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指导护理对帕金森病康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评价

2022-01-11 09:56贾小妹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研究组评分

贾小妹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帕金森病(PD)是属于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及步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及正常生活[1]。目前尚无明确根治该病的治疗方案,临床仅通过药物来对病情的发生发展进行控制。我院选取50例患者,对其采取不同护理模式,探究运动指导护理对帕金森病康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男12例,女13 例;年龄65~85 岁,中位年龄(69.5±8.7)岁。对照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66~85 岁,中位年龄(70.3±7.4)岁。纳入标准:患者确诊为帕金森病,病程1~5 年。排除标准:患者心、肺功能不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美多巴等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指导科学用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指导护理。(1)头部运动。患者取端坐位,头部进行后仰、向前低头、向右后方转头、向左后方向转头等动作,运动过程中保证动作缓慢,且运动到最大幅度,每天进行l0 次动作练习。(2)表情训练。组织患者进行睁眼、闭眼、微笑、鼓腮等面部动作练习。(3)肢体、手指练习。患者取端坐位,保持体前双臂伸直状态5s,逐渐向上举直至头顶保持10s。双手向背后相扣,最大幅度拉伸保持10s。反复进行握拳、伸指练习,以上每个动作每天练习l0 次。(4)平衡协调练习。患者正常站立,逐渐向前、后、左、右转变自己的重心,练习单腿交替站立。练习原地踏步、慢跑等基本动作。练习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负重物,且由患者独立完成锻炼。

1.3 观察标准 调查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评分,运动能力恢复情况。Barthel 评分包含进食、穿衣、控制排泄等十项内容,分数与恢复效果成正比。通过使用Webster 评分,判断患者运动能力是否改善,进步率51%以上,为显效;进步率25%~50%,为有效;25%以下,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以0.05 为界值,P>0.05 表示无明显差异,相反P<0.05 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 评分对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 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 评分对比(分,±s)

?

2.2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情况对比研究组运动能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PD 的临床症状为运动功能障碍、强直、大量出汗等情况,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病的关注度较高。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案为通过药物治疗减缓病情发展,缓解患者病痛,但无法有效治疗该病。有研究表明,对PD 患者采用有效的运动指导护理,能有效阻碍病情发展速度[2]。

病程较长的PD 患者,由于在长时间运动障碍的影响下,心理压力较大,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对延缓病情发展速度产生不良影响,若患者心理问题较严重,则可能导致运动功能丧失。本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研究组PD 患者实施运动指导护理,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接受频繁的活动刺激,冲动信号持续向大脑细胞输入刺激信息,促进神经元形成新突触。通过多次刺激能够促进中枢神经功能完善,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早期,护理人员可适当帮助患者完善动作的规范性,监督患者完成训练的次数,避免肢体关节出现异常。运动指导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改善植物神经功能作用。

综上,采用运动指导护理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研究组评分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芝麻素酚或能预防帕金森病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