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 理念下工科“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探讨

2021-12-28 13:10李晓宁李贵洋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郭 涛 李晓宁 李贵洋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1][2]。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结合纲要要求,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以OBE 教学理念为引导,坚持“两性一度”原则,加强课程及课程团队建设,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改革考核机制,实施课程思政,使德育与智育教育相统一。

一、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思路

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主体作用,将“技术创新、为国争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思想根植于育人全过程,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专业教学改革,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建立思政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合力育人的新体系[3]。为此,在课程建设中,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中围绕课程目标、课程管理、教师选聘、课堂教学、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形成价值导向明确的课程建设规范。在思政课程建设中,抓住教材、教师、教学环节,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切实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融入学生学习任务,体现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中。

二、OBE 理念下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方案

1.明确蕴含思政元素的专业培养目标,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系统

以习近平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中强调的“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突出专业特色,培育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强实践、重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坚持专业内涵建设,坚持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发挥“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四川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和四川省“软件开发实践教学团队”的优势,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程改革、教学创新为动力,以社会有效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构建蕴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工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养成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实现从单一传授知识向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培养目标转化。

图1 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专业建设目标

2.完善体现“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总体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OBE 教学理念,通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完善和构建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图2),提炼专业使命、社会责任、专业伦理和职业操守要求,将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在方案构建中,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得如何”四个问题[4],将课程思政深入专业-课程-教材-教研-评价-质保全部教学要素,发挥专业整体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图2 人才培养方案

3.构建“思政进人心、润物细无声”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从素质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全方位构建网络工程“课程思政”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该体系将课程类型、课程覆盖专业知识,以及思政教育内涵有机对应,将“技术创新、为国争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根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思政进人心、润物细无声”[6]。课程体系中,素质教育课程重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进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发扬中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专业拓展课程培养学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开拓创新精神,具备工程与社会、道德与法律意识,坚定学生在面对各种磨难和挫折时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图3 融入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体系

此外,在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思政资源,按照文化素养-立德树人-文化自信-开拓创新等系列梳理成思政资源,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对应,作为学生课堂思政的补充,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4.秉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课程建设理念

(1)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更新完善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课程大纲、课程实施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将思政内容贯穿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大纲、教学目标、教案设计等各个方面,以课程规划促进思政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明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7]。

(2)积极完善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

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在网络工程专业内挖掘思政资源,收集思政资料,将体现专业思政特色的发展史、科学史、典型事例等汇集成资源库,分类汇总,编制索引及向导,开放给本专业所有教师使用。

(3)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成果导向

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成效评估角度出发,系统化进行改革,将专业思政融合于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前思政导入,课中思政提示点明,课后讨论以及课后作业等方式将思政资源以恰当的方式融于知识的传授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5.抓课程思政制度建设,落实主体责任

成立由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负责本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咨询、评估等工作。建立课程思政工作评价体系,将院系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内容、成效等工作情况纳入教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6.坚持回归初心,引导教师立德树人

(1)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

开展新进教师 “教学入门”培训、“入职讲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训练,促进新任教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需求;坚持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实施“教学骨干”计划,打造一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教师中坚力量;依托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开展教学咨询和教学指导,实施“名师讲坛”、“精彩一课”、“一课一赛一沙龙”等系列培训提升活动,完善“课程评估、教学培训、教学竞赛”三位一体的教学竞赛机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引导教师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也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2)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当好“经师“、做好“人师”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学会在日常专业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切实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充分运用基层组织活动、教研活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课程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8]。通过思政研讨、思政示范课程等引导专业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思政教育,在专业知识的传播中将思政教育内涵润物无声地种植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3)依托课程群,开展教学团队思政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平台和凝聚教师向心力的良好载体。在今后的团队建设中,将继续以课程群为建设平台和发展载体,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中引入思政元素,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此外,有计划的选送专业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建设讲座、交流,到课程思政先进单位学习,学习课程思政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效果和专业建设水平。同时,举办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多形式竞赛,以赛促建,以赛促学,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积极性,鼓励有思想有能力的专业教师做出课程思政特色。

7.多维度渗透,加强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建设

结合学校“十一个”教育养成活动和学院IT培优创新活动。充分利用“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和IT 培优活动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艺术教育、道德与法律、工程与社会、团队领导、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和劳动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以思想道德素质为统领的素质教育养成体系,通过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学习方式构筑多维并进、互补互助、综合融通的全方位育人平台。

三、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评价及质量保障

1.评价及质量保障

(1)建设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考核体系

为增强专业全体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完善课程思政评价考核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与教师考核、晋升、奖惩等相关联。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程思政资源收集及使用(教案,资源库、课堂授课等),本专业学生思政活动及竞赛,指导及组织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等。同时,在考核评价中,注重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相结合,思政案例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2)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闭环机制

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理念,完善以自我评估为抓手、以常态数据监测为基础、以日常教学监控和多渠道课程质量评估、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为手段,涵盖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效果四个维度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一套教学过程可监控、学习环节可追朔、教学效果可测量、教学内容可定位及教学质量可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闭环体系。

(3)坚持产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的三层次评价

以产出为导向,开展课程目标达成、毕业要求达成、培养目标达成三个层次的评价。一是,针对课程教学产出的学生能力评价,该评价基于OBE 理念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教学成效评价。二是,针对专业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的评价,该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方面。内部评价是基于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外部评价是基于毕业生、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反馈进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三是,针对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产出成效进行评价,着重评价毕业生在毕业5 年后是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2.持续改进

本专业将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继续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专业教学改革,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1)坚持产出导向,促进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通过毕业生问卷、用人单位问卷、座谈、第三方机构评测对毕业生就业、培养质量、学生德育进行调查和评价;将达成度评价结果、质量分析报告用于下一评价周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

(2)不忘初心,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

学院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自评、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推动课程思政的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粘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体验和学习效果,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育人目标,坚持OEB 教育理念,在课程思政专业建设中挖掘蕴含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将思政内容贯穿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大纲、教学目标、教案设计等各个方面,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初心。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