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护理方案在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2022-01-11 09:56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研究组个体

王 锐 王 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安徽 合肥 230036)

冠心病主要受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而产生,属于临床多发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1]。资料显示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搭桥术能有效诊治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搭桥治疗本身较难实行,极易给病人造成身体损害等风险。目前临床针对护理干预逐渐提出更高要求,而个体护理方案也因此流行起来。本文旨在研究个体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搭桥治疗术所取得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70 例病患。选取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给予两组病人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搭桥治疗术。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个体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男24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65.28±5.22)岁;平均体重(62.48±5.73)kg。研究组男20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64.38±5.08)岁;平均体重(64.55±5.93)kg。纳入标准:智力正常;均与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搭桥治疗术相符。排除标准:免疫性疾病者;精神障碍;心源休克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提前备好各项使用仪器,保证病房及手术室内温度适宜。给予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个体护理干预方案。(1)信息收集。熟悉病人病情资料,了解病人机体情况,通过针对性措施增强自身护理、认知能力。(2)制定针对性个体化护理方案。综合分析病人手术方案、基本病情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模式,保证病人在围手术期内能感受到服务的周到。日常生活中,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病人心理情况,若其存在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应及时给予疏导。在制定病人护理干预方案层面,需涉及到实行人员、地点及实施时间、手术时长、仪器使用等各个方面。(3)组织与管理。成立护理小组,护士长应提前划分好小组成员分工,包含术前、术后及后勤各缓解管理要求,避免降低工作效率。护士长发挥好自身职责作用,必要情况下多与院内各个科室开展交流指导,保证护理管理及护理技术工作到位。(4)健康教育。多为病人讲解关于疾病的预防、注意事项等内容,重视病人心理状态,适当采用视频、社会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统一组织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

1.3 观察指标(1)选取冠心病遵医行为具体分析量表研究病人遵医行为。包含情绪控制、应对方案、护理与配合治疗、健康行为及知识掌握情况五项。(2)选取SDS(抑郁自评量表)及SAS(焦虑自评量表)分析两组病人不良情绪。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选取χ2检验,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即为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干预后遵医行为情况对比对照组干预后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后遵医行为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后遵医行为情况对比(±s)

分组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健康行为护理与配合治疗 应对方案 情绪控制研究组 90.55±7.38 91.08±6.84 91.82±6.58 89.68±8.36 91.37±7.43对照组 85.39±6.93 83.44±8.55 82.47±7.64 83.48±6.37 83.27±8.45 t 值12.48511.20411.29810.28512.850 P 值<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 评分对比两组病人干预后的SDS、SAS 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 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 评分对比(±s)

组别例数SDS 评分SA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35 52.67±3.45 35.33±3.25 52.60±3.47 35.39±3.26研究组35 52.39±3.60 23.21±3.14 52.35±3.66 23.27±3.14 t 值/0.35516.9620.31416.935 P 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搭桥治疗术在临床较为多见,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然而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搭桥治疗术本身较难操作,为充分保证能成功进行手术,需加用合适的个体护理方案[2-3]。个体护理方案与现代化的护理理念相结合,可使病人充分感受到护理的人性化,按照病人的不同病情有针对性的制定医护方案,促进病人尽快康复[4]。王海彦[5]等人表示,个体护理方案能使病人体会到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模式,满意度极高,缩短住院时间。

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干预后的SDS、SAS 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表明个体护理方案能使病人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提升其遵医行为,强化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实行个体护理方案能整体分析病人病情,并制定针对性的医护举措,包括健康教育等,使病人充分感受到尊重感。

综上,给予冠心病人实行个体护理干预能使病人不良情绪得到显著缓解,有效提升病人的遵医行为,值得临床实施推广。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研究组个体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分析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