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评价研究

2021-12-07 00:04佟藏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优质护理效果

佟藏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将80例患者以奇偶数交替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使用优质护理,比较患者满意度、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AS评分值与对照组评分值比较降低,差异大(P<0.05);观察组经过护理后,Barthel量表分值提高、NIHSS量表分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方案产生的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焦虑、抑郁心理影响。相关护理模式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塞;优质护理;应用评价;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2--01

老年性脑梗塞是临床中多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与死亡率,其发病例数逐年增加,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和优质护理,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注重在病房环境、饮食生活、并发症预防、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支持,由此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优势,相关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急诊内科老年性脑梗塞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上述病例均符合医学伦理,经过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资料见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后,差异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根据急诊内科常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护理,其中包括疾病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和饮食护理,并做好简单的心理安抚。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环境卫生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房环境与个人卫生进行了护理,做好病房通风、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变化,并定期对病房内各种设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做好患者个人卫生护理、勤换洗被罩与床单。

(2)加强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养成正确饮食习惯,叮嘱患者坚持低脂饮食,并坚持少食多餐原则,进食粗纤维与清淡食物、食用新鲜的水果与蔬菜,做好营养均衡搭配。

(3)做好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在合理分析患者病情进展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包括关节活动练习、躯体被动训练。在康复医师指导下,为患者示范正确的上下肢弯曲与伸展运动,提示患者参考标准动作完成训练,每次康复训练10min,每天3次,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时间与频率。

(4)心理疏导

做好患者不良情绪疏导工作,增加与患者交流机会,并善于倾听患者主诉,对其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纠正,并我患者讲解预后良好案例,增加其护理依从性与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满意度指标,了解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与不满意例数;统计并观察两组护理心理健康状况,以SDS与SAS量表進行评估;生活质量评估使用Barthel量表、神经功能缺损使用NIHSS量表。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统计数据资料,计数资料[n(%)],X验证;计量资料(),t检验,均在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指标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2两组SDS、SAS评分指标对比结果

观察组经过优质护理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缓解,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Barthel与NIHSS评分指标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评分提高、NIHSS评分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老年性脑梗塞的诱发原因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上述不良症状直接导致脑组织缺血或缺氧坏死,患者预后效果较差。临床护理阶段,为最大程度降低该病对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造成的损伤,应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注重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以往常规护理方案,虽然为患者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护理流程趋向单一化与程序化,未能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使得护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患者满意度较低。为改善这一问题,我院为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模式,通过病房环境护理、饮食指导、康复护理与心理疏导的手段,使得急诊内科护理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应用后,护理人员能够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并且增加了患者探视频率,主动与患者交流。3个月后,患者满意度提高,其中非常满意15例、一般满意32例;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一般满意20例,数据比较后,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52.43±3.28)分、SAS(50.25±1.36)分;对照组SDS(54.31±3.77)分、SAS(51.46±1.58)分,将上述数据指标代入到SPSS软件中,可知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述指标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接受了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了充分交流,并了解其内心感受,重点做好焦虑与抑郁不良情绪的纠正。

护理人员也为观察组提供了康复护理模式,指导患者完成全身关节舒展训练,协助有活动能力的患者下床走动。经过康复护理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生活质量提高。其中观察组Barthel(78.23±2.48)分、NIHSS(10.34±1.12)分;对照组Barthel(76.32±1.75)分、NIHSS(12.45±1.48)分;比较两组数据指标,差异较大(P<0.05)。孟令杰、吕婷研究了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影响,观察了护理后患者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方案产生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心理焦虑、抑郁感,并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护理方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巧利,赵红,张军玲.优质护理模式提升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质量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8):2.

[2]孙敏,佟阎,王丽.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4):291-292.

[3]闵会芹.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9):159+163.

[4]刘蓉.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2):153-153.

[5]宋彦锡,林海丽,吴海燕.规范化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2):3.

[6]何书萍,石静华,罗昌韦,等.早期康复路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系统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4):194-198.

[7]王萍,孟令杰,吕婷,等.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应用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A1):2.

猜你喜欢
优质护理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