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情调查方法的探讨

2021-12-08 00:24刘选宁
江西农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虫口毛虫马尾松

刘选宁

(湖南省新宁县林业局,湖南 新宁 422700)

通常情况下,马尾松毛虫在3~4龄阶段会在幼树的松针及树干基向的树皮缝内越冬,并在次年的春季取食针叶,由于其发展速度以及危害都相对较大,所以一定要做好虫情调查和防治。根据以往经验,采取关联度分析法了解虫情的效果较显著,特别是对于虫情的发展趋势方面能够为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 虫情调查与评价方法

1.1 调查方法

本次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是标准地调查,主要数据目标为近五年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情。通过设置相应的固定标准地,以准确搜集越冬幼虫数据,具体如下:首先,以当地的松林面积为样本主体,按照面积的千分之一确定样地的数量。其次,样地通常为1亩地左右,并尽可能地设置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如马尾松毛虫集中发病的林区等。再次,本次调查共设置了15个基础样地,并在每个样地中随机抽取20株树木,累计调查300余株。最后,用专业的刮铲将树干基部2米以内的老皮刮掉,统计并记录树皮缝内存有越冬马尾松毛虫的幼虫活虫数量,然后做好林分情况的统计以及虫株率和虫口密度的计算。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虫情的程度划分,通常情况下,将虫口密度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即5~13条/株的轻+级别、14~30条/株的中++级别以及31条/株以上的重+++级别。通过对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可得到以下结论:当虫口密度不足5条/株时,有虫株的概率也小于50%,发生大规模幼虫的可能性较小;当虫口密度大于5且小于20条/株时,有虫株的概率为60%,幼虫有大发生的趋势;当虫口密度大于20且小于50条/株时,有虫株的概率为80%,幼虫已经大发生;当虫口密度超过50条/株时,幼虫株率100%,幼虫达到顶峰值,开始下降[1]。

1.2 评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情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需要从样本中选择出一个最优样本,并将其作为主要参考数列,然后通过对样本序列和参考数列进行计算,以做好关联度的排列和比较,具体可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其一,确定样本序列。我们将年度的综合评价对象设定为n,并对评价对象分别设置有虫株率、虫口密度以及自然死亡率等共p个指标,以第i个对象为例,可将其描述为xi ;其二,确定参考序列。根据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可知,上述提到的各类评价指标与虫情的发生是存在正向相关的,而自然死亡率与虫情发生呈现为负相关。对此,我们可以将近五年的最高虫口密度以及最大有虫株率、最小自然死亡率视作参考序列x0,这样就得出了一个最优样本;其三,无量纲化。将近五年来的最高虫口密度、最小自然死亡率以及最大有虫株率各自除以每年的对应值,以得到无量纲化数据;其四,计算差值序列。将上述无量纲化后的数值作为基础值,然后计算虫口密度的绝对差值,并参考差值序列计算出最大和最小极差;其五,计算关联系数系列以及综合评价系数,合理评价虫情的严重度[2]。

2 结果与分析

2.1 虫情动态及发展趋势

首先,根据虫情的现状,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虫口密度最多和最少的年份以及自然死亡率的具体数值和有虫株率的百分比,并根据上述的具体数值科学评估虫情的发生程度,然后对虫情的发生趋势展开合理预测。以本年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统计为例,其虫口密度约为2.1条每株,有虫株率约为50%,因此其次年发生越冬幼虫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其次,虫情的林间发生动态如下。所统计的五个年份中,首年的虫口密度以及有虫株率最高,这充分说明了该年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普遍发生,其危害度达到重+++级的标准地数量更是达到了6个,占据所调查区域的40%以上。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准确掌握各个年份的数据动态,然后做好走势判定,从而把握杀虫的关键期,抑制虫害爆发。

2.2 虫情发生程度综合评价

首先,要根据虫情统计,准确记录各项重要指标,建立基础数据库;其次,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集中分析,计算出增长率和对应的评价指标;再次,以当地的虫情为参考,科学设定评价标准,做好数据匹配;最后,寻找虫情发展规律,对样本数据中各年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评估。

以近五年来的数据为例,根据样本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在首年时期幼虫出现了大发生的现象,而其他年份虽然没有大规模受灾,但虫源数量也有所增加,因此有潜在的发生风险。由此可见,还是要做好长期的马尾松毛虫预报监测工作,以有效预防越冬幼虫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将虫口密度、自然死亡率以及有虫株率作为评价参数虽然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从本质上看由于三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因此评价指标略显单一,甚至不够科学。因此,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探究和完善,争取建立更有说服力的调查统计数据体系,例如,将松林面积、松树种类以及树龄等纳入其中。总之,要争取通过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情的调查,更详细地掌握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发展规律和生长习性,为防治方法的制定提供指导依据。目前来看,“以菌治虫”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本质是白僵菌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作用时间长,使用简便、无残留、无公害、防治效果好等优点。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要抓住马尾松毛虫防治的最佳时期,通过采用无人机进行白僵菌的喷撒,这样会更加的高效、经济、方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作业效率以及防治质量,但要做好药物浓度的控制,防止出现抗药性。

3 结论

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情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要了解马尾松毛虫的生长习性和主要破坏力,然后以实际环境因素为参考,科学选择调查方法。此外,还要优化评价方式和指标设置,提高综合性,争取掌握动态的发展趋势,为防虫治虫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林场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虫口毛虫马尾松
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森防工作中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探究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马尾松与枫香混交林造林技术分析
毛虫与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