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探究式教学,让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

2021-12-03 10:40江苏省徐州市东湖实验学校管国吏
数学大世界 2021年25期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探究

江苏省徐州市东湖实验学校 管国吏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展开发散性思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打造出充满活力的探究式课堂。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构建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开展多维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探究式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自己的个性与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合适的学习氛围,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后,可以为学生预留部分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体悟,加深学生的探究体验。

例如,在进行“圆柱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份学习计划,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知识点进行讨论和思考,将圆柱的特点等知识点掌握到位,并且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舞台,促使学生对圆柱的相关知识形成了深刻认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更加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学习自信心得到了建立,这也有助于他们探究主动性的增强。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不良状态,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将探究式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可以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创设探究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探究学习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有效参与探究学习中。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出生动的探究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探究过程得到更好的开展。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虽然达到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效果,但是就培养探究能力而言却收效甚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妨借助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在多媒体课件上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奥运五环、印度泰姬陵、羽毛球拍、对联、剪纸等,接着,启示学生思考:以上图形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学生的探究热情被点燃后,就会开动脑筋展开思考,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以上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会出现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的现象。待学生感知到这一点后,教师再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教师将教学视角拉回到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踊跃回答,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有的学生说球形的物体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说建筑物也有许多轴对称图形。不难看出,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戴尔的“经验之塔”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直接参与与密切合作是获得知识最有效率的重要手段。”疑问是智慧的先声,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采取枯燥机械的教学方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深入掌握数学规律,理解数学理念,教师要多开展探究式教学,多利用问题来组织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勤思考、多探究的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就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请举例。”“同学们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课件上展示题目)这道题该如何计算?”这样就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引了出来。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既学会了基础知识,又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有序的提问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优化探究方式,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学生常常感到乏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获得自我展示和自由发挥的机会,使探究方式得到优化,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整数”的教学时,教师不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观察因数中共有几个小数,并且讨论这一问题:积有几个小数?再用计算器加以验证。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开展合作与竞争等学习活动,这是“以生为本”探究教学方式的重要体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做的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参与学习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目标,营造相互促进和竞争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建立起积极上进的良好心态。

例如,教师运用竞赛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开展“谁填得多”的竞赛:()里可以填哪些数?()×()=4.8。通过开展竞赛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得到提升,增强了探究能力,成功开展了“小数乘整数”的体验式学习。

五、通过实践探究,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凸显出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广泛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形成。

例如,在六年级复习“统计”的知识时,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归纳各种统计图的知识点,在学生牢固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布置一些统计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有的学生统计了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的业余爱好,有的学生对街头路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了他们爱看的书籍名称,还有的学生调查和统计了小区住户的月平均用电量,同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统计图来展示相关统计结果。通过完成实践作业,学生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增强了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总之,小学数学开展探究式教学是为了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从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数学素养。所以,教师应当立足于实际教学需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生动的教学流程,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数学思维与探究精神。

猜你喜欢
轴对称图形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轴对称》巩固练习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轴对称”复习点睛
分图形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