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脑水肿发生的高危因素

2021-12-16 05:38林晶晶林涓林吓姜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脑水肿病史脑组织

林晶晶, 林涓, 林吓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 福建 福州350005)

急性脑梗死 (ACI) 是各种因素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后数分钟内发生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在细胞坏死、 氧化应激、 神经血管基质酶等因素作用下,造成脑组织功能丧失所致, 发病率、 复发率、 致残率、 致死率均较高[1]。 ACI 治疗的重点在于尽早将阻塞的血管开通, 快速使缺血区域获得再灌注, 挽救缺血半暗带[2]。 静脉溶栓可实现血管再通, 恢复组织血液供应, 降低脑损伤程度, 是急诊治疗ACI 的重要手段, 但部分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会出现脑水肿,其病情进展迅速, 可在短时内诱发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50 例ACI 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高危因素, 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50 例ACI 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 ACI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中相关诊断标准;凝血功能正常; 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溶栓治疗, 且时间窗<4.5 h。 排除标准: 凝血异常; 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类型脑出血疾病; 严重认知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合并重症感染、 恶性肿瘤; 近1 周内有动脉穿刺病史。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经医院病历系统收集、 整理入组患者资料, 包含年龄、 性别、 心房颤动病史、 高脂血症病史、 糖尿病病史、 高血压病史、 体质量指数 (BMI)、 发病至溶栓前时间、 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 白细胞计数、 溶栓后是否发生脑水肿等。

1.3 观察指标分析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脑水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使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脑水肿发生情况150 例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49 例 (32.67%)。

2.2 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 心房颤动病史、 溶栓前NIHSS 评分、 白细胞计数与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有关 (P<0.05)。 见表1。

表1 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单因素分析 [n (%)]

2.3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 心房颤动病史、 溶栓前NIHSS 评分≥22 分、 白细胞计数≥10 × 109/L 是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高危因素 (P<0.05)。 见表2。

表2 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ACI 可在短时内导致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性坏死, 使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 同时正常脑组织和梗死区域见缺血半暗带形成, 但该部位脑组织存在短暂的生存能力, 若能够在有效的时间窗内挽救梗死区的缺血脑组织, 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梗死区域脑组织恢复正常功能, 改善ACI 患者的病情[5-6]。静脉注射rt-PA 是治疗ACI 的有效手段, 但可能会破坏血脑屏障, 导致患者出现脑水肿, 表现为脑体积增大、 脑组织内水分异常增多、 颅内压增高等[7], 可加重原发性脑损伤, 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 心房颤动病史、 溶栓前NIHSS 评分≥22分、 白细胞计数≥10 × 109/L 是急诊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高危因素 (P<0.05)。 ①心房颤动病史。 rt-PA 在大脑发育的可塑性过程中起到基质重塑作用, 经与NMDA 型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 可能会造成潜在兴奋毒性钙离子电流放大, 还能使ACI 患者机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水平提高, 降低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 促使神经血管细胞死亡, 破坏血脑屏障完整性, 可能会增加心房颤动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 增加脑水肿发生率。 心房颤动者侧支血流相对较差, 负荷较重, 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缺血程度, 增加脑水肿发生的可能性。 ②溶栓前NIHSS 评分≥22 分。 溶栓前NIHSS 评分较高多与大面积脑梗死有关, 其发生是由主干血管闭塞所致, 可损伤主干大血管的基膜, 静脉溶栓后主干血管再通会导致大量血液通过受损的基膜渗出, 促进血肿形成而诱发脑水肿。 另外, 溶栓前NIHSS 评分越高, 则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越多, 脑组织缺血缺氧现象越严重, 增加血脑屏障破坏程度, 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水肿。 ③白细胞计数≥10 × 109/L。 ACI 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可造成脑缺血加重、 血脑屏障损伤, 并可阻塞毛细血管、 促进血管收缩等, 引起微循环衰竭, 还会与内皮紊乱产生相互作用, 容易诱发脑水肿。 ACI 发生后, 大脑皮层白细胞浸润增加会破坏血脑屏障,损伤组织再灌注, 增加微血管凝结、 促进血小板活化, 也会增加脑水肿发生率。

综上所述, 心房颤动病史、 溶栓前NIHSS 评分≥22 分、白细胞计数≥10 × 109/L 是急诊ACI 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高危因素。

猜你喜欢
脑水肿病史脑组织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Being accompanied to liver discharge clinic: An easy measure to identify potential liver transplant candidates among those previously considered ineligible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