽容、人权、民主参与、性别平等、可持续发展等;第二,通过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使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分析不平等、歧视、仇恨、暴力和生态破坏的根源,培养个人、社会和生态同理心,并采取团结合作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促进和平做出贡献;第三,动员国家、地区的力量来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促进亚太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综上所述,研究院通过各种举措,积极宣传和平文化,致力于实现个人、社区、国家、国际全球之间的融合,以及人类和自然之间可持续的关系改善。

其主要职能有:第一,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在区域、国际的实施,从而推动参与式民主主义、人权保护、社会经济之正义、文化间的相互尊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非暴力、正当途径解决冲突;第二,加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教育者或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国际理解教育在学校、社会的传播和制度化;第三,作为专门机构进行国际理解相关教育、培训、研究、课程开发,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在亚太地区的传播;第四,通过合作,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教育者以及政策制定机构、民间团体共享知识信息,共同致力于提升和完善国际理解教育。

其工作范围为:为和平文化推行企划以及实施相关项目和课题;在亚太地区主导推行国际理解教育,同时建构其合作平台;在普及和平文化的宗旨下建构国际理解教育的哲学基础,进行学科课程的研发及实施;为教师、教师培训人员组织各种培训和会议;制作普及各种国际理解教育的教育资料和其他出版物等。(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韩国国际理解教育》,首尔:韩蔚出版社,1996年。

(二)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的具体举措

研究院的举措渗透于国际理解教育基础政策与课程研究、教育者素质强化、国际教师交流、信息共有与扩散等方面,为国际理解教育本土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积极推进世界各地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进程。

国际理解教育基础政策与课程研究方面,其主要举措有:第一,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并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研究院为国内外相关学者提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政策条件,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政策论坛与国际会议,探讨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方法,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第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国际会议。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机构、学校、政府组织、民间社会和国际理解教育专门机构分享教学策略,就如何有效实施世界公民教育交换意见,就如何进一步促进世界国际理解教育不断提出创新想法。第三,研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了在国家层面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必须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各国、各教育阶段的教育课程开发。研究院从2019年开始,支援黎巴嫩、斯里兰卡、肯尼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国际理解教育的推行,为其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提供支持。第四,开设大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了在大学中建立和推广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与相关大学合作,共同开发各种校本课程,此外通过分享优秀课程案例与教授研讨会,推广大学内的国际理解教育。

由此可知,韩国国际理解教育重视各教育阶段的国内外基础研究及教育课程研发。例如,该机构于2003年为韩国中小学编写教材《培养全球公民——国际理解教育》,该教材明确提出“全球公民的培养”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基础上,把握国际社会的动态与变化,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致力于建设和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在教育者素质强化方面,研究院通过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国际理解教育能力来传播和平文化,研发多种线上、线下培训方案,旨在激励参与者积极高效开展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并培养其拥有适用于不同国情的知识和技能。在国际教师交流方面,研究院深刻意识到教师在教育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搭建亚太地区教师交流平台、亚太地区学校教师交流平台,分享各国国际理解教育成果,共同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在信息交流与传播方面,研究院积极收集与国际理解教育有关的最新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分类与推广,从而发挥其中心主导地位。为了收集多方面信息,研究院于多处开设国际理解教育体验馆,在线征集国际理解教育趣事,推行“国际理解教育摄影教室”项目,即高中生与摄影师一起拍摄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素材的活动。

由此可知,研究院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活动的对象十分多样化,如以各国研究学者为对象的教研与课程开发活动、以各国教师为对象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各国学生为对象的体验参与活动等;从举措的活动方式来看,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分设线下各种体验交流与线上培训交流,从而提高活动频率与效率;从对国际理解教育定位来看,韩国并非将自身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简单参与者,而是在课程开发、现场教学等层面积极主动发挥其主导地位,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整体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韩国国际理解教育推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的研究结果可知,韩国国际理解教育有如下特点:第一,与世界国际理解教育接轨,积极推进其与多个国家的校间合作;第二,不局限于校园,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从校内到校外,进行多元推进;第三,在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形式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学校的活动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与理论体系。从先行研究来看,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综述与经验总结较为普遍,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教育策略研究、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相关研究较为薄弱。(12)高维:《中国大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历程、进展与展望》,《基础教育》2017年第4期,第89-102页。近些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国际理解教育也在积极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学生全球化时代的全球视野、胸怀、责任感的主要途径。(13)姜英敏:《全球化时代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体系建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第88-93页。

基于韩国国际理解教育推行项目的实施特点,我国国际理解教育也应鼓励相关教师、研究人员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并确保其财政支持,同时积极推进中小学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项目,从而促进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解教育的本土化进程。

此外,国际理解教育并非单一学科,且不局限于校内。因此,我国国际理解教育还须进一步促进普通教师在各个学科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通过校内外相关机构的共同合作,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在整个社会的渗透,从而大范围提升国际理解教育的范围与深度。

猜你喜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课程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对旅游地有何影响?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扫盲奖评审工作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