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1-12-21 05:28刘路亚曾攀
决策探索 2021年22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思政课教学

刘路亚 曾攀

【摘要】中原红色文化作为区域性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育人价值。中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契合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满足了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践需要、适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提出通过整合中原红色文化资源、完善知识建构、创新教学模式等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原红色文化;思政课教学;融入路径

一、中原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中原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原大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表现为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以及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等,每一种精神都凝结了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都是一种鲜活的教学素材,这些资源对于高校创新开展思政课教学极具优势。

中原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其所具有的独特内涵与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具有政治教育功能和意义。将中原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和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走进课本、融入课堂,既能够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其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又能够赋予中原红色文化新的时代价值,让中原红色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中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原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成为高校教育中的“必修课”。将中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能够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延伸,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堂魅力,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获得感、课堂满足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二)是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践需要

中原红色文化作为具有中原特色的实践结晶,其形成深受中原历史文化影响,有着独特魅力。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利用好鲜活的中原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教育面,综合利用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实地考察实践教学,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延伸高校思政课的教育空间。学生通过深入了解中原红色文化资源,感悟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对比国内外大环境,更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党史、国史,更加笃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

(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中原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原人民坚持不断斗争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凝结了中原人民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美好精神品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弘扬中原红色文化。面对网络时代遇到的新状况、新挑战,思政课教学通过深入挖掘现已形成的中原红色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使其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中,成为当前高校创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引领文化传承创新、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三、中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在中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中,仍存在着对中原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有效创新、对中原红色文化的内容缺乏深入挖掘、对中原红色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等现实阻力。鉴于此,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中原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实践育人方面充分发挥中原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原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提高学生对中原红色文化的认同。

(一)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平台

丰富鲜活的教育资源是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動的有力支撑。中原红色文化依托具体的人物、事件、地点等延伸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纪念馆、博物馆、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这些都是思政课教学的潜在资源。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抓住中原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契合点,善于挖掘整合散落在区域内的中原红色文化资源,旗帜鲜明又潜移默化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既完成了思政课教学目标,又充实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同时,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通过充分运用5G和VR等先进科学技术,开创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注册,在线身临其境般参观纪念馆、历史遗迹等革命文化遗存,学习中原红色文化,品悟革命精神。

(二)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知识建构

高校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整合中原红色文化资源时,要尊重生源差异化,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成长规律,因“生”制宜。如对本科生可多开展体验式教学,对研究生多开展学科研究、学术探究式教学,开展不同层次的社团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学习,要以具体鲜活的典型事例作为教学切入点,更好地促进学生完善自身知识建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中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散布各地,将中原大地不同区域的红色文化碎片有效整合,使其系统化、理论化,梳理其形成发展脉络,系统性完善知识建构,为提升思政课学理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

将中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开展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同时可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影视作品等实践将中原红色文化变成生动具体的教材。将系统化、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无形中接受教育,引导学生与具体的事例、人物、场景产生情感共鸣,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同时,要坚持理论灌输与情感引导相统一,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尊重内化与外化规律,重视课堂反馈。课堂教学的结束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开始,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用科学的方法论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增强思政课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陈始发,李立娥.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70-73.

[4]马福运,侯艳娜.深度整合:“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河南社会科学,2020(05):134-135.

[5]张小玲.新时代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价值意蕴探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3-10(08).

[6]陈君锋,陈果.挖掘与拓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7):61-63.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度调研课题“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点、难点与应对策略研究”(SKL-2021-169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思政课教学
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路径及对策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在思政课教学中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