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桂枝汤验案∗

2021-12-06 00:41君,王
西部中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桂枝汤营卫伤寒论

郑 君,王 煜

1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2 王自立名中医工作室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对体温[1]、血压[2]、肠蠕动[3]和免疫功能[4]等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还具有抗炎、镇痛、镇静[5]、抗过敏[6]、降血糖[7]、影响血管活性[8]等作用。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首方,为治疗太阳中风证所设,但其功能不仅仅限于治疗外感病,本方及其加减方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效若桴鼓,章虚谷先生《医门棒喝二集伤寒论本旨》[9]中记载该方“无论内伤外感,皆可取法以治之。”

王自立主任医师系全国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甘肃省优秀专家。王自立主任医师从医60 余年,潜心研读历代名医论著,博采众长,学验俱丰,临证主张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推崇并能灵活运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现将王老运用经方桂枝汤的部分验案介绍如下:

1 桂枝汤加减治疗外感头身疼痛

案代某,男,39 岁,已婚,职员,2018年5月3日就诊,主诉:受凉后头痛伴全身酸痛3 天。患者体瘦,平素怕冷,手足冰冷。3 天前天气变冷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怕冷,无发热汗出,无头身疼痛,无咳嗽咯痰,无恶心呕吐,自行口服防风感冒颗粒2 天后症状无缓解。现症:头痛且以脑后部及太阳穴附近为主,伴鼻塞、流清涕,全身酸痛不适,项背强痛,恶寒,遇风则头身疼痛加重,无发热,无明显汗出,纳少疲乏,手足冰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王自立主任医师诊后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葛根30 g、桂枝20 g、生白芍20 g、生姜3 片、大枣9 枚、炙甘草10 g,3 剂,水煎服,服药后食少许热粥并盖被卧床休息,自述服半剂即有少量汗出,自觉全身酸痛、项背强痛减轻,服1 剂鼻塞症状缓解,头痛、全身酸痛、项背强痛明显减轻,再服2 剂后头痛、鼻塞、全身酸痛、项背强痛等症状完全缓解,有食欲,可正常进食,疲乏明显减轻。遗留少量清涕,但自觉鼻涕冰凉,手足冰凉,余无特殊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守前方,加辽细辛10 g,生姜调整为5 片,服7 剂后痊愈。

按该患者诱因为天气突变,平素体瘦身弱、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症状为头痛、全身酸痛、项背疼痛,恶风,脉浮缓,自觉项背部强痛不舒,此为太阳经脉运输不利,为太阳病明证,《刘渡舟伤寒论讲稿》[10]15 条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该患者虽无汗出,但平素体寒、体瘦、手足冰冷,脉浮缓,考虑虚人外感,故仍适合桂枝加葛根汤,以桂枝汤解肌祛风,加葛根既可解肌祛风辅助桂枝汤解表,又能疏通太阳经脉的凝滞不通,主治项背强几几。《伤寒论》12 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病机为外邪侵袭,腠理疏松,邪正交争,卫失外固,营阴外越所致,为桂枝汤主证,治当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2 桂枝汤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发热

案张某,男,36 岁,已婚,司机,2018年4月10日就诊,主诉:不明原因反复发热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无寒战,发热时间不固定,但发热前一般先出现腰痛,相关血清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曾在某西医院肾病科诊断考虑肾盂肾炎,予抗炎支持等对症治疗后好转,但肾功能及泌尿系彩超不支持肾炎诊断,发热等症状反复发作。追溯病史,患者为长途汽车司机,自诉每次工作劳累腰痛后即发热,曾多次于发病时在各大西医院查肾功能、肾脏MRI、腰椎片未见异常,一般发热时体温38℃左右,持续多日,对症处理后汗出体温即恢复正常,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无异常,平素手凉、手汗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王自立主任医师诊后予桂枝汤加减:桂枝10 g、生白芍15 g、生姜10 g、大枣10 g、黄芪15 g、附子(先煎)10 g。并嘱患者在发热前服药。患者复诊3次后回复已月余未发热,近期劳累后感腰痛,但观察数日未发热。

按《伤寒论》55 条云:“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本例患者无诱因出现发热,虽有腰痛先兆,但相关肾功能、腰部检查等无异常,且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即所谓“脏无他病”,发热同时伴汗出,但是很难判断是外感或是杂病,是阴虚发热?还是阳明燥实发热?《伤寒论》原文中提出了两点:首先是“病人脏无他病”,该患者经多家西医院检查各项化验结果证实无器质性改变,即“脏无他病”,排除了阴虚发热和阳明燥实;其次交待了“而不愈”,一则表明屡医乏效,足见以往治法之不妥,再则表明病程较长。究其病机,实乃“卫气不和”所致,由于卫气司开阖功能发生障碍,阖时阳郁而发热,开时腠疏而汗出,开阖失常,故见时发热而自汗出。治以桂枝汤发汗解表、调和营卫。该患者病情看似复杂、病程较长、且多次就诊于各大医院却无明确疗效,但经王老抽丝剥茧、四诊合参,认为符合《伤寒论》55 条所述,故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服药方法方面原文及王老均特别交待“先其时发汗则愈”,是指尚未发热汗出之时,提前用药,因为此时营卫较为平衡稳定,易于调节,服用桂枝汤可加速愈期。郝万山[11]认为桂枝汤必须在营卫不和之前,煎汤服送,一是截断病势,减轻发热汗出的发作程度;二是避开汗正出的时候,以防过汗。

3 桂枝汤加减治疗产后关节痛、多汗

案李某,女,33 岁,已婚已育,2017年11月21日就诊,主诉:药流术后关节疼痛2 周。2 周前孕40 天行药流术,术后1 周复查B 超未见异常,遂上班,随后出现怕冷、四肢关节疼痛,稍活动即汗多,汗出湿衣,在家时四肢关节疼痛偏轻,外出即感全身关节疼痛,怕风恶寒。现症:天冷及受风后四肢关节疼痛明显,汗多、活动时明显,饮食休息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白边有齿痕脉沉细。辨证为产后关节痛、汗证。王自立主任医师诊后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黄芪30 g、桂枝10 g、生白芍20 g、生姜3 片、大枣12 枚、炙甘草10 g、煅龙骨(先煎)30 g、煅牡蛎(先煎)30 g,7 剂。自诉服药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遂继续口服原方20 剂,临床症状缓解。

按王自立主任医师考虑该患者药流术发生在深秋近冬寒冷季节,外界阳气本虚,术后体虚,过早操劳更加耗伤阳气,气虚卫外不固,阴不内守,遂致汗出偏多,卫阳不固则怕风恶寒,产后气血亏虚,不能充养四肢,故导致四肢百骸失养,不荣则痛,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有时麻木。故不能单纯祛风止痛,而以益气养血固表为主,治疗宜益气养血、调和营卫,故用桂枝汤养血和营、滋阴和阳,黄芪补气固表,煅龙骨、煅牡蛎收敛止汗。

4 桂枝汤加减治疗手汗多

案马某,女,33 岁,已婚,2019年1月22日就诊,主诉:手汗多10 余年。患者10 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汗多,汗出如洗手,但手凉。现症:双手汗出、见汗珠自手指滴下,手凉,平时怕冷,性欲淡漠,手汗多,但身体其他部位平素汗少,疲乏,饮食休息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王自立主任医师诊后予桂枝汤加减:黄芪30 g、桂枝15 g、生白芍15 g、附子(先煎)10 g、五味子15 g、煅龙骨(先煎)30 g、煅牡蛎(先煎)30 g、生姜3片、大枣6枚,7剂。二诊时患者自述服药后手汗明显减少、无肉眼可见汗珠,手部仍偏潮湿、手凉减轻,活动后身体可少量汗出,仍时感稍疲乏,遂守前方,增加黄芪至60 g、生白芍30 g、五味子30 g、煅龙骨40 g、煅牡蛎40 g,巩固治疗2月后症状缓解。

按自汗是指不因劳累活动、天热、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其病机可为气虚、血虚、阳虚、亡阳、营卫不和等。《伤寒论》54 条云:“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该患者经常性自汗出,而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是荣气无病而在外之卫气不与荣气相和谐的缘故。在外之卫气和荣气相离而不相将,卫气失其固外护荣的作用,使荣气不能内守,故常自汗出。治以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以其发汗而使营卫和合,卫外为固,营阴内守,则汗出自愈。患者疲乏、脉沉细、手凉、病程日久,故加黄芪补气固表,附子温阳,龙骨、牡蛎敛汗固表。

5 讨论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首方,以主药桂枝而命名,方中桂枝辛温,发汗解肌、温通血脉、助阳化气。芍药酸苦微寒,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肝止痛。二者等量配伍,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调和营卫。生姜辛散止呕,助桂枝调卫;大枣味甘,补中和胃,助芍药和营;姜、枣合用,亦有调和营卫之功;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药相合,辛甘化阳,可增强温阳之力;与芍药等酸味药相配,酸甘化阴,能增强益阴之功。诸药相伍,在外能够调和营卫,在内能够调和气血、调和脾胃,归根到底就是调和阴阳。《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本方可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调和阴阳,故治疗范围广泛。病案1 是桂枝汤治疗外感病,其余3 例为桂枝汤治疗内伤杂病,但凡阴阳不和、营卫失调,无论外感内伤,皆可使用,即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总以辨证论治为要。《金匮心典》曰:“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可见此方可灵活加减运用于多种外感和内伤疾病。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言:“此方……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也……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不治伤寒,使人疑而不用。又谓专走肌表,不治他病。不知此汤,倍芍药、生姜,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用治营表虚寒,肢体疼痛……因知仲景之方,可通治百病。”[12]大量研究[1-8]表明,桂枝汤药效广泛,汲及循环、免疫、泌尿、消化、内分泌、神经等多个系统,特别是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5 味药组成,可谓药简力宏,被后世誉为仲景众方之冠,李东垣称“治杂病若神”,临床广泛运用于以气血失和、营卫失调、阴阳失和为病机的疾病,而调和营卫、调补气血、平衡阴阳为关键,故在临床运用于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值得年轻中医学习者仔细学习揣摩。

猜你喜欢
桂枝汤营卫伤寒论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皮肤表皮角蛋白18的影响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关系之辨析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保存及应用研究
从脾胃论治慢性失眠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