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01-11 09:56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脑梗死

吕 艳

(沛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徐州 221600)

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主要指的是因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缺氧缺血症状,发病率、致残率高,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失语、头痛、呕吐等,严重者会出现偏瘫,患者生活难以自理[1]。偏瘫是脑梗死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降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而且会增加致残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给予患者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本文引入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其对脑梗死偏瘫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病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5岁~79 岁),年龄均值(62.63±4.7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0~49)h,平均(31.28±3.24)h;其中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2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4 岁~78 岁),年龄均值(62.53±4.5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48)h,平均(31.31±3.22)h;其中19 例为左侧偏瘫,11 例为右侧偏瘫。统计学检验两组间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经CT、MRI 诊断均确诊为脑梗死偏瘫[2];(2)家属及患儿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患者;(3)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4)听力丧失、无法正常语言沟通或难以配合患者;(5)对康复训练不耐受患者;(6)病情不稳定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及经济状况,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疏导,密切监测病情及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护理,防止压疮、呼吸道感染、便秘等,指导患者进行行走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化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被动训练。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肌肉及关节被动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小关节过度到大关节,提升关节灵活性。2 次/d,30min/次。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加强查房及床旁防护,降低坠床、跌倒等风险。(2)肢体及穴位按摩。选择手三里、合谷及曲池穴,采用扌衮法对手掌、腕部进行治疗,同时对腕关节、指间关节进行屈曲被动训练,与捻法相结合,时间为5min。患者采取坐位,对肩部周围及颈项两侧推拿。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回旋上举训练与肩关节外展、内收被动训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明确按摩力度、次数及按摩时间。(3)坐起及站立训练。结合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坐起,锻炼初期坐起角度以60°为宜,逐渐达到90°。随着病情好转可进行站立训练,先进行床旁联系,保持双腿下垂,持续30min,锻炼脊椎骨及髋关节功能,然后协助患者床旁站立。(4)认知功能护理。在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尽可能引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刺激患者思考,提高认知能力。加强皮肤刺激,增强患者对触觉、听觉及视觉的敏感性。采用多媒体或认知卡片等指导患者反复认读,锻炼认知功能。

1.4 观察指标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在护理前后的变化情况,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1)FMA 评分采用百分制,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分别为66 分、34 分,高分值代表较好的肢体功能[3]。(2)护理满意度问卷由临床科室提供,按照分值的不同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评分范围分别为>80 分、60~80 分、<60 分。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1.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率(%),组间比较用卡方(χ2)进行检验;采用(±s)的形式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检验用t,结果显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MA 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上肢、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组间比较护理前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方式护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MA 评分变化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FMA 评分变化比较(分,±s)

组别例数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30 32.54±3.58 51.27±4.45 8.26±1.53 28.34±4.26对照组30 32.34±3.32 40.34±3.42 8.94±1.27 13.35±3.56 t 值/0.28412.4691.20514.239 P 值/>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在50~60 岁年龄群体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低龄化倾向,受到了临床的高度关注。以往研究发现,80%以上脑梗死患者伴随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随着现代康复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脑梗死偏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成为可能。患者中枢神经阻滞在功能及结构方面具有再生构造力及重塑性,经过康复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临床强调针对脑梗死患者应加强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临床康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强化康复护理强调在康复护理中由康复师、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主动训练、肢体按摩及坐起站立训练等,每一个环节都与患者当下身体状况相结合,在符合患者耐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促进患者临床康复[5]。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强化康复护理,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护理后FAM 评分显著提高,对照组患者尽管也有提高,但与观察组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体现了强化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主动训练针对康复治疗初期无法主动活动患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发生。待患者有所恢复后,进行主动肢体训练及床旁活动、站立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对患者认知功能护理干预则能够有意识、有目的的锻炼患者认知功能,为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做好铺垫。本研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采用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3.3%,高于对照组的70.0%,说明患者对该康复护理模式表示满意。

综上,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强化康复护理,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方案,可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