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的误吸管理措施对降低老年高危患者误吸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2022-01-11 09:56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吸入性气道发生率

岳 园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误吸极易造成吸入性肺炎,部分高危病人包括肠内营养、重度昏迷、脑卒中等疾病患者极易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者出现死亡。老年人群最为常见。误吸相较于其他疾病,极易产生误诊,延误病人治疗。因此,应实行有效措施改善这一情况[1]。标准化的误吸管理措施能降低病人误吸率。本文针对我院收治老年高危误吸病人采取标准化误吸管理措施取得效果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入2019 年3 月至2020 年9 月本院就诊的老年高危误吸病人70 例病患。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女18 例,男17 例;年龄60~78岁,平均(67.22±5.12)岁。研究组女15 例,男20 例;年龄60~79 岁,平均(67.41±5.02)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常规资料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鼻饲;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排除标准:肺病;肺部感染。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做好气管切开、鼻饲护理等基本工作,强化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给予标准化误吸管理措施。(1)建立标准化防误吸体系。设立营养小组,分配好护士长、护士、教学组长、营养师成员及工作划分。小组成员应提前研究与误吸有关内容,综合分析肺部感染相关知识,结合相关科室主任意见对防误吸方案加以整合。(2)按照病人及家属可能出现的误吸危险展开针对性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待病人入院期内多实行身体检查,提高病人对于自身病情的关心度,帮助病人正确进行咳嗽、呼吸及排痰等。(3)规范病人呼吸道气道管理。针对无禁忌证病人,可调整其床头至合适高度,例如45°。提前做好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病人的口部清洁。强化管理人工气道部位的气囊,保持压力于30cmH2O,选取VBM囊压力监测表进行气囊压力的监测。若遇气囊禁忌证病人,需在其咳嗽时进行测量。

1.3 观察指标(1)统计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综合病人胸部CT、呼吸音、痰培养、血常规等情况进行吸入性肺炎评估。吸入性肺炎判定标准:体温超过38℃;呼吸道内部分泌物较多,鳞状上皮细胞<10 个/LP;涂片白细胞>25 个/LP;肺部产生啰音。(2)记录两组病人胃内容物、吞咽障碍、误吸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选取χ2检验,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即为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状况对比研究组病人患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人干预结果对比对照组病人入院时期的误吸发生率、胃内容物反流、吞咽障碍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结果对比[n(%)]

3 讨论

误吸在高龄人群中属于多发情况,一旦出现误吸,极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影响病人局部甚至全身受损,降低病人免疫功能,还有甚者导致死亡,影响严重。老年误吸常表现为寒战、发热、咳嗽等情况[2-3]。为缓解病人的误吸现象,临床推出标准化防误吸管理措施,即综合整合气道呼吸道管理、健康知识宣传及风险筛查等措施,重视对病人护理管理的科学严谨性,还较好兼顾了病人及其家属的综合需求[4-6]。

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情况,同时对照组病人入院时期的误吸发生率、胃内容物反流、吞咽障碍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果指出通过标准化误吸管理举措的有效实施,病人治疗效率提高,降低了吸入性肺炎及误吸、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增加病人诊疗服务质量。此外,治疗过程中尚有不足,后续应进一步改善标准化防误吸体系,保证此方案可以长期有效实行。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高危病人实行标准化的误吸管理措施能明显降低病人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误吸危险,增强病人治疗服务质量,临床价值意义较高。

猜你喜欢
吸入性气道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含量监测在儿童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