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男性腹膜前间隙精细测量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2021-12-05 08:33李宝龚玉勇张干潘晓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耻骨补片医用

李宝,龚玉勇,张干,潘晓飞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三病区,安徽六安 237400)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临床腹股沟疝修补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是其标准术式之一,其特点是经后入路在腔镜下利用补片覆盖整个耻骨肌孔,可同时修补斜疝、直疝和股疝的易发区域,但是术后疝复发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目前,普遍认为补片移位是造成疝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上常采用疝钉、生物胶对补片进行固定,但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通过对22 例成年男性腹膜前间隙行精细测量,裁剪适合的补片尺寸,从而规范TAPP 术中操作,减少辅助耗材的使用,以期为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 术提供一定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26~78 岁,平均(59.97±11.95)岁。其中,斜疝29 例,直疝14 例;疝分型: Ⅰ型12 例,Ⅱ型24 例,Ⅲ型7 例。合并高血压23 例,糖尿病3 例,脑血管疾病5 例。排除:年龄<18 周岁;女性患者;存在全身麻醉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有下腹手术史;双侧疝、复发疝、股疝及嵌顿疝患者。

根据术中补片的处置方法分为实验组(n=22 例)和对照组(n=21 例)。两组患者年龄、疝类型及疝分型等基线资料见表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材料

普通聚丙烯网片(规格:YS-P06,尺寸:15 cm×15 cm);医用胶(喷涂型): 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1.2.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仰卧,头低(15°)脚高位,双臂内收。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脐孔10 mm 套管置入腹腔镜,双下腹腹直肌外侧5 mm 套管置入操作器械。手术步骤按照陈双推荐的“七步法”操作[2]。腹膜前间隙的分离范围为内至耻骨联合,外至腰大肌和髂前上棘,上至联合肌腱上2 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外下方至精索“腹壁化”。实验组在放置聚丙烯补片前,用“0”号丝线,精确测量游离后腹膜前间隙的长度、宽度,根据测量数据对聚丙烯补片进行裁剪,使之可覆盖肌耻骨孔的三个可能存在的缺损,将补片铺平,防止卷曲。补片放置合适后,用3-0 可吸收线直接关闭腹膜(未使用医用胶)(图1)。对照组在腹膜前间隙游离完毕后,由术者根据经验裁剪补片大小,待补片放置平整后,用医用胶固定补片,关闭腹膜。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图1 TAPP 术中补片裁剪及放置

①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疼痛(VAS)评分、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费用。②术后并发症:血清肿、伤口感染、慢性疼痛。③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实验组术中测量耻骨联合至髂前上棘距离为10.67~12.38 cm,平均(11.62±0.71)cm,联合腱上至耻骨梳韧带距离为4.73~6.32 cm,平均(5.48±0.72)cm,详见表2。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结果见表3。组间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VAS 评分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术后出现血清肿1 例,未予特殊处理,3 周后自行吸收。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 个月。对照组出现慢性疼痛1 例,术后6 个月后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无复发病例。

表2 实验组腹膜前间隙测量数据和补片尺寸

表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3 讨 论

TAPP 为疝修补经典术式之一,采用经腹腔入路补片植入方式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手术视野好、操作空间大,能同时探查腹腔内情况,对隐匿疝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广大外科医师青睐[3]。补片的妥善固定一直被认为是TAPP 术中关键操作之一,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临床研究表明,确切的补片固定是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自TAPP 开展以来,临床曾尝试用缝合、疝钉等方法对补片进行固定,但均难以完全避免组织周围所产生的张力以及对周围血管、神经、输精管等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并且有相当多的患者术后出现异物感、神经感觉异常、急慢性疼痛等并发症[4-5]。近年来,使用无创伤的生物胶对补片进行固定起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可明显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同时并未增加术后1年随访的复发率[6]。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医用胶,其主要成分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一方面可起到固定补片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对手术创面有效止血,通常3~9 个月时间可被人体组织吸收[7]。但有学者认为,医用胶是一种封闭剂,会封闭补片网孔,更容易造成感染或形成补片下血肿、血清肿,尤其在巨大疝囊修补时更容易发生[8]。

2011年,国际内镜疝学会(IEHS)[9]在其指南中指出,疝钉固定会增加急慢性疼痛的概率和手术费用,建议在Ⅰ、Ⅱ型疝修补中减少或不固定补片。随后Sajid 等[10]报道了一项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不固定补片没有增加术后复发率。Taylor 等[11]一项随机试验的报道较为保守,认为小于2 cm 的缺损不固定补片是安全的。

笔者发现,通常在TAPP 术中,术者一般根据腹膜前间隙分离的大小,结合自己的经验裁剪补片,缺乏可靠的依据。补片尺寸过小,不能完全覆盖缺损区域,无法承受腹内压增高;而补片过大,不仅放置困难,还会引起补片不平整、卷曲。有研究认为,补片过小、移位、卷曲等是导致无张力修补术后疝复发的重要原因[12]。在本研究实验组测得的数据中,成年男性腹膜前间隙长度(耻骨联合至髂前上棘之间距离)平均为(11.62±0.71)cm,相应补片长度应该在(13.11±0.76)cm。联合腱上至耻骨梳韧带水平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5.48±0.72)cm,按操作要求补片应超过联合腱上缘2 cm,相应补片宽度则应为(7.13±0.58)cm。本研究中统计分析显示,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P>0.05),这可能与手术中补片裁剪不合适,放置困难,甚至需多次裁剪以及使用医用胶固定有关。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24 h VAS 评分以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无复发病例,提示两组效果相当;而实验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两组患者无一例疝复发及补片移位,因此,作者认为只要补片与腹膜前间隙大小合适,两者空间相对固定,即使不固定补片,也不会增加复发率。同时,本研究中采用的聚丙烯材料本身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粘连性,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反应长入补片孔隙,形成坚固的纤维组织壁。研究证明,当聚丙烯补片植入体内时,7 d 后补片表面的粘连面积即达到高峰[13]。本研究中对照组出现1 例慢性疼痛,随访半年后缓解,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对疼痛敏感程度、术中损伤神经以及补片、医用胶刺激有关。

综上所述,TAPP 术中测量腹膜前间隙,可指导选择合适的补片,减少术中操作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及复发率,对于规范手术操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有限,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并结合患者身高、体重、年龄、疝分型等进一步细化分析,以获取更加精准的临床资料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耻骨补片医用
孕晚期耻骨痛,从容应对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穴贴耻骨联合痛点治腰痛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