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类学术著作选题策划研究

2021-12-18 02:25董夫才王笃利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术著作选题策划出版

董夫才 王笃利

[摘要]选题是出版社的生命,选题策划是出版工作的基础。对专业出版社来说,学术出版不仅是立社之本,更是重塑品牌、创造效益的核心优势出版资源。本文以国家出版基金2009—2019年资助的“三农”类项目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该类项目的数量变化趋势、项目类型等,并指出了“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等“三农”类项目的主题特征,为相关出版单位科学规划“三农”类学术著作的选题提供基本遵循和重要参考。

[关键词]学术著作;选题策划;出版;国家出版基金;“三农”

学术著作是最新颖、最前沿以及最系统的科技成果凝练,具有创新性和逻辑性。而学术出版是传承与传播这些学术著作中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出版社做好学术出版的关键在于前期的选题策划,这要求出版社提前做好信息调研。因为信息调研是“源”,选题策划则是“流”;信息调研是“本”,选题策划则是“木”,只有建立在信息调研基础上的选题策划才是科学的且有保障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在多次重要讲话和回信中表达了对“三农”事业的关心,勉励全国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拿出更多科技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对“三农”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不仅关系我国国民素质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然而,近年来,国内出版单位虽然出版了众多“三农”类学术著作,但“三农”相关主题较分散。我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后,“三农”类出版的选题拓展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同时读者对内容的需求也更加精确[1]。因此,帮助出版单位准确把握“三农”类著作的选题策划角度,为相关出版参与主体做好著作的选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公布的2009—2019年常规资助(不含主题出版后期资助)项目为基础,筛选出其中的“三农”类项目,对其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分析,以探讨相关学术著作的选题来源与发展趋势。这不仅可以使相关出版参与主体借助此项目数据分析掌握“三农”类学术著作的选题趋势,而且可以直接为出版单位学术著作选题策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对国家出版基金“三农”类资助项目的总体分析

有关“三农”问题,学界所研究的对象已经非常广泛,涉及生物、环境、气候、食品,以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历史和哲学等各个方面。为准确掌握国家资助“三农”类学术著作的情况,本文根据国家出版基金2009—2019年来资助公示的4160个项目,利用线下和线上查阅的方式尽可能掌握更多项目的有效信息,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元素的筛选、提取和规范化处理,筛选出所有与“三农”有关的项目,再依据学科分类方法分析“三农”类项目数据分布情况及其学术出版特点。

(一)“三农”类项目数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通过分析国家出版基金2009—2019年资助项目,本研究共筛选出“三农”类图书项目340种。表1反映了“三农”类项目2009—2019年基本情况的主要数据。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出版基金在2009—2011年的起步期阶段,立项数量起伏较大。《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在颁布时,曾明确规定“重点资助‘三农’优秀出版物等公益项目”。之后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在2016年的修订版中予以删除。因此,2009年度的“三农”类项目占项目总数的11.5%。在经历2010年的波谷后,自2011年起至2019年,“三农”类项目数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二)“三農”类资助项目类型丰富,以学术著作为主

通过对国家出版基金“三农”类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近年来我国关于“三农”类著作的资助项目类型日渐丰富,主要体现在载体形式、内容形式及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从载体形式来看,“三农”类资助项目涵盖图书、音像制品、数字出版物(《从农田到餐桌》)、多媒体项目(《“金阳光”新农村文化建设多媒体复合出版工程》),以及在2019年立项的融媒体项目(《新昆虫记:基于AR技术的青少年科普融媒体出版项目》)。其中,图书项目占比较高,这与国家出版基金的要求一致。

从内容形式来看,“三农”类资助项目包括原创性学术著作(含中文版和外文版)、引进版译著、图册类(含图谱、图鉴、图志)、科普类(含图书和其他载体形式)、工具书类(含词典、辞典、手册、百科全书和名录)。“三农”类资助项目以原创性学术著作为主,占比超过了项目总数的2/3;汇集了重要农业领域基础资料的图册类项目也占有一定比例,体现了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扶持原创性创新成果的指导思想。

从组织形式来看,“三农”类资助项目分为个体类和丛书类。其中,丛书类不少于127种。“三农”类资助项目历年分布情况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总体分布情况相似,在基金成立之初为最高,之后大幅回落,近5年又回到较高的水平,所占项目的份额均超过了1/3。

二、基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分析的“三农”类学术著作选题策划对策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充分重视信息、科学研究信息和合理利用信息。具体到出版领域,做好信息调研是出版社选题策划工作的基础。只有经过周密的信息调研后策划出的选题才是有源之流、有本之木,出版社也才可能推出更多、更好的图书。作为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大基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对外交流、专项主题等出版项目。从本文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分析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类型丰富,但多以学术著作为主。这就意味着这类领域的学术著作出版项目相对容易实现“双效”,因而是出版社尤其是专业出版社学术著作选题规划的重点之一。结合对国家出版基金“三农”类资助项目的分析,笔者认为出版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选题策划工作。

(一)围绕国家战略做好选题布局

选题策划是选题规划的基础,其必须依据党和国家最新指导思想,反映新时代主旋律,反映新时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当前,“三农”问题关乎国家发展全局。200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的“三农”类项目比重为历年最高,在经历2010年的波谷后,从2011年起,“三农”类项目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因此,出版社要深入研读反映不同时期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申报指南,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要义,深度把握“三农”类相关学科发展动向及其在国际学术体系中的坐标;要围绕食物营养、人民健康、生物科技、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和全球农业等新农科建设方向主动开展选题策划,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术出版选题体系,并立足深耕、长远布局、形成品牌。

(二)选题策划应兼顾“顶天”和“立地”

“顶天”是指选题策划要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致力于学术研究和重大科技的创新突破,解决的是农业科学在知识体系和技术发展中的全局和方向问题。“立地”即选题策划要立足学术资源普及化,解决学术成果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转化和应用问题。基于这两点,出版社做好信息收集与整理,搭建支撑选题策划的信息体系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三条。

1.深入研究“三农”领域的重大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2]。国家及有关行业在“三农”领域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不但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更是明确了科技、科研发展的导向。出版社立足“三农”领域科技发展的前沿、行业发展的趋势,必然能从中能寻觅到更多“三农”学术著作好的选题来源。出版社还应关注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等,结合上述项目筛选、分析与归纳有关“三农”领域的信息体系。这必然为出版社后续“三农”学术著作的选题规划提供依据和来源。

2.关注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结项成果。每一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均需要被验收,作为课题主持人或项目负责人,其通常会把科研成果材料汇集起来,而这些科研成果往往代表这个领域发展的前沿。如果出版社及时跟进,联系相关课题主持人或项目负责人,令其把涉及“三农”领域科研课题结项成果撰写成相关学术著作,则有望形成较为系统和前沿的理论成果。出版社可联合“三农”领域著作权人将著作中的优秀成果申报国家出版基金,这种选题策划应成为出版社学术选题规划的重点之一。

3.联系“三农”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及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及知名专家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不仅主持、承担国家或行业重大科研课题项目,同时拥有本专业领域前沿的国内外资源。出版社联系这些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可直接了解并掌握该专业领域学术发展方向和学术进展信息,以及学术当前动态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信息的收集与提炼,确定学术著作选题范围,从而保障后续选题策划的顺利开展。

以上三个途径都是出版社收集与整理学术著作选题信息的重要来源。出版社可根据上述内容进行“三农”领域的选题规划设计,譬如现代农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系列选题、现代农业领域关键技术系列选题、现代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系列选题等。

(三)科学规划选题思路和选题内容

在建立起支撑选题策划的信息体系后,出版社还要对收集的“三农”领域信息进行及时提炼分析,以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为准绳,以聚焦科技前沿、体现创新成果为指导思想,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价值导向,对信息内容范围进行准确定位,合理确定学术著作的内容主题,规划选题思路,设计初步选题,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好选题设计的三条原则[3]。

1.内容形式上的合理定位,主要针对原创性学术著作(含中文版和外文版)、引进版译著、图册类(含图谱、图鉴、图志)、科普类(含图书和其他载体形式)、工具书类(含词典、辞典、手册、百科全书和名录)。当然,这需要出版社同时依据内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及内容使用对象的定位范畴进行统筹确定。

2.载体形式上的合理定位。出版社基于内容与使用对象定位,结合出版实践要点确定出版载体形式,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新形态出版物,具体涵盖图书、音像制品、数字出版物等,甚至是具有其他创意形式的出版物[4]。

3.组织形式上的合理定位。出版社应更多从专业需求、国家扶持重点导向、同行类似专业出版结构分析,以及從出版社自身出版优势与经营需要出发,合理确定选题是否规模化、系列化。

(四)致力于从学术出版生态链多方发力

科研单位、作者和出版社共同作为学术出版生态链的生产者,决定了学术出版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因此,三者要共同发力,挖掘学术资源,整合学术力量,传播学术成果。学术品牌的建设取决于国家政策支持的决心、科研单位考核评价的重心、作者学术创作的耐心、学术出版单位品牌深耕的信心。在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品牌建设的背景下,科研单位、作者和出版社须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学术著作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凝练特色学科方向、锻炼师资队伍、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术著作出版不仅是科技成果物化的结果,是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与传播的主要形式,更是众多出版社创效益、扩影响、建品牌的重要支撑。学术著作出版的关键是前期的选题策划,倘若出版社实施该类选题策划,其必然从开始就应该对国家政策、战略方针及行业发展形势进行深入学习、了解与思考判断,然后调动各种资源,辅以科学系统方法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发挥创造性思维,利用出版社编辑自身对信息具有的敏锐性、导向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意识,找出选题策划的主要闪光点和着力点,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术著作选题体系,进而明确选题策划的具体实施措施。

三、结语

结合国家出版基金2009—2019年资助的“三农”类学术著作统计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该类项目的数量变化趋势、项目类型等,并指出了“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等“三农”类项目的主题特征。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总结得出“三农”类学术著作选题策划过程可以依据围绕国家战略、兼顾“顶天”和“立地”、合理定位设计形式、学术出版生态链多方发力等具体举措,以形成响应当前国计民生大势和具有“三农”类特色的优秀学术著作选题策划成果。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相关出版社科学规划“三农”类学术著作的选题策划提供基本遵循和重要参考,而且其分析方法也可以供其他领域项目信息调研之用,例如,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及教育部主题出版工程项目等。通过采用此分析方法,出版社可筛选出这些重要项目中有关“三农”的项目,再依据学科分类方法分析项目学科分布情况及其特点和规律,对信息形式和知识结构等进行重组,从而为选题策划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付旭.新时代“三农”出版的守正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9(09):106-109.

[2]韩亚楠.学术著作选题策划的“道、术、技”研究[J].出版参考,2018(03):48-49.

[3]李长青.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遴选规律探析:兼谈学术出版重大项目的策划[J].出版参考,2012(15):8-11.

[4]张付旭.“三农”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以“天下农书”建设为例[J].出版参考,2019(10):53-54.

猜你喜欢
学术著作选题策划出版
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
浅谈民生新闻报道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术著作出版的边界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