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在老年帕金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16 05:38孙慧孙文丽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帕金森导向病情

孙慧, 孙文丽

(1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六病区, 河南 郑州450003;2 漯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河南 漯河462000)

帕金森属于一种神经退行性病症, 在我国该病症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群体中, 发病率约为1.7%。 研究[1]表明, 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率为30% ~ 60%, 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加强积极治疗的同时,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 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改善其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在老年帕金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08 例老年帕金森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 例。 对照组男33 例, 女21 例; 年龄59 ~76 岁, 平均年龄 (66.75 ± 5.33) 岁。 观察组男29 例, 女25 例; 年龄60 ~77 岁, 平均年龄 (67.85 ± 5.42) 岁。 两组患者病程、 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对照组按照帕金森患者常规管理方式干预, 包括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 用药指导、 饮食指导、 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干预, 具体如下: ①问题描述。 责任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患者病历, 了解其病情特征, 并根据一系列检查记录评估病情; 与患者沟通时注意保持友善、 温和、 亲切态度, 拉近护患距离, 并鼓励其主诉,以便准确了解患者身心状态。 ②明确护理目标。 分析现阶段患者心理状态, 正确了解其护理需求, 同时询问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期望值, 在征得其同意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 根据类型差异, 采用 “奇迹式问句” 与患者讨论, 并在讨论过程中分析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帮助其理解社会功能与躯体症状之间的联系。 ③成功案例分析。 问题导向小组成员通过分析成功案例, 并结合自身护理经验, 通过头脑风暴形式, 探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以改善患者症状, 延缓病情发展。 ④反馈。 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重视患者病症改变情况; 如果效果不理想, 需要根据病情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护理目标, 不断增强患者能动性。 ⑤进步评价。在护患沟通过程中, 对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作出评估, 总结患者治疗中病情恢复情况, 设立下一步护理目标; 护理结束后,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对存在的疑问及时咨询, 护士应耐心倾听, 予以详细解答, 将任何进步归于患者自身努力,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MoCA) 量表[2]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满分30 分, ≥26 分为正常, 18 ~26 分为轻度认知障碍, 10 ~ 17 分为中度认知障碍, <10 分为重度认知障碍, 评分越高表示认知能力越好。 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3]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 该量表包括5 个他评条目与9 个自评条目, 其中18 个条目组成7 个因子, 每个因子0~3 分, 总分0 ~21 分, 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4]。 SAS、 SDS 量表分别包括20 个条目, 总粗分满分为80 分, 标准分=总粗分× 1.25, 分值越高表明焦虑、 抑郁情绪越严重。 ④采用帕金森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MORSPD) 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内容包括动手能力与写字、 流利速度与语速、 走路姿势与起坐等, 评分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干预后, 观察组的MoCA 评分升高,PSQI 评分降低, 且观察组的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 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MoCA、 PSQI 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MoCA、 PSQI 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该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组别 n MoCA 评分 PSQI 评分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4 12.35±1.62 11.23±1.87 8.14±1.31*对照组 54 12.41±1.53 11.34±1.76 9.96±1.54*t 0.198 0.315 6.615干预后24.53±3.57*15.87±1.79*15.935 P 0.000 0.844 0.754 0.000

2.2 心理状态干预后, 两组的SAS、 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SAS、 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SAS、 SDS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SAS、 SDS 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该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4 55.87±4.58 56.25±4.16 48.58±3.72*对照组 54 56.11±5.12 55.79±3.85 51.71±3.55*t 0.257 0.596 4.473干预后47.25±3.57*51.68±3.69*6.340 P 0.000 0.798 0.552 0.000

2.3 运动功能观察组动手能力与写字、 流利速度与语速、 走路姿势与起坐等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动手能力与写字 流利速度与语速 走路姿势与起坐观察组 54 4.63±2.24 73.14±9.46 1.82±0.52对照组 54 3.04±1.41 63.28±8.84 1.32±0.58 t 4.414 5.596 4.717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帕金森是一种退行性病变, 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帕金森的认知水平较低, 通常病情好转后自行中断治疗, 对患者心理、 后期恢复情况缺乏重视, 致使预后情况不理想。 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一切护理活动均围绕患者自身特点进行。 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了解帕金森患者护理需求, 分析其病情、 家庭状况、 心理状态、 接受能力等情况, 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研究[5]表明, 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自我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 进而提高临床诊疗依从性。 常规护理模式可能存在 “一概而论” 的弊端, 难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临床需求, 而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重视个体差异化,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 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重视 “医-护-患” 沟通,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获取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有助于提高护理依从性, 促进病情恢复。

研究[6]表明, 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 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观察组的MoCA、 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SQI、SAS、 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提示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可改善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 提高睡眠质量, 同时对消除患者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 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 缓解负面情绪, 提高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帕金森导向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一种帕金森肌肉强直症腿部肌肉检测装置的设计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