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络腧穴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机制∗

2021-12-06 00:41肖新春
西部中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任脉腧穴小腹

史 巧,肖新春

1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系,陕西 咸阳712000;2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指与女性经、带、胎、产有关的疼痛性疾病,至少持续6 个月,疼痛多发生在盆腔、小腹及腰骶部。引起CPP 的疾病较多,如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痛经等。西医主要应用抗炎、镇痛、解痉药物治疗,服药周期长,易产生依赖性,病情严重时需手术治疗,而且易改变盆腔内环境,降低盆腔组织免疫功能,从而再次引发相关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1]。

1 CPP的针灸治疗

中医没有对应的CPP 病名,但《灵枢·终始》篇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说明对于CPP 等慢性疾病的治疗,针刺时必深刺及久留针使之调和;《备急千金要方》云:“凡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灸关元百壮……天枢主腹中尽痛”;《针灸大成》曰:“腹内疼痛,内关、三里、中脘……如不愈,复刺关元、水分、天枢”“三阴交,主腹寒……脐下痛不可忍”,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足三阴经从足走胸,均经过小腹,可治CPP。而现代医家以针灸为主要方法治疗CPP也有报道,刘美平[2]选取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穴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冯卓[3]针灸组针刺关元、气海、双侧大横、归来、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配合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治疗慢性盆腔炎,对照组静脉滴注青霉素联合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针灸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能减少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菌群失调等副反应;刘辉等[4]选取关元、气海、太溪、子宫、大赫、地机、三阴交等穴配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药物,结果显示针刺配合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9.1%。

2 CPP与经络腧穴的关系

2.1 针灸治疗CPP 的经络基础经络是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不仅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情况,还指导疾病的辨证归经和针灸治疗[5-6]。

2.1.1 CPP 与冲任督带脉的关系 冲、任、督、带脉同属奇经,冲、任、督3 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约束于带脉,一源而三歧,循行女性生殖器官,联系全身各经络。《针灸大成》中载:“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苦内结……女子为瘕聚”,说明妇女任脉受病,主要症状为下腹部有结块,有形之邪会引起下腹部疼痛;《针灸大成》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络循阴器”,督脉主人体一身之阳气,尤其CPP 多寒瘀,针灸督脉上腧穴可温经散寒益气通脉。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阴主血,阳主气,腹为阴,背为阳,两者同出于胞宫,行走于盆腔前后正中线,因此,治疗CPP,可同时针刺任督二脉,从而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目的;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又称“血海”,《诸病源候论》云:“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可见,CPP 与冲任两脉关系密切;带脉横行于腰部,总束诸经,通过冲、任、督脉间接下系胞宫。带脉失于制约常致带下病,包括西医盆腔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均会引起CPP。

2.1.2 CPP 与足少阴肾经的关系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主生殖,胞脉系于肾。肾藏精,为后天气血化生提供物质基础,与女性的生长、发育、生殖密切相关[7]。《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妇女经带胎产与肾气关系密切。陈少春[8]认为女子七七,天癸竭,肾阳不足,多表现畏寒肢冷,面色暗沉,脉沉细等症状,他认为血瘀是引起子宫腺肌症最直接的病理因素,临床患子宫腺肌症的妇女多素体肾阳虚,阳虚生内寒,瘀血等致病因素乘时而作,寒凝血瘀壅遏胞宫,导致胞脉不畅,冲任受阻,经血无法从胞宫顺利排出,以致不通而痛。从经络走向看,少阴之筋并太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肾经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督脉“贯脊属肾”,所以肾经又通过冲、任、督3 脉与胞宫相联系[9]。《针灸大成·足少阴肾经考正穴法》载:“照海主……妇女经逆阴暴跳起或痒,漉清汁,小腹偏痛,淋,阴挺出,月水不调。”说明照海可滋阴益肾,清热利湿,并且可治肾虚血瘀引起的CPP。

2.1.3 CPP 与足太阴脾经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养五脏、外濡肌肤,充养先天肾中精气[10],可使妇女冲任气血调和,经脉通畅,因此“荣而不痛,通而不痛”。脾统血,能统摄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对女性正常行经提供了保障,反之,脾失统摄,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正好应证了西医学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学说,子宫内膜腺上皮、间质细胞可与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种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引起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的疼痛[11];脾主湿,行津液,若水湿停聚,下注胞宫,脾失健运,引起带下病,因此治疗常采用“以土制水”“健脾祛湿”法,以减轻CPP;脾经循行经过小腹,经筋结于髀,聚于阴器,从经络走向看,女性盆腔疾患与脾经密切相关。赵吉平教授[12]治疗原发性痛经多选用脾经腧穴,如公孙穴,脾经络穴,与胃经相表里,为八脉交会穴,通冲脉,针刺此穴可调理气血,缓解小腹疼痛。

2.1.4 CPP 与足厥阴肝经的关系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女子以肝为先天”,说明女性的生理、病理与肝关系密切。肝属木,性生发、条达、舒展,肝主疏泄,调节人体一身气机;肝藏血,肝为“血海”,具有储存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正常,妇女气血调和,通则不痛;并且肝经循股阴,过阴器,抵小腹,循行于少腹的两侧,丛慧芳教授发现肝经郁滞患者常伴子宫肌瘤,因此选取肝经腧穴疏肝解郁,通络止痛治疗CPP[13]。《医宗金鉴·太冲穴歌》载:“太冲主治……行痛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腰背疼痛等证”,太冲为肝经腧穴,五行属木,太冲可理气通经止痛,故可用于肝气郁滞引起的气血痹阻不通而痛者。

2.1.5 CPP 与足阳明胃经的关系 胃经循行经过小腹,经筋聚于阴器,是多气多血之经,与任脉交会于“承浆”,与冲脉交会于“气冲”,可见胃经通过冲任二脉与胞宫相联系,针刺胃经腧穴,治胞中疼痛,如《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第十》记载:“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时休止,天枢主之。”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荣卫不足,月经不行,寒热腹痛,或崩带证,皆脾胃不足所生病。”[14]说女性应重视脾胃的调养,否则阳明经气血不充盛,血脉不通畅,疾病则易生。因此治疗CPP 时重视调理患者脾胃,胃气强则可抵御外邪。足三里,胃经下合穴,有调理脾胃、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效,可治腹部诸痛。白忠[15]足三里注射药物治疗痛经,以缓解子宫痉挛,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从而达到启闭通经之功效。

2.1.6 CPP 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 膀胱经上入巅顶络脑,下行人体背侧,脏腑气血输注其背俞穴,联络诸经。CPP 有虚、实两证,实证多寒、多瘀,虚证多气血不足,因此选取膀胱经腧穴主要遵循“阴病治阳”的治疗原则[16]。故选取膀胱经腧穴激发人体阳气,抵御外邪治疗CPP。其次,膀胱经挟脊抵腰中、贯臀,可治腰部疾患,盆腔炎、痛经、子宫肌瘤等疾病均会引起腰酸、腰痛,且腰骶部前面对应小腹,因此针刺膀胱经腰骶部穴位,可治盆腔、小腹及腰骶部疼痛。

2.2 针灸治疗CPP 的穴位基础腧穴既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及针灸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因此针灸取穴的原则可归纳为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

2.2.1 局部取穴 局部取穴是在患病部位进行取穴治疗的基本选穴方法之一,选穴特点为“以痛为腧”,通过针刺局部穴位调动局部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减轻疼痛。十七椎首见于《千金翼方》:“灸转胞法……第十七椎,灸五十壮”,而转胞和痛经的病位均在胞宫,据“腹部为阴,腰部为阳”及“从阳引阴、阴病治阳”的中医治则,宜用此穴治痛经[17]。侯咪等[18]采用艾灸法治原发性痛经,治疗组选用十七椎、次髎、子宫、地机、三阴交配合辨证取穴,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和痛经程度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循经取穴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中极、关元穴同属任脉,且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针灸大成》曰:“中极穴,主冷气积聚……妇人产后恶露不行,胎衣不下,月事不调,血结成块,子门肿痛不端,小腹苦寒,阴痛。”针灸中极穴可培补肾阳、清热利湿、通经止带。针刺关元穴可调节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从而改善迟发性排卵[19],同理,对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瘤等激素依赖性疾病均有临床指导意义。

2.2.3 辨证取穴 关于痛症,通常归纳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即实证与虚证。女性实证多寒、多瘀、多湿,虚证多气虚、血虚、肾虚。例如寒袭胞宫加腰阳关、大椎;瘀血凝聚胞宫加血海、膈俞;湿邪停聚加阴陵泉、地机;气虚加气海、中脘;血虚加足三里、脾俞;肾虚加命门、肾俞;腰疼、腰酸加大肠俞、气海俞;带下量多加公孙、隐白。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可随症加减,如失眠加三阴交、失眠穴;情志不舒加太冲、期门;阴虚有热加太溪、阴陵泉。

3 结语

CPP 的发病与脏腑、经络相关,针灸治疗主要以脏腑经络辨证为基础,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腧穴起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可改善小腹、盆腔、腰骶部局部血供及循环,缓解或消除疼痛。并且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CPP 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与手术及药物治疗相比有一定优势。

猜你喜欢
任脉腧穴小腹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饭后摩小腹 巧瘦啤酒肚
浅谈收涩药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消食8式缩水小腹
饭后小动作,轻松来瘦腹
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