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2022-01-10 07:06秦成文邓星梅邢畅何娴李靖周萍周洁杨斌
当代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免疫性计数疗程

秦成文,邓星梅,邢畅,何娴,李靖,周萍,周洁,杨斌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血液科,云南 曲靖 65500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一种免疫系统疾病,临床常出现乏力、血小板水平低、异常出血等症状。急性型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90%。是小儿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血小板生成减少,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重者可导致内脏、颅内出血,骨髓细胞学检查可见巨核细胞成熟障碍[1]。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ITP治疗的首选药物,国内常用甲基泼尼龙松作为一线用药,待出血好转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经泼尼松治疗后,约80%的患儿血小板计数升高,然而若减少药物剂量,会导致疾病复发,引发较多不良反应[2-3]。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短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年龄(6.32±1.19)岁。参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年龄(6.11±1.65)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全部患儿均符合儿童ITP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4];治疗前血小板计数<30×109/L伴有出血;入院前未接受升血小板药物治疗。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肾、肝、肺功能不全者;存在激素禁忌证者;合并严重感染者;再生障碍性贫血者;低增生性白血病者;继发于其他免疫性疾病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者。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泼尼松治疗,给予一线治疗方案,即甲强龙(法玛西亚-普强公司比利时分厂,进口药品注册证号BX2001040,X20010141,规格:40 mg)20~30 mg/(kg·d)静滴冲击3 d或/和免疫球蛋白1.0 g/(kg·d)静滴冲击1~2 d,血小板值≥30×109/L且无出血表现后改等剂量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至停药。

研究组给予短疗程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药物治疗。给予地塞米松(安徽联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930,规格:1 ml∶5 mg)20~30 mg/(m2·d)静滴3~5 d(最大剂量<60 mg/d),血小板值≥30×109/L且无出血表现后不再予口服药物维持。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不同时间段血小板上升及恢复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不同时间段血小板上升及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为无效、一般、有效、显效。显效:患儿血小板数量>100×109/L,无活动性出血及皮肤出血情况发生;有效:患儿血小板数量>50×109/L,无显著出血情况;一般:患儿血小板数目>(30~50)×109/L,无明显出血情况;无效:患儿血小板数目>20×109/L,存在出血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一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1、2、4周,两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比较(±s,×109/L)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platelet cou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109/L)

表1 两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比较(±s,×109/L)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platelet cou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109/L)

组别研究组参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治疗前9.88±5.56 8.85±8.43 0.559 0.579治疗后1周60.83±45.13 30.18±25.19 3.248 0.002治疗后2周80.55±50.28 40.49±30.29 3.738 0.000治疗后4周128.03±45.78 88.66±40.55 3.526 0.00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ITP为儿童较常见免疫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约80%的患儿呈急性病程,预后情况较好[5]。ITP是小儿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因人体内部体液免疫与免疫细胞发生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较多,主要表现为血液循环过程中的血小板减少,在人体骨髓细胞内会不断增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会阻碍人体内部的血液循环,导致产生不良血栓,同时会造成人体内脏发生大量出血情况[6]。血小板正常数值为(140~400)×109/L,若低于此正常值就会发生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会导致人体出血,伴有多发性疲斑,主要集中于人体小腿处。轻微的外伤多产生分散性疲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小儿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具有自限性。儿童ITP是否治疗取决于出血表现,而非血小板数量,早期血小板计数<30×109/L且有出血表现是治疗指针,一线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地塞米松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免疫反应,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生成,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破坏抗体吸附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破坏,达到治疗效果。但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出现包括库欣综合征、诱发感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神经症状等不良反应。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患者(包括初治、持续性及慢性)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当血小板计数≥30×109/L且无出血表现可随访,无需口服药物维持。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对于无活动性出血患者,主要选取泼尼松药物治疗,针对活动性出血患者,即选择短疗程内冲击式的治疗方案,具体表现为选用大剂量的激素,旨在使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的免疫球蛋白发生变化。使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能在短疗程内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按照患者具体的BPC计数适当调整关于地塞米松药物的用量。现阶段我国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首选方案即通过选取大剂量地塞米松,一方面可缓解患者的活动性出血情况,另一方面可增加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通过选择激素治疗的方式,而泼尼松可显著缓解患者出血情况,但无法治疗活动性出血、病情极为严重患者。陈沫等[8]研究指出,采用大量的激素药物能有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通过改善人体内部的免疫球蛋白活性,并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地塞米松药物,从而达到明显治疗效果。此外,按照患儿实际血小板计数状况适当减少地塞米松的使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76.6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剂量地塞米松短疗程冲击治疗优于常规一线治疗方案,且较常规方案起效迅速,明显改善出血症状,降低出血风险,缩短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小,多为一过性。短疗程内使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会在7 d左右产生血小板增高的情况,并逐渐达到一定的安全范围,整个时期短于使用泼尼松药物,此外,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有较低的不良反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使用短疗程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且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免疫性计数疗程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
精宁汤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60例临床观察——附西药治疗30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