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执政之基,提升组织力的思考②

2021-12-27 01:04贾淑品
理论经纬 2021年0期
关键词:执政党党中央领导

贾淑品

一、党的组织力与党的生命力

建党99年以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创下了一个个丰功伟绩,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的党毫无疑问是值得人民信任的,是有力量的政党,那么党的力量来自哪里?力量来自组织。自党诞生以来,我们的党不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党的组织力。

组织力,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组织领导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组织能力。党组织的组织力就是党组织把党员、群众力量整合起来的能力。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都是属于组织力的范畴。

一个政党在关键时刻、危急时刻的组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这个政党是不是一个成熟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次全球新冠病毒肆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而中国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却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开展各种防控措施,表现突出,为世界疫情防控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党员干部更是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俗话说,力量来自组织,为什么近几年我们党的组织力得到显著提升?为什么我们的党员能够表现那么优异呢?这和近几年我们执政党,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深入民心地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执政党建设关系重大。团结向上的党组织能使组织成员力量倍增。这就是“一筷易折群木难断”的道理。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并特别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5页。关于“组织力”提升,这实际上是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正式提出这个重要论断。关于党的“组织力”的概念,毛泽东同志在1929年4月《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首次提出,“我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然弱到如中央所言,但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形势之下,恢复一定很快”。为什么我们的党的组织力会恢复很快,是因为我们的党组织善于发挥群众的作用。组织力具有丰富的政治意蕴和深刻的政治内涵。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论持久战》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决定中日两国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就是“政治组织力”的强弱,并以此来比较中日的力量。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政党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那么一个政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组织力的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提升组织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的党组织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得力的。新冠疫情防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得以全面的彰显,靠的也是基层组织得力。

可以说,一个党有没有生命力可以通过组织力的强弱来进行衡量,一个政党如果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这个党就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党。列宁在建党的过程中提出了党必须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有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纪律。除此以外,他还提出一个“真正钢铁般的组织”必须按照集中制原则建立。他还明确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①《列宁全集》第十四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1页。列宁分析了无产阶级之所以坚不可摧的原因,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②《列宁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5页。列宁还说:“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③《列宁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5页。

二、深化执政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党的组织力

提升党的组织力,必须对执政党的执政规律有深入地认识。《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说明,这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重要文件。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提出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提升党的组织力,也明确指出,要突出政治功能。党中央一再强调党的政治功能,强调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旨在进一步集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便于集中力量干大事。在强调党的政治功能的同时,为了我们的党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不至于懒政,我们党应该对执政党的执政规律深入认识,这也有助于我们党进一步提升组织力。政治建设、组织力提升与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党的建设角度可谓是“一体两翼”。

把握执政党的执政规律,必须深化党对执政地位、执政基础、执政风险、执政体制的认识,把加强党的执政建设作为提升党的组织力建设的基础。

(一)认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组织力提升的关键

一个组织,假如不能正确认识它的地位,那么这个组织就会缺少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的执政党,不是哪一个领导决定的,更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得出的结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和当今的国际地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得来的。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为了摆脱中国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都领导人民群众进行过斗争,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才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的,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我们绝不能搞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西方的政党制度不仅与我们国情不容,而且也与人民和历史的选择相违背。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受历史虚无主义和其他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是无法补救的。只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坚不可摧的执政地位,才能进一步增加组织力。

作为世界第一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正在民族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指引下,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引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也是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但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前进的路上还有许多艰难险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贸易、金融制裁措施。如果我们的党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国家,它就会受到一系列的打击和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严治党,党员要严格自律,自我监督。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4页。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4页。“党弱了、散了、垮了”正是说明党的组织力出了问题,正是从抓党的组织力这一逻辑出发,我们要正确认识党的执政地位重要性,坚持把党的组织力提升工作与其他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二)深化对执政基础的认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提升组织力的关键

提升党的组织力,要求执政党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执政基础。这是我们要依靠的根本,也是提升党组织力的关键。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升执政党的组织力就是一句空话。长期执政是任何一个政党孜孜以求的执政理想。但是,如果一个政党没有可以依靠的执政基础,那么长期执政只能是一种妄想。新时代我们执政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是什么呢?毛泽东曾经回答过民主人士黄炎培,那就是“民心”,这是逃过执政党执政“周期律”的关键。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③年版《习第近平关页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57。“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58页。。而深化对执政基础的认识,充分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逆民者亡、顺民者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立场,充分相信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不同于以往的剥削阶级政党的。我们的党是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在提高执政党组织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政党。他们深刻认识到,提升党的组织力,必须在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中才能提升。为群众谋利益要真心诚意、服务群众要一心一意、争当真心帮助群众的排头兵,这样才能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才能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认为,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这些问题都必须和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的时候才能真切体会到,这样才能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二是服务群众的时候,要把群众的“小事”当做我们的“大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更为具体、更为琐碎。群众的需求看起来都是琐碎的“小事”。但是,我们要把“办小事”当成“办大事”,一样付出、一样热情、一样努力。这样在“办小事”过程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也增加了我们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三要在如何发动好群众上下功夫。“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只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的、以群众为主体的事业。这要求我们的党组织,比如支部,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主张;通过理论宣讲、政策服务等多渠道帮助群众,让他们认识到党的主张是符合他们根本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要把群众为自己幸福生活奋斗的热情点燃。这样党的正确意见、方针、政策,才能化作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样抽象的组织力才能具体到给群众干实事、干好事上,“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个执政基础才不是一句空话。

同时,提高党的组织力,还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样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当然,我们所要的经济发展,不是缺乏公平正义和两极分化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经济发展与组织力的提升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就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键还要看应该怎么促进发展、为了谁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提出和论证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3—214页。。这说明习近平同志认识到发展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操作的概念,而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要变得具体、可以操作,人民可以体会到、感觉到、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彰显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立脚之本,力量之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他还强调:“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4页。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党对如何赢得人心、巩固执政基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深化对党执政风险的认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提升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的保证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都不同于以前,党执政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作为执政党,我们要深刻认识执政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其中之一就是执政考验。任何一个政党执政地位的获得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但往往在争取执政地位的过程中更容易保持警惕、提前预知风险,而在执政中因为环境安逸,更容易精神懈怠,还有的执政党因为在执政过程中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也是执政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除此以外还有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这些危险和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只有认识到这些执政风险,并根据当前的形势,同这些危险和风险进行斗争,才能更好地提升党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习近平同志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关于执政不易的认识,他曾经深刻指出:“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9页。。

积极应对执政中的风险,既有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是提升党的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措施。习近平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要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必须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而做更大的努力,这样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一个信念薄弱、组织涣散、纪律松散、作风差的党,不能有效应对“四大考验”,不能战胜“四种危险”,更不可能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提高党的组织能力、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首要任务。

(四)坚决维护领导核心,是提升党的组织力,深化对执政体制认识的重中之重

我们党的组织力量来自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全面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全面确保党中央的大脑和中枢地位,全面确保党中央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条重大原则,又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提炼。

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的时期同不同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斗争。在第一国际时期,他们同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后来,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经验教训时指出,由于没有能够形成集中统一的党和众望所归的领袖核心,权威领导也没有能力力挽狂澜,这也是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列宁非常重视确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他深刻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①《列宁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42页列宁在建党之初,就批评机会主义试图建立一个全民只要承认党纲皆可入党的错误思想。这表现在:在1903年建党会议上,在讨论党章草案时,就党章条文的第一条列宁与孟什维克派的代表马尔托夫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列宁提出的第一条条文是:“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②《列宁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8页。马尔托夫反对列宁提出的条文。他提出:凡是承认党纲,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为实现党的任务而积极工作的人,可以作为党员。列宁主张建立一个统一集中的有严格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党,为建立这样一个党就必须消除手工业方式、小组习气、组织上涣散和缺乏纪律性的现象,只有根据无产阶级铁的纪律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才能在革命过程中担当起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作用。

对于列宁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思想,我党是非常尊重,并按照这要求去做的,比如在一大上就强调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在历史上有名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一段佳话,也说明了我国向俄国学习,建立一个俄国式政党的问题。李大钊对陈独秀说:“我们中国是不是也要走俄国人的道路,建立一个俄国似的政党啊?”陈独秀回答说:“这件事要搁早先我不大会赞成,之前我反对为一个阶级成立政党,现在我认为可以考虑了。”这就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民主集中制的建党原则,那就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领导,是党在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③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7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要加深对执政体制的认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松散、分散的政党无法发挥作用,也无法完成任何事情。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权威,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党的领导核心,是有效治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关键。坚决维护领导核心,需要把握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首先,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具有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第二,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换句话说,中共中央是全党的核心。在“四个服从”中,最关键的是党组织和党员要服从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的决定和计划,必须由各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党组织执行。第三,习近平同志是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首先要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关键是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浩大而系统的工程。要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全党同志必须坚定地维护“四个意识”,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忠实地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执行党中央的决定,不做党中央禁止做的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仅是对我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须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

2020年年初这场影响全国的疫情防控大战,中国就是靠着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出彩的疫情防控大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斗,医务工作者逆行请战出征、爱心人士真诚奉献、不辞辛劳,基层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日夜值守;“火神山”“雷神山”更是神速建成,被称为基建奇迹;同时我们各地还进行了“一省包一市”的硬核对口支援,全民老老实实地宅家进行无声奉献等,这些都是疫情防控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疫情防控中,既不进行积极防控,放任疫情的发展,也不居家隔离、不戴口罩,导致西方新冠病毒肆虐。我们为了控制西方疫情的传播,虽然也采取了限航、境外人员进入需“闭环”隔离的措施,但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中国不是一个孤岛。因而,在全球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很难独善其身。那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我们党应该“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有所为”就是在疫情防控受国际影响,进入常态化的阶段,中国疫情也不可能全面清零,有可能要与病毒进行一个长阶段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把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作为当前一个较长期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农村和城市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九大更是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进一步凸显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重要枢纽和战斗堡垒,要想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而基层党组织是筑牢党的坚强组织体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65页。,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正是我们党有着一股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巨大合力,正是靠着党组织坚强的组织力的绝对的优越性,才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地位不变,才确保实现全国上下一盘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党组织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来处理一切事物。但是,事实上还有一部分基层党组织不能够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处理一些事务,在处理问题时候容易出现“一言堂”的情况。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中,基层党组织应该成为坚强堡垒。广东省委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通知》,说明我们已经意识到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我们更应该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建党初期,我们党的力量还比较弱小,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势力比较强大的革命的敌人,党高度重视用崇高理想和铁的纪律凝聚组织力量,不断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发展组织体系、释放组织效能,使我们党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信仰共同体和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计划经济时期,各级组织担负着社会资源调配的任务,那时候个人对组织的依靠和归属感比较强,更有利于组织作用的发挥,人们对组织也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在所有层次和所有领域,显而易见的是,个人具有强烈的依赖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单位、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对党的生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导致一些党员组织观念薄弱,组织不善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事实上确实如此,当前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不少党员干部受西方新自由主义错误思潮的影响,空谈自由、民主。这次疫情防控中就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戴口罩,以及国家号召宅在家里的行为就是阉割了民主、自由。不少西方国家的国民在这次国际疫情大战中,嘲笑中国“宅家”的号召,过分强调“小我”的自由,结果造成疫情的泛滥,害人害己,祸及世界。这些错误思想对一些党员、群众有影响,这是组织力提升的不利因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次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我们的党员不但响应党的宅家命令,还积极抗战在疫情第一线,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医务工作者疫情一开始爆发就主动请缨,一个个不辞辛苦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这和我们基层组织组织力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就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文宏说:“最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这个没有商量。这是我们入党宣誓时的承诺,是职责!”①http://www.nxjjjc.gov.cn/ttjl/lzsp/202002/t20200202_4782693.ht ml.

因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还需要我们党组织继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目前,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甚至还存在软弱涣散的情况,这可能会制约全面从严治党、执政党建设向纵深发展,影响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过程中,我们需进一步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属地防控工作的重要责任,要切实担起身上的担子,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一步加强执政党对执政地位、执政基础和执政体制的认识,防疫意识不放松,各级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引导党员危急关头、危险时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猜你喜欢
执政党党中央领导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网络反腐: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课题分析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