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和CT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2021-12-07 04:53浦娟何绍祥薛树琼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回顾性曲度椎间盘

浦娟 何绍祥 薛树琼

摘要:目的:探究DR和CT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的诊断诊出率。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检查之后,DR组的诊断检出率为86.11%,有1例钩椎及小关节增生肥大、2例椎间盘脱出未检出。而CT组诊断检出率为97.22%,有1例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未检测出。CT组高于DR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在颈椎病的诊断方面,CT相较与DR拥有更高的准确率,能够检出更多的患者,诊断价值优异,临床诊断建议将DR和CT检查相结合,以此减少误差的概率。

关键词:网格化护理管理;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2--01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生活和学习节奏加快,电脑和手机的大量使用使得人们长时间保持对颈椎有害的姿势,因此患上颈椎病的人群在近年来愈发增多,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得患此病的群体以青壮年为多数。颈椎病的发病率大约在10%,是臨床中比较多见的疾病,该病的致病原因是颈椎软骨关节肥大以及颈椎软骨变形而导致神经、脊髓以及血管的压迫。颈椎病需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治疗得越早效果会越好,反之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这就对诊断的准确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纳入我院72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DR和CT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应用价值。现将主要研究过程进行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查方法分组,分为DR组(行DR检查)和CT组(行CT检查),每组各36例。DR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7例和19例;年龄区间23~72岁,中位年龄(41.28±3.42)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11±1.02)个月。CT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1例和15例;年龄区间21~69岁,中位年龄(36.47±4.26)岁;病程2~5个月,平均病程(2.84±1.35)个月。所有患者的基本数据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DR组采用DR进行诊断。选择北京德瑞特WV3000DR-DR数字X线机实施诊断,指导和嘱咐患者依次站在颈椎前位以及颈椎侧位来进行X线摄片的拍摄,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判定是否要增加颈椎双斜位X线摄片的拍摄。

CT组采用CT进行诊断。选择GE OptimaCT540-16层CT机实施诊断,指导和帮助转折取仰卧位来进行横切面照片的拍摄,将每一层之间的艰巨以及厚度均设定为2.5mm,于患者颈部位置起始扫描,将椎体的上部稳步平扫到其胸椎位置,同时进行软组织扫图的拍摄,完成扫描之后对患者的C1~C7的椎间隙进行三维重建,设置厚度为1.7mm,设置间距为1.6mm。

完成后将结果拿给有多年诊断经验的资历丰富的医师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的的诊断检出率。类型包含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椎管及侧隐窝改变、椎间盘脱出、椎体骨质增生、韧带钙化、钩锥及小关节增生肥大及横突孔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以(c2)检验计数资料,记作[n(%)]。通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方式的检查之后,DR组的诊断检出率为86.11%,有1例钩椎及小关节增生肥大、2例椎间盘脱出未检出。而CT组诊断检出率为97.22%,有1例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未检测出。CT组高于DR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颈椎病的愈发常见,提示我们需要对此种情况加以重视,行为上的预防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颈椎病通常表现有括肢体麻木、头晕、颈肩痛、僵硬、下肢疲劳、吞咽困难、放射痛、吞咽困难等,一旦患病身体很容易疲劳。由于部分职业的需要,容易造成颈椎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预防,多进行颈部的活动和按摩,用以减轻损害。

DR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采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将穿透人体的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一种新技术,并配备计算机对图像进一步后处理。)CT属于病情探测仪器,能检查人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否存在病情,灵敏度以及分辨率较高,成像效果比较清晰,与X线相比具有较好的密度分辨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方式的检查之后,DR组的诊断检出率为86.11%,有1例钩椎及小关节增生肥大、2例椎间盘脱出未检出。而CT组诊断检出率为97.22%,有1例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未检测出,CT组高于DR组,。CT组高于DR组。该结果充分表明了CT在诊断颈椎病方面的优异性。究其原因,CT和DR在检测不同类型病情时各有优劣和特点,偶会产生误差。总体上检出率的差异可能是因为CT具又相对较高的清晰度和灵敏度,分辨率较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在颈椎病的诊断方面,CT相较与DR拥有更高的准确率,能够检出更多的患者,诊断价值优异,临床诊断建议将DR和CT检查相结合,以此减少误差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孙喜武.DR和CT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4):65-66.

[2]夏斌,王小明,陈广儒,王军峰,王亮,卫建民.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特点及MSCT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01):28-31.

作者简介:浦娟(1987年6月-) 女 汉族 本科 主治医生 云南宣威人 主要从事:影像诊断,CT,DR等工作。

猜你喜欢
回顾性曲度椎间盘
颈椎曲度的改变对缺血性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
找回消失的“颈椎曲度”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曲度与书法演进之关联
太田痣患者1 168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半躺姿势最伤腰
1126例儿童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
648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