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能力发展要点与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

2021-12-27 09:39王会会薛奥传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专项技能运动

王会会 ,薛奥传,黄 涛

(遵义医科大学,贵州 遵义 563000)

当提到“运动能力”的词义时,既熟悉又陌生,其运用之普遍,在医学康复、运动干预实验、运动训练的实施效果等领域,往往会谈到运动能力的测试、干预、检测、评价等方面。但到底什么是运动能力,其表述的要点及内容多样,无从考证由来。在新一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于运动能力有其明确的定义,其指“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并明确了运动能力作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三大组成要素之一,表现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第四节提出了“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清晰可量化目标,因此学校体育如何开展,有怎样的抓手,如何应对与实施,就成了每位体育工作者必然思考的问题。在运动专长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依托运动项目特性设计出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方法,以及有效构建实施体系内容,使学生“动起来”“练起来”,从而使学生体质有所提高,运动能力有所增强,运动专长有所形成。

1 运动能力发展的内涵与要义

1.1 对运动能力发展内涵的理解

对于运动能力概念,要明确运动技战术、运动技能、运动心理、运动智能与运动能力发展的关系。运动技术是指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能则不一样,它是人经过学习后而掌握了的具有个性化的自动化行为方式,具有明显的个人特征。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肢体动作系统。运动能力的发展是以体能素质为基础,促进运动技术的学练,助推运动技能的发展,结合心理与智能,促进比赛战术的有效实施。对于中小学生来讲,除了发展基础运动能力外,要求教师还能够基于运动项目属性,结合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发展学生运动项目所具备的专项运动能力。(图1)

1.2 运动能力发展的要点把控

运动能力的发展内容结构庞大,要依据身心发展、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在基础运动能力发展阶段,要使其树立“大而全”的指导思想,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更好地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在我国“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培养健全人格首在体育”的要求下,体育肩负着社会使命。体育强则少年强,而体育强更多地需要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专项运动能力的发展除了具备体育项目的特性外,同时更多地凸现核心任务,专项体能、运动感知、运动智能以及在特定的项目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专项体能作为运动能力发展的核心内容,不仅包括运动素质诸如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和平衡等,其重要的是注重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发展。在实际发展过程是融合在运动项目中,是以一种素质或能力为主导,多种运动素质共同参与的过程,包含了不同的训练模式,由静到动、由稳定到不稳定,由徒手到负荷等,促进更多肌肉参与到运动中。运动感知作为运动技能形成的外显表现之一,包含了发展神经-肌肉控制、肌肉感知、空间意识等,是长期专项训练中形成的一种植物性和运动性神经系统的综合性感知觉。它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天气、器械、场地等)做出精确地识别和整合,如“栏感”“球感”“水感”等,是专项运动能力发展要注的关键要素。运动智能正如我们所说的球商,指的是能在运动实践中根据场地器材、对手、规则等因素,迅速做出转化、决策、运用,从而实现超越、力求临场适时灵活应变。另外,心理素质也是发展专项运动能力中必不缺少的元素,能承受痛苦、克服内外因、调整心态、敢于面对,勇于战胜对手。

1.3 运动能力相关知识的支撑

运动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知识体系的支撑,把握不同知识内容的层次与要点,在运动能力发展中起到促进与提升作用。通过分析,把体育知识分为体育通识知识、运动专项知识,运动能力的发展是以体育通识知识为理论基础,以运动专项知识为其方法的设计、手段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表1)

2 运动能力发展的有效实施策略

美国学者Poulton E C在1957年提出开放式、封闭式运动技能(Open motor skill and closed motor skill)的分类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两者之间的不同。开放式项目是由“人+控制物+对手”组成,封闭式项目是由“人+身体动作”或“人+身体动作+物”组成。可见,开放式项目与封闭式项目有显著性差异,在项目的学练与运动实践中的关注点及其运用环境截然不同。因此运动能力促进过程的活动设计也有不同,突出各自的特点与运动特性(表2),同时利用结构化的内容设计、有效策略与方法为运动专长的形成注入核心支撑,进而消除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不懂、学不会、完不成”现象。

表2 运动项目的特性及分类

2.1 坚持运动能力发展的原则

2.1.1 科学性与趣味性兼顾首先要依据生理生化指标、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柔韧训练,7岁应开始练习,12岁应发展得较好等。科学地设计运动能力发展的活动,依托体育课堂教学、课间操、课外活动等,针对所学运动项目、所需发展的运动技能,理解运动能力、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内涵并处理好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运动项目本身特性与体能素质的要求。设计的活动要具有多元智能、灵活多样、层次鲜明,趣味化的活动内容与形成,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达成互动、多动、全动的效果。

2.1.2 单一性与多元性协同运动能力练习要注重单一性与多元性设计有机结合。单一性重点强化关键运动技能形成所需的运动能力发展,以独特的手段与方法促进其增强。同时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活动设计,把体能、运动感知、运动心智等融为一起的内容形式,这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质、肌肉感知,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通过强化体育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

2.2 把握运动能力发展内容的要点

运动能力发展的内容不仅包括运动能力,还要依照运动项目的特性,发展专项运动能力,为运动专长的形成奠基,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本研究通过调查与访谈,梳理出运动项目特性排在前四位的关键词。而专项运动能力的发展能突出运动项目的特征,形成与运动项目对应的运动能力发展内容。从能力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最终呈现在比赛中、社会交往中,实现立德树人、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生体育奠基。(表3)

表3 专项运动能力发展的内容体系

2.3 设计运动能力发展的方法样式

专项运动能力的发展更多的是基于运动项目特性设计不同的活动,活动具有层次性、连续性、多元性。强化封闭式项目是由化繁为简的动作组合,开放式项目的活动设计由易到难的有机衔接,从而构建出运动能力发展的完整性与全面性。(表4)

表4 运动能力发展的方法

3 结论与建议

运动能力对学生运动专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能把握运动能力发展的内涵与要义,明确其发展的方向与思路,找到实施的着手点。通过梳理运动能力发展内涵、运动能力发展的要点把控、运动能力相关知识的支撑等核心要点,提出要坚持运动能力发展的原则、把握运动能力发展内容的要点、设计运动能力发展的方法样式等有效策略的落实,从而使运动专长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质增强具有良好的实效,为终身体育运动的习得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专项技能运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