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宣汉县高标准农田改造区域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索

2021-12-31 02:43王小中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宣汉县高标准全程

王小中

宣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四川达州

水稻是宣汉县乃至整个川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宣汉县近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约1.15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约19.2%。高标准农田区因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且具有较高的农田质量、产出能力、抗灾减灾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是宣汉县最重要的水稻优势生产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域水稻高产稳产、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宣汉县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指导下,组织县域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创新攻关,集成了以“优选良种、机械化耕整、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栽插、机械化管理、机械化收获及干燥”为核心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该项技术自2018年示范推广以来成效显著,示范区乃至全县的水稻总产量逐年提升。为此,笔者对宣汉县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示范效果进行了总结提炼,以期为全县以及川东北类似生态区域的水稻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技术内容

1.1 优选良种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气候、水源条件和所处地理位置,特别是海拔高度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近5年内通过国审或四川审定的,且生育期适宜的水稻新品种:海拔800m以上的区域,宜选用中偏早熟或早熟品种;海拔600~800m及水源较差的区域,宜选用中熟品种;海拔600m以下且水源有保障的区域,宜选用中偏迟熟品种。

1.2 机械化耕整

采用机械进行浅耕,耕整厚度20cm左右,耕整应做到深度均匀一致、田块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3cm;田面洁净,无残茬、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土层下碎上糊、上烂下实;田面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实而不板结。泡田工序完成后,通过机械进行田块耕整,做到“田平土实”,即田面平整,土壤沉实,以减少机插时漂秧、倒秧和栽插过深从而影响水稻分蘖和产量。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沉淀2~3d,壤土沉淀1~2d,砂性土壤沉淀1d。同时,控制水层,保持薄水机插。

1.3 机械化育秧

选用标准化机插秧塑料硬盘或软盘,装备较好的区域可采用水稻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均匀播种,一般杂交稻每盘播60~80g,常规稻每盘播80~100g;采用旱育秧或淤泥育秧方式培育合格秧苗,秧床封膜采用无纺布,防止晴天中午高温烧芽,立苗期注意防止高温烧苗和缺水,及时炼苗,并及时施用断奶肥、送嫁肥、送嫁药。秧龄控制在30d左右,苗高不超过20cm。

1.4 机械化栽插

根据田块大小,选用乘坐式或自走式插秧机进行栽插。机插秧要求秧苗苗高15~20cm,叶龄3.0~3.5叶,秧龄28~30d,苗挺、苗均、苗绿,盘根紧密且厚薄一致。行窝距30cm×16cm~30cm×20cm,分蘖强的品种窝距宽,分蘖弱则反之,每穴栽2~3苗,基本苗折合每公顷45万~60万苗。栽插过程中要求漏插率控制在5%以内,连续缺穴3穴以上应进行人工补插。

1.5 机械栽插后管理

与常规田间管理基本一致。要采取合理的肥水运筹措施,优化机插秧的群体质量。基肥施用复合肥(25-8-12)450kg/hm2,移栽后10d施用尿素75kg/hm2+神创300(抗倒伏微肥)9000g/hm2,晒田复水后施用钾肥150kg/hm2。浅水栽秧,返青后采用干湿交替间隙灌溉,分蘖数达到240万/hm2时晒田,复水后干湿交替,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其后干湿交替,收获前15d断水。

1.6 机械化收获及干燥

机械化收获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生产上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收割方式。收割后迅速入仓烘干,建议采用中低温循环烘干提高稻谷商品性。

2 示范效果

自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宣汉推广示范以来,采取“县级专家指导大户、乡镇农技员指导农户、大户示范带动农户”的模式,引导种粮大户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流转土地开展适度规模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在高度节本省工的前提下,屡次创造高产典型。2019年,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在种植大户流转稻田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选用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质杂交稻“川优6203”“C两优华占”“晶两优534”“兆优国泰”等品种,示范推广“优质稻全程机械化绿色提质高效栽培技术”“无人机直播种肥药一体化生产技术”。2019年9月10日,组织有关专家对示范区进行测产验收,验收组选取有代表性的3个田块进行了测产,每公顷产量约10.13t。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水稻每公顷产量约10.66t,较当地前三年平均每公顷增产约1.73t、5188.5元,节本增收3532.5元,累计新增水稻5303.80t,累计新增纯收益1083.3万元。近五年来,通过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累计新增粮食17 692.80t、累计新增纯收益3803.7万元。宣汉县高标准农田改造区域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节本增收一览表见表1。

表1 宣汉县高标准农田改造区域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节本增效一览表

3 结论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在高标准农田改造区域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体现。宣汉县通过在高标准农田改造区域创新集成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创造了县域水稻每公顷产量约10.66t的高产纪录。2021年,示范区平均产量较当地前三年平均产量每公顷增产约1.73t,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推动了宣汉县以及川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宣汉县高标准全程
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获批复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宣汉县宣汉脆李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川省宣汉县招商引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