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化瘀汤联合艾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8、hs-CRP的影响

2021-12-23 04:51戴小燕林梅瑟林芳芬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稳定型气化艾灸

戴小燕 林梅瑟 林芳芬

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冠心病(CHD)起因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堵塞,患者多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1]。近年来,将中医药应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取得积极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上,采用补气化瘀汤与艾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平均56.84±8.36岁;基础疾病:高血压38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2~69岁,平均57.50±7.66岁;基础疾病:高血压36例,糖尿病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为气虚血瘀证[3],主症:胸闷、胸痛;次症:心悸、气短、神倦乏力、自汗、唇色紫黯;舌脉:舌质紫黯,脉涩或弱。其中具备主症至少1项,次症至少2项及舌、脉象支持即可诊断。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及辨证标准;②年龄40~70岁。排除标准:①孕妇或哺乳期患者;②伴有恶性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4 治疗方法:两组均按照《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以艾灸,采用DAJ-23型多功能艾灸仪对心俞、厥阴俞、膻中、巨阙等穴位进行灸治,5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共进行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补气化瘀汤治疗,方剂组成:黄芪30g,丹参、葛根各15g,当归、赤芍、红花、桃仁、红参、川芎、柴胡各10g,炙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

1.5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主次症状(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进行评分,主症状根据严重程度计为0、2、4、6分,次症状根据严重程度计为0、1、2、3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主次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主次症状改善,70%>疗效指数≥30%;无效:主次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②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集患者清晨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③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并记录其他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images/BZ_6_177_579_2244_721.png3.92±1.70 3.49±1.49 1.85±0.81 2.20±1.18 1.88±0.54 1.21±0.32 14.55±3.67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总分1.83±0.54*#0.91±0.47*#1.23±0.37*#0.55±0.26*#0.68±0.35*#0.59±0.12*#5.79±1.70*#3.73±1.54 3.27±1.31 1.93±0.79 2.02±1.15 1.67±1.09 1.29±0.45 13.91±4.04 1.45±0.62*1.58±0.53*1.56±0.54*0.87±0.30*1.16±0.39*0.74±0.28*7.36±2.36*

2.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2.3 两组血清IL-18、hs-CRP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IL-18、hs-CRP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IL-18、hs-CRP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hs-CRP(mg/L)6.78±1.23 3.26±0.97*#6.44±1.57 4.30±1.09*组别 例数观察组50对照组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18(pg/ml)688.24±93.70 324.61±40.62*#697.91±76.07 422.46±48.53*

2.4 两组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血、尿常规异常及肝肾功能损伤;仅对照组1例患者施灸部位皮肤见小水泡,未经特别处理即自行吸收。

3 体会

根据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表现,在中医学上可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金匮要略》将胸痹心痛的病机归为“阳微阴弦”,即本虚标实,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究其原因在于心气鼓动无力,引起瘀血、痰浊互结,心脉内阻,正所谓“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艾灸疗法是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深入脏腑,以达到温经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研究显示,艾灸疗法可以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改善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艾灸治疗中医证候疗效达76%,说明临床疗效仍有待提升。

本研究采用补气化瘀汤辅助治疗4周后,观察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显示出更好的疗效,提示补气化瘀汤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补气化瘀汤是在桃红四物汤基础上化裁而来,方中黄芪、红花、桃仁等多味药物具有调节心肌供血的作用,能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起到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功效。冠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心肌缺血,易导致心肌弥散性纤维化,并可进一步引发心力衰竭等,方中黄芪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发挥心脏保护作用。丹参不仅能通行血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IL-18表达,减轻内皮细胞损伤,这可能是本研究中补气化瘀汤改善降低炎症因子IL-18及hs-CRP表达的主要机制。在治疗安全性方面,本组病例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形,提示补气化瘀汤联合艾灸疗法安全性良好,同时也提示在临床操作中应关注患者施灸局部的皮肤温度变化,避免出现患者皮肤被烫伤的情形。

猜你喜欢
稳定型气化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气化装置在线倒炉及优化改进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