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021-12-24 12:04阿木提买买提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7期
关键词:林业政策农民

阿木提·买买提

(托克逊县草原工作站,新疆 吐鲁番 838100)

1.退耕还林还草的新时代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退耕还林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在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20多年来,不断优化实施措施和实施政策,实现了世界性的创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将水土保持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结合,并且将精准扶贫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得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长远协同发展。

政府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作为我国永续发展的方针大计,要把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只有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定理念,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优化生态安全的屏障体系和构建多样的生态廊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态问题。

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发展方向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国家的百年大计,是推进新时代发展下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有关主管部门应持续做好宣传工作,共防共治,共筑共建,共管共护,提升管理水平,巩固现有成果,全面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向高质量、高效率、可复制的持续性健康发展,要为全面打造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康养产业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3.影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几个问题

3.1 政策脱节导致前期启动较早的群众无法享受政策补贴

部分地区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时间上启动较早,且退耕面积较为广阔,但是由于国家政策未能及时传达落实,导致前期参与退耕的农户无法享受到政策的补贴,这个问题在陕西省尤其突出,无形中给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比如安寨县的情况,截止到2001年,其当地已退耕的土地只有不到30%拿到补贴,剩余的70%已经退耕的土地,却因为政策无能紧密衔接,因而无法取得补贴政策的认可。

3.2 部分农民对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积极性欠缺

从古至今,农民意识里生活主要依靠来源就是土地,特别是在部分偏远地区,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土地退耕还林还草后的经济担忧较为严重,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种粮食的补助高于退耕还林补助,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农民认为退耕还林的补助不如自种粮食更有保障。

以油菜种植为例:旱地油菜的每亩产量大概为300公斤,按照每公斤市场价格5.5元来计算,一亩油菜收入可以达到1600元左右,再加上粮食直补的120元,直接现金收益1720元,另外还能享受种子,农资,农具等方面的补贴政策;而如果是选择退耕还林还草后,每亩地农民拿到手的补助是1200元,补贴金额不是一次发放,而是分别在5年内按照500,300,400的金额进行3次分别发放,期间如果管护质量达不到标准,则会取消补助政策。

3.3 部分地方的劳动力缺乏,给施工工程增加实施难度

在一些地处偏远的地区,由于当地缺乏支柱产业,农民收入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许多农民几乎全年在外打工,许多村子里出现了劳力荒,大量的耕地得不到有效种植。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特别强调农民的自愿参与,但是许多农户根本常年联系不上或者缺乏退耕还林还草的意识,即使短期内配合政策拿到了补助,但是又无法做到长期看护,给施工工程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难度。

3.4 可退耕地的地理位置偏远且不够集中,实施难度较大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经过上一阶段的大力发展,大片整片的土地基本已经得到有效的解决。而现在剩余的耕地地处偏远位置,或者零星散落,无法聚集成片,且有的地方地处山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交通运输十分不便,给实施规划设计及施工工程造成很大的难度。

3.5 技术上不够先进,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在许多退耕还林还草的地区,因为其所处的地方并不是传统的林业种植区,不具备适宜生长的气候环境,而技术人员由受限于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约束,缺乏必要的技术设备,加上在挑选苗木和选择苗木种类时不能够因地制宜,因此造成后期的林木存活率非常低,给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后续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3.6 部门之间的协同需要进一步提升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是需要多部门联合参与的重大事项,虽然是以林业部门为主导进行工作开展的,但是在各地的实施过程中,牵涉到土地、水利、农业、畜牧、宣传等多个部门,现阶段,各部门协作完成的局面远未达道理想状态,各部门的配合程度也待于进一步提升。大量的治理经验和模式未能得到大面积的复制和推广,仅仅停留在各地方小范围内。因此,应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社会对百姓的益处加强宣传,增强群众认识,激发各部门的参与热情。通过阶段性的评比考核,把退耕还林的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处。

4.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解析

4.1 增强当地农民观念的转变,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涉及面较为广泛,其中很大一部分会与农民的切身利益产生牵扯,这就需要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时,有关部门要在前期做好引导工作,要把国家生态环境发展与农门的致富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农民群众自发自愿地参与,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想法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效益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4.2 以科技强化为基础,推动退耕还林技术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科技是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在植被造林、育种培苗、造林护林方面,都应该以科技为主导地位,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当地农民的意愿,适时适地地进行防护造林,要把林业技术和当地农民的增收进行有机结合,切实加强退耕还林的高效率发展。

4.3 发展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

在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放活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进有条件的地方推出扶贫政策,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林业合作社的各项项目建设,开展林业产品的轻加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积极探索共同经营、共同收益的新路子,虽然国家对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长期补贴政策扶持。但是各地政府应该将退耕还林还草与基本农田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推行企业+农户+基地的造林模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土地流转改革,盘活其手中的土地资源,全面提高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应该加快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促使传统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引导有能力的农民采用承包制将大片的林业进行专业养护,提高农民收入方式,带动当地收入的全面提升。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政策扶持对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重要举措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在进行推出退耕还林工程扶持政策时,应加大对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生态建设项目进行政策倾斜;对参与林业开发和技术推广的人员应具有高度重视的意识和态度,努力提高其工作待遇;各地金融机构应开发适合现代林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增加对现代林业的投放力度,落实林业贷款的财政贴息和补息政策,发展社会型企业向林业产业靠拢,提高企业对林业项目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更多的群众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支持和推进。

结语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久国策,是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康养生活的重要办法,可以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千秋大业。我国在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过程中,我国已经取得了许多宝贵的实际经验,也收获了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但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多部门统筹安排,国家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来共同推进,全面实现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政策农民
政策
政策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饸饹面“贷”富农民
助企政策
政策
land produ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