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肝义胆骆宾王

2021-12-02 14:48薛锋
老友 2021年11期
关键词:郭氏骆宾王蜀地

薛锋

骆宾王,字观光,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从小就善于賦诗写文,我们熟知的《咏鹅》就出自他的手笔。这位天才少年的家境并不好,他父亲曾经做过青州博昌县令,但是死在任上。父亲死后,他在贫困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可能是父亲早死、没人管教的缘故,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骆宾王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也就是说他是个不良少年。其实,他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信念,尤其喜欢打抱不平。

那时,巴结王公贵族是走上仕途的捷径。道王李元庆十分赏识骆宾王,请他做自己的幕僚。一次,李元庆让幕僚们每人写篇文章,说说他们各自有啥能耐,好向朝廷禀报,让幕僚们以此得到封赏。大家收起平日的谦虚,纷纷说自己有什么才华,只有骆宾王认为这种竞争不公平,就是不写。李元庆拿骆宾王没办法,又不舍得赶走骆宾王,所以继续留骆宾王在王府当幕僚。

后来,齐州各界推举骆宾王写一篇歌颂皇帝功业的文章。骆宾王没办法,便写了《请陪封禅表》,终于被唐高宗李治赏识,被封为奉礼郎。可是,骆宾王个性太强,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甚至被发配到边疆。一次,他被派到蜀地平叛。在蜀地期间,骆宾王遇到了一位郭氏女子。郭氏被人抛弃,生活凄苦。而负心汉不是别人,正是“初唐四杰”中的一位、骆宾王的好友——卢照邻。

卢照邻曾来蜀地做官,与郭氏相识、相爱。不久,郭氏便有了身孕,卢照邻发誓对她不离不弃。后来,卢照邻要到长安参加“典选”(人才选拔),不得不与郭氏分别。卢照邻临走时与郭氏相约,不久便回来娶她。卢照邻走后,郭氏就生下了孩子。可悲的是,孩子不久就夭折了。满心伤悲的郭氏盼着卢照邻早点回来和她团聚,然而一晃两年仍杳无音信。郭氏更加伤心,以为卢照邻早已忘了她……一次巧合,郭氏认识了骆宾王,向骆宾王诉说此事。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纵然负心汉是朋友也决不偏袒,即刻写就一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为郭氏打抱不平。骆宾王诗题中的“艳情”就是指风流债,即用诗指责卢照邻,说他不要妄想能把这件事瞒下去。

原来,卢照邻参加“典选”以失败告终,之后又逢父亲去世,他自己也身染重疾,“骸骨半死,血气中绝”,难以实现和郭氏的约定,又觉无面目面对郭氏,故与郭氏断了联系。后来,卢照邻病情加重,选择了投水自杀,遗作中“忽忆扬州扬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中的“蜀桥人”即指郭氏,表达了他对郭氏的愧疚之情。

骆宾王为苦命女子打抱不平是常事。那时,长安有一个叫李荣的道士,名头响亮。一个名叫王灵妃的女道士仰慕李荣的才华,和李荣相恋并同居。哪知李荣不久后变心,不辞而别。王灵妃被李荣抛弃,悲痛不已。这事让骆宾王知道了,又得到消息说李荣来到了蜀地,便写了篇《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差人送到李荣府上。诗中着重描写了王灵妃对李荣的思念,反衬了李荣的无情无义。

在国家大事上,骆宾王也刚直不阿。李治死后,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睿宗,临朝称制,许多人敢怒不敢言。和其他忍气吞声的书生不同,骆宾王不仅为中宗鸣不平,还当即加入徐敬业的军队向武则天宣战,写下了《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此文文采斐然,武则天读了都赞不绝口。可惜,徐敬业很快兵败,为部下所杀。已经成为“叛贼”的骆宾王只能走上逃亡之路,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著名诗人、革命家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评价骆宾王: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教历史上第一位英威的女性破胆的文士,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都是他干的。

责编/斌子

猜你喜欢
郭氏骆宾王蜀地
记住了,他叫骆宾王
骆宾王七岁咏鹅
郭皇后的后宫戏
蜀地房屋花样多
太皇太后要跳楼?
一场宫斗引发的倒霉剧
骆宾王的鹅(外一首)
民国时期蜀地孟学概论
宋祁入蜀路线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