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度研究

2022-01-05 08:29李俊霖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耦合度纺织业信息产业

刘 港,李俊霖

我国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度研究

刘 港,李俊霖*

(武汉纺织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是加快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基于耦合度模型,计算了我国2019年30个省市的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耦合关联度与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处于协调状态,但是耦合程度并不高。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了推动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融合的相关政策建议。

纺织业;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度

0 引言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制造和出口国家。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19-2020》,截止2019年,我国化纤产量达5827万吨,占世界化纤总产量的70%以上。虽然我国的纺织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纺织业目前依然面临加工制造环节位于全球生产价值链下游的问题,我国许多纺织业企业生产模式仍然落后,在传统制造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许多纺织企业的利润率已不足5%。因此在面临国际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我国纺织业应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凸显的,它引导了旧的经济发展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变革,这一变革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为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也为传统制造行业带来竞争优势。

然而,在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的严峻国际形势下,贸易战对我国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纺织业方面,中国是仅次于越南的美国第二大棉花进口国,美国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因此我国不仅要承受出口关税增加带来的市场扭曲造成的成本增加,同时许多企业要遭受纺织服装出口关税增加的打击。而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中国芯片长期依赖进口,中国的芯片地位依然处于芯片产业低端地位,在高端芯片方面长期受制于人,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中国部分企业的订单生意向韩、台地区转移。

因此,在中美贸易战的时代背景下,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均受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尤其在2019年,中美贸易战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那么,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耦合关系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省级层面对我国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度进行测度,并为我国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 文献回顾

通过回顾文献可以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二类。一是信息技术业对纺织业的推动作用。黄宗远等(2017)发现我国信息技术业对纺织业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当信息技术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纺织业0.43个百分点,在微观上推动了纺织业市场、营销、管控等各种要素的升级和优化,同时在宏观层面促进了纺织业的产品、技术和工艺创新,因此实现纺织业创新性发展、提高纺织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率方面,电子信息产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高寿华等(2021)通过构建SCP分析框架的产业融合对产业绩效影响的估算模型,从国家层面分析,发现我国纺织业与信息服务业整体上融合度在不断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融合是纺织业绩效的切入点,行业所有权与纺织业绩效成显著负相关[2]。

二是对纺织业、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耦合度的测度。李晓钟等(2018)运用国家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探究2000-2014年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发现早期我国的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之间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随着我国产业体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逐渐变为中级协调状态,且电子信息产业对纺织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一般要到三年之后才会产生作用效应[3]。张倩男(2013)以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广东省的纺织业是极具优势的传统行业之一,在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电子信息产业又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行业,实证结果表明,广东省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4]。徐盈之等(2009)发现我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耦合程度比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融合程度要低,并发现制造业的绩效与该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成正相关,而且制造业的绩效还与所有权结构和市场结构水平相关,但是产业融合和市场结构水平并没有对制造的绩效起到很好的的协同促进作用[5]。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产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对我国传统产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有学者从国家层面或者以某一省份为例,对我国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的耦合状况在逐年变好,但是鲜有文献从省级层面进行研究。本文基于26个省份和4个直辖市的最新数据,对我国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耦合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推动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补充。

2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建立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指标评价体系,然后求解子系统的贡献;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基于我国各省市数据,计算我国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耦合关联度与耦合协调程度。

2.1 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客观、系统科学地分析我国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时空演变过程,本文以我国 2019年26个省份和4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鉴于数据的一致性和可得性,研究区域不包括部分数据缺失严重的西藏。在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目标,选取数据分别构建我国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中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从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二个层面构建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可有效量化、能真实客观反映产业现状的原则,筛选出二级指标,指标权重赋值采用熵值法计算得出,具体见表1。

表1 指标体系构建

2.2 求解子系统的贡献

以Xij表示纺织业系统和电子信息产业系统各项指标的原始值,其中下标i、j代表纺织业系统和电子信息产业系统的第i个个体的第j个指标,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值µij,µij的取值范围在 0 ~1之间。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对耦合系统有序的功效参数µij用公式可表示为:

鉴于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是两个差异明显,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因此通过式(2)线性加权求和法来求解综合序参量的贡献:

其中,Ui表示子系统对总系统有序度的贡献大小,µij是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数据,λij表示各项指标在系统中的权重,本文使用熵值法来确定子系统的权重。

2.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耦合系统的指标权重的确定一般主要由主观熵值法和客观熵值法确定,主观熵值法主要通过咨询专家来确定,最终使用APH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考虑到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本文使用客观熵值法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熵值法的核心是使用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程度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由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别计算各项指标xij在纺织业系统和电子信息产业系统中的权重pij:

其中,m表示样本数量,µij是标准化处理后向右平移0.0001个单位的指标数据。

第二步,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其中,ej是第j项指标的熵值,m表示样本数量,pij表示第i个个体的第j个指标的权重。

第四步,测度指标xj的综合权重wj,计算公式为:

其中,gj是上文计算的差异系数,其值越小,说明指标xj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综合权重越小。

2.4 构建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相互作用而影响彼此的现象。耦合度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的彼此匹配相互依赖的程度。耦合协调是在耦合关联度的程度上,进一步度量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良性交互影响的大小,体现协调发展程度的好坏。在借鉴朱建华等(2019)[6]研究的基础上构造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模型如下:

C 表示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耦合度,取值范围在 0 ~1 之间,µ1和µ2是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序参量。耦合度 C =1 时,说明两个系统偏离较小,耦合状况较好; 耦合度 C 越接近于0,说明系统之间耦合水平越差。由于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尤其在有多个空间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当使用耦合度判断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时候并不准确,当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序参量µ1和µ2的取值相近且较小的时候,如果继续使用耦合度进行评价就容易造成伪评价的现象,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出现误差,为了更加客观的评价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进一步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D 是耦合协调度; C 是上文计算得到的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耦合度; T 是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综合调和指数,它能够反映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协同水平; a、b 为待定系数,a + b =1,而根据现有的研究将纺织业贡献系数a定为0.25,将电子信息产业贡献系数b定为0.75。

耦合协调度D的取值范围是[0,1],学术界对耦合协调度10个等级的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3 实证研究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我国各省市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9年各省市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耦合协调度

由表3可知,我国有8个地区的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业之间处于失调状态,其余22个地区的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之间处于协调状态,30个地区的耦合协调度的均值为0.4772,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业之间处于协调状态,但是耦合程度并不高。究其原因,可能与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有很大关系,中美贸易战在2019年已经达到白热化阶段,其中我国国内的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均受到了影响,纺织业的棉花进口受阻,纺织服装业服装出口成本增加,资源结构失衡导致短期货物堆积和原料不足,虽然这种失衡可以通过订单转移进行抵消,但是突然的冲击仍然需要企业花费时间进行资源结构调整,同样的,贸易摩擦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冲击同样是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从而造成在2019年我国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耦合度程度不高。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2019年26个省和4个直辖市的截面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处于协调状态,但是耦合程度并不高。本文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电子信息产业已经为新的经济范式奠定了基础,为传统行业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要想加快纺织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强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深度融合的动力、路径、模式与政策创新,让纺织业尽快适应新技术的经济范式,全方位发挥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

第二,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不仅要体现在技术融合上,还要体现在制度融合、市场融合和技术融合上,在纺织业的生产流程、研发设计和企业经营等方面融入信息化要素,建立起融合型纺织产业体系,通过将产品、客户、设备、生产线等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形成流程化的纺织产业。

第三,加快建立复合型人才的步伐,要培养既熟悉纺织业的运用需求,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从而推动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通过学校、政府、纺织企业等多方联合培养,建立起与低端、中端、高端相匹配的人才体系结构,从而为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四,我国纺织业产业聚集是一大行业特色,但是行业之间虽然在区域上聚集,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并且纺织业产业聚集群以小企业居多,缺乏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调合作,并且中小企业之间可能存在恶性竞争。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构建以大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为外围的产业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聚集的优势。

第五,扩散和深化部分电子信息产业和纺织业耦合程度良好区域的融合效应,通过构建区域耦合发展的公共平台,加强各区域之间的合作分工,随着纺织技术工业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各个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研发纺织技术创新,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既能够发挥已有区域的技术特长,又能补齐生产落后区域的纺织技术的短板。

第六,外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人员流动、竞争、模仿等带来的技术知识效益溢出,能够带来国内纺织企业的投资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政府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积极营造有效的模仿吸收条件,融合国内外先进的投资管理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纺织产业投资模式。

[1] 黄宗远, 肖珂, 谭剑. 信息技术产业在纺织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机理[J]. 贵州社会科学, 2017, (10): 105–113.

[2] 高寿华, 魏艳秋, 严建苗. 产业融合对我国纺织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纺织业与信息服务业融合为例[J]. 纺织导报, 2021, (03): 16-18+20-21.

[3] 李晓钟, 黄蓉. 工业4.0背景下我国纺织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基于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视角[J]. 中国软科学, 2018, (02): 21–31.

[4] 张倩男.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基于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12): 63–66.

[5] 徐盈之, 孙剑.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基于绩效分析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7): 56–66.

[6] 朱建华, 王虹吉, 郑鹏. 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 39(12):119-128.

Study on the Coupling Degree of China Textile Industry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LIU Gang, LI Jun-lin

(School of Economics,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0,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nd achiev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coupling degree model, the coupling correlation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extile industry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in 2019 were calcula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whole,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in a coordinated state, but the degree of coupling is still not high.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empirical study,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extile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ies are proposed.

textile indust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upling degree

李俊霖(197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F062.9

A

2095-414X(2021)06-0066-05

猜你喜欢
耦合度纺织业信息产业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版图
纺织业觅路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纳米产品在涂料、信息产业、材料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