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协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政治引领研究*

2021-11-30 16:51孙俊伟
关键词:科技人才政治

孙俊伟, 常 璇, 魏 翀

(1. 中北大学 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2. 中北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 山西 太原 03005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强调, 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 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 听党话、 跟党走”[1]。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未来高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摇篮, 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军的重任。 高校科协在高校管理层和科技工作者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新时代, 高校科协应切实增强与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联系, 强化对其的政治引领, 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科协的历史使命。

1 强化高校科协政治引领作用的逻辑起点

高校科协是指在高校建立的科学技术协会组织, 其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 联系团体会员(教职工)和准团体会员(大学生)完成上级科协下发的各项任务, 是高校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办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各级科协要“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3]。 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在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讲到, 科协要“加强对科技界的政治引领”[4]。 中国科协印发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通则(试行)》中规定, 高校科协的宗旨包括“把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5]。 可以看出, 加强科协的政治引领作用, 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科协的政治使命。 高校科协要落实党中央这一新要求、 新任务, 加强对高校广大科研人员, 尤其是对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苗子的指导和政治引领, 将党的政治要求、 政治主张贯彻到他们当中去, 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坚持党的领导, 听党话、 跟党走,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2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政治引领现状

在国家重视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政策支持下, 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空前高涨, 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科技创新社团和创新人才。 高校中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有的是以国家级或省市级的科技竞赛项目为指挥棒组建而成的, 如大学生“互联网+” “挑战杯” “大创项目” “电子设计”竞赛等, 还有一些是以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自发组建的团队, 如航模协会、 车模协会、 机器人协会等。 对于这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归结到两类部门, 即高校的教学部门和共青团组织。 对于他们的政治引领, 传统惯例上是以分管科技社团的共青团为主。 笔者调研山西多所高校发现, 高校的各级团组织在这方面做的很到位, 他们为每个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都配备指导教师, 注重对社团成员的政治引领。 比较之下, 高校科协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则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发挥作用有限, 还没有融入到现有的工作体系中。

3 制约高校科协对大学生政治引领的因素

3.1 发展步伐不一致, 工作体系不健全

数据显示, 各高校的科协发展步调不一致, 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科协组织。 在全日制本科高校、 高职高专院校、 民办高校、 独立院校中, 建立高校科协的比例依次减少。[6]虽然各高校有自身的客观因素存在, 但也反映出不同层面的高校对科协在创新人才的发掘、 培养、 思想引领等方面作用的认识还存在差异, 体现出对加强科协建设的紧迫感、 使命感还不强。

高校科协工作体系还不尽完善, 主要表现在“两无两缺”。 无独立建制, 多数高校科协组织挂靠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 与科研管理部门合署办公; 无独立场所, 缺乏宣传阵地、 科技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 未实现开展活动常态化、 规范化; 缺专职人员, 未按规定全额配备工作人员, 主要是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兼任; 缺激励机制, 没有建立起相应工作激励机制, 工作经费不足, 甚至没有将科协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 工作人员得不到合理的劳动报酬。 发展不均衡、 体系不完善,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高校科协基层组织力的提升, 不利于充分发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直接影响科协的政治引领作用。

3.2 主动引领意识不强, 工作方式的单一

高校科协工作人员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意识不强, 方式方法简单。 究其原因, 一是科协工作人员潜意识中对科研项目报批、 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任务重视程度高, 认为此类业务是自己的主责, 而对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他们认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党务部门、 学生工作部门、 共青团组织来负责, 忽视了党和国家赋予自身“加强对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领”职责。 二是日常事务缠身, 无法深入思考。 政治引领工作本身是一个长期的、 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具体任务。 很多高校科协工作人员身陷繁重的事务工作中, 致使其没有足够的精力主动思考如何有效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 三是缺少系统学习。 由于缺少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 业务技能的培训, 他们自身的水平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从而地法开展开拓性的政治引领工作。

3.3 受重视程度不够, 权威认同感未确立

从高校的顶层设计来看, 高校缺少对高校科协工作职责统筹考虑, 如未将其纳入相应的工作体系; 未对其发挥思想政治引领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压实工作责任; 也未出台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措施。 高校的重视程度不足, 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到位, 自然使高校科协难以融入现有的工作体系, 其相应的作用也就难以发挥。

从时间顺序上看, 高校科协的起步时间比工会和共青团要晚, 虽都属于高校的群团组织, 但科协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无法与后两者同日而语。 日常工作中, 高校科协不注重自身宣传, 导致其在大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和作用被边缘化, 很容易将其与普通的民间群团组织联系到一起。 高校科协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中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大学生心中政治地位偏低, 直接导致其政治引领的权威性严重不足。

3.4 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缓慢, “建家”与“找家”缺乏良性互动

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是新时期科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建的好则能对科协政治引领作用的发挥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 但在“建家”过程中上级科协指导力度不够, 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挫伤了高校科协的积极性, 使“家”的建设缓慢。 从服务对象上看, 现阶段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 接受新事物、 新思想非常快,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多元化。 科技工作者之家提供的服务内容难以满足大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 导致“家”缺少了吸引力, 无法很好地调动大学生“自主找家”的积极性。 大学生没有很好地体会到“家”的温馨, 主动“找家”的热情不足, 长期以往就难以形成对科协的归属感。 所以, 目前二者在“建家”和“找家”之间还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 强化新时代高校科协对大学生政治引领的路径

自党的十八大以后, 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加强科协的政治引领功能, 相关的规章制度频频出台, 为高校科协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高校科协需牢牢把握时机, 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积极寻求突破。

4.1 统一各方思想, 改变各界观念

高校要提高社会各界对高校科协政治引领作用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把各方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 高校要牢牢把握科协组织的政治属性, 彻底打破外界在高校科协对青年大学生创新人才政治引领方面存在的“质疑论” “片面论” “虚体论”等思想禁锢[7], 为提升高校科协的政治引领功能建立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 高校科协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扎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敢于旗帜鲜明地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大胆地给大学生讲政治, 牢固地把广大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苗子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4.2 健全组织体系, 强化责任担当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加强高校科协对青年大学生政治引领必须从顶层设计抓起。 一是全部覆盖, 配齐队伍。 上级科协要指导各高校分批次建立科协机构, 加快实现科协组织在高校的全覆盖。 政府部门要逐步给条件成熟的高校设置单独的科协机构, 明确人员数量, 配备德才兼备的专职人员队伍。 二是完善制度, 加强指导。 高校党委要明确科协的政治定位, 将科协的政治引领作用纳入统一规划, 并加大指导力度, 完善实施意见、 管理办法、 奖惩措施, 形成长效机制, 使科协的政治引领工作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三是细化分工, 压实责任。 高校科协要明确划分与科研管理部门、 教学部门、 共青团等部门的责任, 形成分工协作、 优势互补、 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实施过程中, 高校党委要适当放权, 赋予高校科协在政治引领工作中应有的主动权、 话语权和领导权, 要注重加强高校科协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 通过科学的指导, 合理的规划, 细致的分工, 高校科协不仅要做到守土有责、 守土有方, 还要做到守土尽责, 守土有力, 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政治引领。

4.3 深化科协改革, 加强自身建设

高校科协应从四个“下功夫”提升自我。 一要在自我修炼、 提升政治引领本领上下功夫。 高校科协要定期组织培训, 分阶段、 分层次学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 既要注重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 又要注重思政工作实践技能提升, 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训练、 知识更新、 能力培训、 实践锻炼, 帮助大家优化思维、 掌握规律、 把握路径, 提升其政治引领服务能力和执行能力。 二要在统筹总揽、 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高校科协应充分与党务、 科研管理、 教学、 招生就业、 共青团等部门或组织沟通联动、 通过条块联动, 网格化管理, 加强对政治素质好、 创新能力强的青年学子的发现, 建立人才数据库。 同时, 统筹规划爱国主义教育引导、 科学知识普及、 科技创新指导、 学术论文撰写指导、 学术交流服务、 成果转化指导等各项功能和任务, 提升自身综合管理水平。 三要在分类管理、 精准服务上下功夫。 高校科协应充分尊重每名青年人才的个性发展特点, 多一些包容宽容, 扬长避短, 分门别类地建立人才管理数据库。 精准施策, 精细指导, 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 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成长路径规划。 四要在把握重点环节、 实时动态更新上下功夫。 高校科协应深刻把握大学生创新人才成长规律, 建立联系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制度, 在他们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关键节点予以重点支持和引导。 如在他们刚刚入校的启蒙阶段, 结合学校科研特色, 通过科技知识普及、 科研路线规划等方式, 引导他们主动将自身浓厚的科研兴趣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 在他们科研攻关的关键时刻, 加大人文关怀, 帮助他们联系导师团队予以指导, 让他们体会到科协的关怀和团队的温暖, 提高其对科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组织他们参加科技竞赛时, 适时对国家政策进行宣传, 引导他们主动关心政治, 主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的兴衰、 民族的复兴、 伟大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 高校科协要注重在大学生与密强联系中了解其的工作学习情况, 掌握其思想状况, 实时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库动态更新, 确保对其政治引领的有效性。

4.4 关爱青年骨干, 发挥示范引领

政治认同是指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 与个人的内心活动关系密切。[8]高校科协要关爱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中的突出人物, 建立起“一对一”联系, 实施重点培养, 树立关键少数人才标杆, 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中的号召力和政治思想示范引领作用, 达到带动广大青年创新人才主动政治认同的目标。 要做到这些, 一要选好苗。 高校科协需主动出手, 先从建立的人才库中筛选, 再经过实际考察, 遴选出政治立场坚定,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创新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苗子, 将其列为科技创新社团负责人后备人选, 给予他们重点关爱, 重点培养,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 数量充足、 动态管理的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后备库。 二要育好苗。 高校科协要组建创新苗子骨干示范引领班, 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灌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使其真学、 真懂、 真信、 真用, 练就其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要用好苗。 高校科协要充分发挥骨干人员的影响力、 号召力, 以点带面, 使其在组织社团活动时能够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价值取向、 舆论导向, 始终带领社团成员在政治立场、 政治方向、 政治原则、 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提升青年成员对政治引领的认同感、 获得感和效能感, 实现群体成员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

4.5 创新引领工作方式, 加速建成精神之家

高校科协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探索创新政治引领工作模式, 采取政治引领综合措施, 真正把科协建成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精神家园。 第一, 加快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 线下线上相结合, 从物理之家延伸到网上之家[9-10]; 高校科协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 迅捷化、 扁平化优势, 积极从网上家园传播正能量, 发布前言动态, 答疑解惑, 推动科协思想政治引领表达内容、 传播方式、 组织动员、 运行机制、 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 第二, 大力宣扬中国科学家精神。 高校科协应认真落实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11], 弘扬新中国历代科学家“碧血丹心的爱国之情, 舍我其谁的报国之志”精神。 结合地区、 学校实际, 深入挖掘宣扬大学生身边胸怀祖国、 服务人民、 使命担当的科研人员感人事迹。 同时, 要将宣扬活动成为常态化, 时时激励引领青年科技创新英才厚植爱国情怀, 树报国之志。 第三, 学会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 大数据分析已经融入国民生产生活, 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为分析研判提供硬核保障。 高校科协要把握机遇, 搭乘大数据分析快车, 主动拥抱互联网、 用好大数据, 充分整合利用团委、 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 及时获取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所思、 所想、 所需, 运用大数据思维加以综合分析、 有效利用, 使政治引领工作做到更精准、 更快捷、 更有效、 更受欢迎, 早日把科协建设成为青年英才的精神之家。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政治
人才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政治攀附”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