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氯虫苯甲酰胺FS与25%乙基多杀菌素WG组合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试验

2021-12-16 07:50邹春华李小兵张继新程旭云谢原利
湖北植保 2021年6期
关键词:乙基甲酰胺夜蛾

邹春华 李小兵 张继新 程旭云 谢原利

(1.蕲春县植物保护站 湖北蕲春 435300;2.蕲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蕲春 435300;3.湖北省植保总站 湖北武汉 43007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也称秋黏虫、行军虫、草地夜蛾,原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具有寄主范围广、迁飞能力强、繁殖速率快、为害程度重等特点。2019年5月下旬首次迁入蕲春县为害,现已成为玉米等作物上重大害虫,尤其对秋玉米苗期为害严重,轻则缺苗断垄,重则绝收改种。2020年8月,笔者特此在秋玉米上开展了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25%乙基多杀菌素WG叶面喷雾组合综合防治草地贪夜蛾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选择在蕲春县张塝镇魏河村双明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片35hm2的秋玉米地进行。该处地势平垣,交通、排灌方便,土壤质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种植田近几年来均种植春秋两季青饲玉米,2020年春玉米7月底收割,秋玉米品种为雅玉8号,8月5日机械翻耕、施肥、播种一体化种植。

1.2 供试药剂

50%氯虫苯甲酰胺FS,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商品名路卫明;25%乙基多杀菌素WG,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商品名施达灵;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山东百农思达生物科技公司生产;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苏州富美实植保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5%苏云·茚虫威SC,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硝·烟·莠去津OD,安徽瀚达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具体处理见表1,不设重复,每个大区面积480m2;大区与大区之间设立阳性保护行(宽度约两株玉米),保护行与试验区玉米同时播种,齐苗后7d使用25%乙基多杀菌素WG对保护行进行叶面喷雾,以防治小区之间的幼虫爬行,取食其他大区叶片,干扰试验结果。

表1 试验处理设计及田间试验用药情况

1.4 田间管理及施药时间、方法

1.4.1 田间管理情况

试验田玉米播种前8月5日施底肥45%(N∶P2O5∶K2O =15∶15∶15)复合肥50kg/667m2,8月25日喷施化学除草剂30%硝·烟·莠去津OD 120mL/667m2,9月3日追施拔节肥52%(N∶P2O5∶K2O=26∶10∶16)复合肥20kg/667m2,11月10日机械收割。

1.4.2 施药时间和方法

施药时期除50%氯虫苯甲酰胺FS播前拌种以外,其它茎叶处理剂都是以达到田间防治阈值为施药时机。茎叶处理防治阈值玉米苗期至喇叭口期,田间观察调查玉米危害株率达到20%以上,大多数玉米植株危害等级达到戴维斯3级即可进行防治。

1.4.3 药剂拌种方法

播种前提前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路明卫)进行拌种处理。试验处理50%氯虫苯甲酰胺FS用药量5mL/kg种子,再加水稀释至15mL。按比例药液配好后,将种子加入含有药液的塑料桶内,充分震荡20-30s。待种子均匀着药后,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阴干后播种。

1.4.4 药剂茎叶处理方法

使用山东金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3W-16B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时调小喷头喷幅,增加喷雾液滴大小。处理区均匀喷雾,并用喷头对准玉米喇叭口处喷雾1s左右,然后以喇叭口为中心,晃动喷头喷雾1圈,确保每株玉米喷液量在10mL左右,配药时每667m2对水45L。

1.5 调查内容和方法

1.5.1 出苗率和成苗率

记录各区播种后10d,14d,21d的成苗数。各区按固定五点取样法记录,每点纵向连续取5m长度,点算此长度下每行玉米的播种穴数、播种粒数和出苗株数,折算为理论单位面积玉米株数。

1.5.2 虫口及危害级别调查

8月19日调查即玉米播种后14d开始,每隔7d调查一次。当田间虫害达到防治阈值,即可展开茎叶喷雾。第一次茎叶处理后3d,调查一次活虫数比较各个处理的速效性,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

校正防效(%)=

正常情况下茎叶处理打药后每次调查间隔7d,如果田间虫口压力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缩短调查间隔,避免错过防治阈值。每次茎叶处理打药的启动时间,有种衣剂的处理1和2为一组,以处理1达到防治阈值为准。没有种衣剂的处理3和4为一组,以处理3达到防治阈值为准。

在每个大区去除边际效应,采用5点取样法,每个点连续调查10株玉米;每个大区共计调查50株。调查每株草贪幼虫的活虫数,调查每株玉米的危害指数,观察喇叭口附近的新生叶片根据戴维斯调查法给每株玉米危害分级(0-9级)。

表2 Davis Scale戴维斯调查法

防治效果(%)=

1.5.3 危害穗数

收获前,避开田间边际效应,在田中间垄,5点取样法,每点连续数10株玉米,共计50穗记录被草地贪夜蛾危害的穗数。

1.5.4 测产

合作社玉米主要作青饲玉米种植,收获时,各处理选择1个点人工收割15m2,现场称重,折算单产(kg/667m2)。

1.5.5 作物安全性调查

每次调查时观察不同处理大区是否有药剂引起的药物反应,如有请记录症状和发生比率。

1.5.6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苗率和成苗率

处理1、2采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和处理3、4、5共5个处理8月5日机械播种,播后10d、14d、21d调查出苗情况,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玉米的出苗率和成苗率调查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播后10d调查采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处理1、2出苗率92.8%、93.9%,与未拌种处理3、4、5的90.6%、92.1%和93.4%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播后21d调查采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处理1、2成苗率是89.7%、90.9%,与未拌种处理3、4、5的89.1%、90.5%和90.1%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同时田间观察到采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处理1、2的玉米苗更壮实、更浓绿。综上说明玉米采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对玉米出苗、成苗均没有明显影响,同时对玉米苗的生长有较好促进作用。

2.2 防治效果

8月19日开始调查,至9月17日最后一次用药试验结束,每隔7d调查一次。当田间玉米危害株率达到20%时开展茎叶药剂防治。具体用药时间及防治效果见表4。

表4 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试验药剂施用情况及防效结果

续表4

2.2.1 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对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

表4中,播种后15d(8月19日)调查处理1、2拌种后的防效,草地贪夜蛾危害株率分别为48%、50%,低于空白对照70%;根据戴维斯调查法计算出处理1、2和空白对照的危害指数分别为10.7、11.1和20.4,防效为47.6%、45.2%,防效偏低,但从田间调查来看,处理1、2草地贪夜蛾危害级别最高为3级,而空白对照达到了5级。这说明应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能减轻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幼苗的危害,同时也为后期防治争取了时间。

2.2.2 药剂速性效

表4中,8月19日第一次喷雾试验药剂时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正值2-3龄。药后3d(8月22日)调查,喷雾25%乙基多杀菌素WG处理1、3虫口减退率91.7%、89.7%,校正防效90.7%、90.5%,显著高于喷雾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处理2、4的69.2%、79.8%,表明在草地贪夜蛾幼虫期喷雾25%乙基多杀菌素WG8g/667m2,具有较好的防效和极佳的速效性。

2.2.3 施药次数

本试验正值秋玉米苗期至喇叭口期,是当地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高峰期,茎叶处理防治阈值采用玉米危害株率达到20%即进行药剂防治。每次茎叶处理打药的启动时间,有种衣剂的处理1和2为一组,以处理1达到防治阈值为准。没有种衣剂的处理3和4为一组,以处理3达到防治阈值为准。施药日期从实际情况看分为4次施药,日期分别为8月19日、8月26日、9月3日、9月17日,历时30d。

依据处理防治阈值1、2分别于8月19日、9月3日、9月17日共用药3次,而处理3、4共用药4次。处理1、2用药比处理3、4少1次,主要原因是依据处理1达到防治阈值用药为准。如果不依据处理1,只按照处理2的防治阈值处理2也应用药4次。说明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25%乙基多杀菌素WG喷雾组合防治草地贪夜蛾,可以减少用药1次,实现省工和农药减量。

2.2.4 防治效果

从表4可以看出,药后7d 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喷雾25%乙基多杀菌素WG处理1的防效97.4%显著高于未拌种但同样喷雾25%乙基多杀菌素WG处理1的防效86.0%,他们均显著高于喷雾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处理2和4的69.7%和79.8%;9月10日第二次喷雾25%乙基多杀菌素WG药后7d防效处理1的82.8%高于喷雾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处理2的67.5%。说明在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时,同样喷雾25%乙基多杀菌素WG,采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效果好于未拌种,同时25%乙基多杀菌素WG防治效果好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2.3 危害穗数

10月30日收获前,避开田间边际效应,每处理在田垄中间5点取样法,每点连续数10株玉米,共计50穗记录被草贪危害的穗数,计算危害率,结果见表5。

表5 玉米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穗数情况

从表5中看出,3次茎叶喷雾药剂的处理1、2与4次用药的处理3、4穗危害率相当,再次说明了应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可以减少用药次数。

2.4 测产结果

合作社地玉米主要作青饲玉米和鲜食玉米种植,没有玉米脱粒机械,10月30日各处理选择1个点,每个点人工收割地上鲜重部分15 m2,现场称重,折算产量。

表6 试验田玉米地上部分鲜重测产结果

从表6可见,处理1、2、3和4地上部分鲜重产量分别为3134.9kg/667m2、3068.8 kg/667m2、2930.4 kg/667m2和2908.1 kg/667m2,分别比空白对照551.4 kg/667m2增收468.5%、456.5%、431.4%和427.4%,说明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保产增产非常重要,同时也说明了应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喷雾25%乙基多杀菌素WG或者茎叶喷雾25%乙基多杀菌素WG能够较好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确保玉米增产增收。

2.5 作物安全性调查

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对玉米出苗安全,且对玉米苗有促长作用;茎叶喷雾25%乙基多杀菌素WG对玉米无任何药害症状,使用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3.1 应用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种+喷雾25%乙基多杀菌素WG组合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效好,使用安全,药效持续期较长,可减少用药次数,实现农药减量、省工增效。

3.2 50%氯虫苯甲酰胺FS拌玉米种子用药量5mL/kg,再加水稀释至15mL,种子量大按此比例配制。药液配好后,将种子加入含有药液的塑料桶内,充分震荡20-30秒并搅拌均匀后,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阴干后播种。

3.3 使用25%乙基多杀菌素WG防治玉米上草地贪夜蛾,每667m2用量8g,对水量45L,选择在幼虫低龄(1-3龄)高峰期,选用电动喷雾器,施药前调小喷头喷幅,增加喷雾液滴大小,将喷头对准玉米喇叭口处喷雾1s左右,然后以喇叭口为中心,晃动喷头喷雾1圈,确保每株玉米喷液量在10mL左右。

3.4 本试验方案中,玉米苗期至喇叭口期茎叶处理防治阈值为玉米危害株率20%以上,大多数玉米植株危害等级达到3级(Davis Scale)即可进行防治。从试验调查及生产实践中,可以把玉米危害株率提高到30%以上。即玉米苗期至喇叭口期茎叶处理防治阈值为玉米危害株率30%以上,大多数玉米植株危害等级达到3级(Davis Scale)即可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乙基甲酰胺夜蛾
冷藏条件对夜蛾黑卵蜂繁育的影响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72小时黄金救援
去离子甲酰胺在脑腱黄瘤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忻府区: 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员培训会
30%甲酰胺基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面粉增进剂对健康有影响吗
3—(N—乙基—N—甲氧乙基)氨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的合成
揭开“面包含鞋底”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