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2021-12-13 17:04董睿谌
民族文汇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课改对策

董睿谌

摘  要:无论是普通的文化课程还是艺术类的学习,都提倡创新才能带来发展。音乐作为最重要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需要不断的创新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作者当时的心境,深刻理解音乐所包含的意义。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学习音乐,体验音乐中的思想。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音乐思维,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和积累独特的音乐感悟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修养。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课改;对策

一、推动音乐教学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对于音乐这类极具艺术性的课程来说,只有与时代发展取得同步,才能使其保持生命力。在高中推行音乐教学,也要秉持这个理念。把音乐课堂作为传播艺术的主要渠道,通过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来培养学生的素质。传统教学中,往往专注于文化课的教学,对于音乐类的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音乐课堂的教学缺少新意,只能盲目灌输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教学内容也与环境脱离,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甚至产生厌恶心理的结果。新课改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发展的要求,首先从学校的领导层开始,要从上而下树立起音乐课程的重要形象,纠正传统教学中音乐课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打破文化课对于音乐课的“高压”态势。其次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尤其是相关的音乐器材,一定要保证质量。好的器材才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要求广大教师要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性,改正过去的错误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摸清教学中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内在规律,进而有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与学生建立起心灵上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高中音乐教学措施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偶像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追星的现象,而且还很狂热。明星之所以被学生追捧,那是明星的才艺吸引学生。学生们会很主动地了解明星的近况,模仿他们的言行。我们姑且不论追星的利弊,但我们从中可悟出一个道理:只要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偶像,那就可以受到学生的追捧和热爱,他们就会主动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偶像,必需具备一定的才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成为学生的偶像,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工作。

(二)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刘欢唱的《好汉歌》,这首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大部分人都会唱。然后,我再播放民歌《王大娘钉缸》,学生们就议论开了,说怎么这两首歌有点相像,我就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好汉歌》是以民歌为《王大娘钉缸》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三)采用分组的教学模式

网络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于人们更偏爱于网络中的沟通模式,致使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进而沟通能力也越来越薄弱。如果音乐教师一直不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特点的教学,就很难发现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爱好,致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减少。一旦教师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采用新型的分组教学的模式,学生的特点马上就会显露在老师和其他同学面前,非常有利于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学生之间的团结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例如:在进行歌唱的教学当中,由于一首歌当中除了主歌部分还会有许多的部分,比如副歌、和声等等。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对学生讲解一首歌中的所有部分,使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在自己的组里是负责主歌、副歌还是和声的部分。分组完毕之后教师进行整首歌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最后由老师考核学生的练习情况。并给学生的练习情况作出准确、公平、严谨的评价。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对知識掌握的更加透彻,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分组的教学模式,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大大提升,并增加了学生的团结意识。

总之,音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欣赏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是一个在联想中获得精神满足和创新灵感的过程。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种种这些都表明了音乐可导人向上,陶冶情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重视音乐教学,然后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努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教学课改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支撑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微课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