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合并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2021-12-07 00:04全桂红陈海斌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2期

全桂红 陈海斌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海蓝组织细胞、慢性髓系白血病、泡沫细胞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2--0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1岁,急性起病,病程4天,既往:无特殊。主要表现为4天前外伤后出现左腕部及左侧大腿皮下瘀斑,予外涂云南白药处理,瘀斑一直未消退,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升高,患者平素偶有头胀,无明显头痛,无胸闷、胸痛、气促、心悸、无咳嗽、咳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盗汗、消瘦等,精神、食欲、睡眠尚可。2020-10-25因“外伤后皮下瘀斑4天,发现白细胞增多1天”入住梧州市人民医院。

2结果

2020-10-25入院后行实验室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87.97x109/L,红细胞3.39x1012/L,血红蛋白99.00g/L,红细胞压积28.70%,血小板356.00x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6.14%,网织红细胞绝对值0.2081x1012/L;生化:尿酸603umol/L,乳酸脫氢酶1118U/L,C反应蛋白12.96mg/L,超敏C反应蛋白15.57mg/L。2020-10-26贫血三项:维生素B12>2000.00pg/ml,铁蛋白194.60ng/ml;外周血涂片(瑞特染色,以下简称瑞特):原始细胞1%,早幼粒细胞5%,中幼粒细胞4%,晚幼粒细胞20%,白细胞形态:有核细胞数显著增多;2020-10-27 CT:1、右肺中叶内侧段纤维增殖灶。2、两肺下叶渗出性病变。3、脾脏增大。2020-11-02骨髓细胞学(瑞特):骨髓增生极度活跃,G/E=18.10;粒系增生极度活跃,中、晚幼粒显著增多,胞浆颗粒减少,嗜酸细胞比例增多;红系增生减低,形态无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考虑慢性粒细胞白细胞可能性大,建议做融合基因分析。辅助检查:1、骨髓活检(金域):形态符合慢性粒细胞白细胞(MF-0级)。2、免疫表型(金域):流式结果提示标本中可见约0.65%髓系原始细胞,粒细胞相对比例明显增多,CML可能性大,BCR-ABL p210(+)。3、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46,XY,t(9;22)(q34;q11.2)。入院后予羟基脲降细胞、水化、碱化尿液,对症支持治疗。2020-11-02起予伊马替尼400mg/d靶向治疗。2020-11-06复查血常规:血小板509.00x109/L,红细胞3.31x1012/L,白细胞163.01x109/L,红细胞压积28.80%,血红蛋白91.00g/L,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在家休养,近一周出现乏力,于2021-9-7再次入院查实验室相关检查发现:血常规:白细胞5.95x109/L,红细胞3.83x1012/L,红细胞压积35.50%,血红蛋白116.00g/L,血小板118.00x109/L;外周血涂片(瑞特):白、红细胞形态正常,血小板形态分布稍减低,形态正常;骨髓细胞学(瑞特):有核细胞增生活跃,G/E=1.93。粒系增生活跃,分类中性杆状核细胞比例稍减低,余阶段细胞比例大致正常,形态大致正常;红系增生活跃,分类各阶段幼红比例大致正常,可见少量巨中幼红细胞;浏览全片可见海蓝组织细胞。

3讨论

3.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全球年发病率1.0/10万~1.5/10万,占所有成人白血病的15%~20% 。主要累及粒系,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出现不同分化阶段的幼稚粒细胞。90%以上CML患者的血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即t(9;22)(q34;q11),9号染色体长臂上abl原癌基因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集中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并表达BCR-ABL融合基因。利用羟基脲和伊马替尼治疗因为羟基脲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控制白细胞数量;伊马替尼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特异性治疗CML,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

3.2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肝、脾肿大,皮肤有瘀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细胞大小约20-70u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可不规整,核常偏位,胞浆丰富,胞浆中充满大小不一的深蓝色至蓝绿色颗粒,泡沫不明显。

3.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出现海蓝组织细胞的意义:CML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海蓝组织细胞属于泡沫细胞,实质是正常酶系统的过度负荷或酶缺陷而使泡沫细胞内蜡样物质或神经鞘糖磷脂的过度贮积所形成。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出现海蓝组织细胞的病例为数不多,慢性期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多有肝脾肿大,外周血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骨髓象中粒系、红系增生活跃,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布稍减低。

参考文献:

[1]马永华,张开金,等.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细胞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6,36(7):1059-1062.

[2]江锦红.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和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疗效比较[D].杭州浙江大学,2015.

[3]刘素晓,王幼平,崔琳.药物治疗慢粒粒细胞白细胞的研究进展.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8):157-159.

[4]王燕,李伟皓,王彩云.慢性粒细胞白细胞伴类脂质细胞增多的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研究.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2):121-123.

作者简介:全桂红,女,汉,2001年12月出生,广西贵港人,专科,广西科技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研究方向: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