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小记

2021-12-28 03:05李流芳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笙歌酒场流芳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昏黑无人往来,时闻风铎①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姪偕訪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②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③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选自《明清小品文选》,张岱等著,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

【注释】

①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②趺坐:双足交叠而坐。

③过:造访。

鉴赏空间

在本文中,作者李流芳写了自己两度游览虎丘的所见所感。他使用白描笔法,寥寥数语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空明澄澈的意境,与苏轼可谓殊途同归。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妙用比喻营造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十八字,虚实相生,如梦似幻,令人拍案叫绝。苏轼之文如缥缈仙境,李流芳之文如幽深古寺,各有引人入胜之处。

古代文人喜欢夜半出游者甚多,因为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才能不受打扰地与天地相亲,暂时忘却纷扰的俗世,获得内心的安宁。同学们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要注意体会其中蕴含的此类情感。

读有所思

1. 作者在文末说:“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你认为虎丘的“本色”是什么?

2. 怎样理解苏轼和李流芳各自的心境?

猜你喜欢
笙歌酒场流芳
鹧鸪天·喜迎红马转绿马
笙歌一路
名人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胡因梦:梦醒笙歌散,从此不惧忧
灞水流芳
映像畜牧业
援非医疗队:“流芳布天涯”
酒场如战场
当年笙歌醉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