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房为支撑,打造宜居宜游宜业乡村环境

2021-12-24 12:04陈忠良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7期
关键词:农房人居群众

邹 勇 李 维 陈忠良

(金湖县农业农村局,江苏 金湖 211600)

金湖三湖环绕,辖3个街道、5个镇,131个行政村居,1321个自然村庄,县域面积139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420平方公里沟塘、水网密布。近几年来,金湖县委县政府,针对“一字”型庄台多、居住分散、管护难现状,以农房改善为抓手,坚持系统布局、统筹推进,使农房更具特色,环境更加诱人,群众更满意。截至2020年底,开工建设农房项目17个,竣工交付9个,建成省级示范项目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4976户乔迁新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两年获省第一等次、市第一名。2020年10月22日苏北农房改善现场观摩推进会在金湖召开,省委领导称赞金湖农房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有质感、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湖畔旺屯、幸福湾、荷韵小镇等一批独具新江淮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成了“农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好图景,为农房改善和乡村宜居环境建设提供了经验。

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是党和政府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乡村振兴重要内容。如何保障这项工程顺利实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金湖县委县政府首先从机制入手,创新解决农房改善“地从哪出、钱从哪来、人往哪去”等难题,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向美。

1.健全“三项机制”

一是建立县级统筹、整县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切实扛起农房改善工作主体责任,采取两手抓,一手抓农房改善,提高农民居住硬条件,一手抓环境整治,提升整体人居环境,实行搬迁计划安排、搬迁政策制定、设计方案审查、土地指标争取、土地复垦交易、安置项目建设全县和人居环境整治相统一,确保全县“一盘棋”、落实“一条线”。二是建立书记主抓、党政共管机制。书记县长同时担任县农房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在重大问题上带头研究、带头推进,将农房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要求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一手抓招商、一手抓农房改善,切实压实镇(街道)属地责任。三是建立定期会办、现场督办机制。2020年累计召开县农房改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3次,研究解决施工手续办理、项目资金拨付等重大问题事项60多个。建立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集中居住点建设机制,定期组织现场观摩,有效倒逼项目建设进度。

2.破解“三个问题”

一是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明确主体、拓宽渠道,按照土地利用指标、“九靠近两远离”和“农村四类人群”优先等原则,细化年度搬迁复垦和人居环境改善计划,确保退出宅基地全部纳入国土整治后备资源库,并及时优化美化空间环境,目前已复垦宅基地1万多亩。通过向上争取省级农房改善专项补助资金、土地指标交易收益、等多条腿走路。同时,引进江苏中尚集团等有实力的公司共同投资及农户投资参与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房改善资金难题,有力保障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加快推进。制定了专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具体用途、部门职责、拨付流程、验收程序、档案管理及法律责任进行具体明确;对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所有资金收支、结转等业务核算、会计分录及科目使用进行规范统一。二是着力解决“人往哪里去”。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按照“50%进城、30%入镇、20%赴点”的总体原则,在县城规划建设3个大型农民新型社区,配合现有商品房安置,可吸纳至少1.5万户搬迁农户。按照靠城、靠镇、靠园“三靠近”原则,调整优化农村新型社区选址。结合省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对规划保留的19个村庄进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彰显特色、留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新型社区房源由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仅分配给农房改善搬迁户,杜绝一切其他资本到农村购买房子,损害农民发展机会和利益。三是着力解决“房屋怎么建”。首先,解放思想、优化程序,在审批服务上,创新模拟并联审批模式,为规范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金湖方案”。开辟新型社区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围绕规划审查、工程招标、施工许可、安全质量监督等重点环节,优化流程、简并手续,切实提高建设效率和工程质量。其次,在建筑风貌上,与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充分融入荷文化、尧文化、红色文化等金湖特色,在规划保留村庄提升中注重彰显独特韵味。第三,在服务配套上,按照“七通九有十到位”的标准,同步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第四,在日常监管上,创新实行“5+5”项目建设监督推进机制,即:在落实施工“五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管部门、县推进办、群众代表等五方力量,形成全过程、零死角的日常监督机制,确保房屋质量不亚于县城的商品房。

3.推进“四大融合”

村落千篇一律,但定位的主题却各个不同。金湖在农房改善过程中,充分结合乡村振兴,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村”山居图》。一是推动产业互融互促。把农房改善与全域旅游、“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融合联动,结合全县特色产业布局,把“稳得住、能致富”纳入规划设计要点,确保各镇(街道)集中居住点均有产业支撑,保证每个新型社区都有特色配套产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有事做、有钱赚。金南幸福湾小区、银涂新村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积极引导居民进园区务工,既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又实现了劳动力充分就业;吕良湖畔旺屯、前锋白马湖古镇毗邻市白马湖景区,塔集荷花荡紧靠荷花荡4A级景区,定位于服务全域旅游发展,配套建设生态农庄、民宿酒店、民俗风情体验区等业态,实现居民“家门口”就业致富;戴楼新塘居住点、金北金港小区纳入高铁新区、航空新城规划,全面接受产业辐射。二是带动集镇建设发展。全面排查集镇闲置资产,整合利用原“七所八站”、学校、医院和废弃企业存量建设用地,优先安排集中居住点项目,既节约土地指标、节省基础设施配套成本,又提升镇容镇貌、带旺集镇人气,实现了“一举两得”。据初步统计,全县各集镇可整理盘活存量土地2000亩以上。三是壮大镇村经济实力。在保证县内收支总体平衡的前提下,确保不增加镇村两级负担。将镇街搬迁复垦成效与土地指标交易收益挂钩。县财政还对镇街农房改善工作给予专项经费补贴,确保各镇街在保障正常工作经费支出外尚有结余,镇街在农房改善工作中得到了“真金白银”,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四是注重加强配套管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同步配套建设基础公共设施,实现污水接管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优化衣食住行,水电路讯、医教文保等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场所,超前跟进商业、通信、能源、金融等公共服务网点,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生活需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开展有特色的群众文化生活。推荐乡贤党员担任自治代表,制定村规民约,督促邻理和睦共处,引导村民自我革除陈规陋习,齐塑文明健康向上的好乡风。以镇为主探索市场化专业物业管理模式,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后续管理长效常态,让农民群众住得既舒心又安心。

4.结语

农房改善工程大、投资多、百姓关注度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顺应民意,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同时,农房改善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应突出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

4.1 坚持规划引领。农房改善规划要从全域出发,根据自然资源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应具有地方标识和人文特点,保障规划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4.2 坚持群众自愿。坚守为民初心,尊重群众意愿,掌握农民改善农房需求,将尊重民意贯穿农房改善工作全过程。在补贴标准、安置形式、居住点规划建设等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4.3 坚持让利于民。在农房改善过程中要坚持群众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在搬迁安置上,除允许农户自建房外,群众有购本镇安置房、购县城安置房、购定向销售商品房、购买商品房(二手房)、货币补偿等多种形式可选择。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机制,对唯一住房、唯一宅基地的住房困难户给予补偿,让老百姓在农房改善中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充分调动老百姓参与农房改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农房人居群众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多让群众咧嘴笑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让闲置农房成为“黄金屋”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共享农房”需要走好“规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