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幻汤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2-01-12 08:32孙玉涛贾翠娜黄艳艳
关键词:利培波幅药物

孙玉涛,王 磊,贾翠娜,徐 阳,黄艳艳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唐山 06300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少年期,临床表现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缺损等[1,2]。SZ 病因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数据[3]显示,该病初始发病年龄集中在15~45 岁间,终身患病率在我国约为0.66%,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SZ 患者在接受单纯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后,部位精神症状能获得迅速缓解、改善,但认知功能仍恢复缓慢,不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4]。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SZ 患者应用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SZ 患者具有增效作用[5,6]。本研究以SZ 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使用消幻汤联合利培酮治疗SZ 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7]。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肝胆实火或湿热蕴滞型[8],多急躁易怒,少眠多梦,口苦舌红,苔厚而黄,脉玄滑数。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3 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SZ 患者128 例。入选标准:(1)符合SZ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年龄18~55 岁;(3)入组前1 个月内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病程不超过5 年;(5)研究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难治性SZ;(2)合并明显的视、听觉障碍者;(3)对本研究用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4)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者。根据上述标准共纳入128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 例和观察组64 例。对照组中,女性40 例,男性24 例;年龄19~53(32.51±6.22)岁;病程1~5(3.17±0.86)年。观察组中,女38 例,男26 例;年龄20~55(33.60±7.03)岁;病程1~5(3.54±1.0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30,规格:1mg)口服治疗,起始剂量1mg/d,于两周内逐渐加量至4~6mg/d,治疗期间不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类化学药物。(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使用消幻汤治疗,方剂组成:龙胆草、磁石、柴胡、炒酸枣仁、钩藤等,该方剂为保密方,由医院煎药室统一煎药制并真空包装为100mL/袋,每日2 袋,分两次服用。两组均于用药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4 周后,根据PANSS 减分率评估治疗效果,评分改善程度=(基线评分-治疗后评分)/基线评分×100%。疗效判定:痊愈,PANSS 减分率≥75%;显效,50%≤PANSS 减分率<75%间;有效,25%≤PANSS 减分率<50%;无效,PANSS 减分率<25%[9]。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5 观察指标 ①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 周后采用PANSS 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②事件相关电位P300 检测及威斯康新卡片分类测试(WCST):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 周后使用KEYPOINT脑诱发电位仪(丹麦Medtroonic)进行P300 测定,记录P300 潜伏期及P300 波幅;采用WCST 对患者进行测验,评价内容包括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非持续错误率和概念化水平6 个方面。③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SCoRS 量表评估认知功能,该量表由20 个条目组成,采用4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受损越严重。④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自评问卷(Q-LES-Q)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Q-LES-Q 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测,该问卷共包含16 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高。⑤不良反应情况: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以mean±SD 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 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采取χ2检验。所有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94%)高于对照组(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PAN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量表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P300 及WCST 测试比较 治疗前,两组P300 潜伏期、波幅及WCST 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300 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P<0.05),WCST 各指标除完成分类数外,其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300 潜伏期、波幅及WCST 各指标无显著改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300及WCST测试比较

3 讨论

2.4 两组患者SCoRS 评分、Q-LES-Q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CoRS 评分和Q-LES-Q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CoR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Q-LES-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CoRS评分和Q-LES-Q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率失常、便秘、失眠、体重增加及肝功能异常等,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认知功能损害是SZ 的核心症状之一,研究[10]发现,SZ 患者普遍存在执行功能、文字记忆、一般智商持久而严重的损害,且不随临床症状改善而消失,提示认知功能损害是SZ 患者的一个独立症状群。SZ 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关系密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否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的社交、工作以及人际交往行为,甚至日常生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研究[11]表明,抗精神病药物是SZ 治疗的基石,经抗精神病药物的系统治疗,部分精神症状能够很快缓解,但是认知功能却恢复较慢,在部分患者会逐渐衰退,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对于SZ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仍是目前SZ 治疗中的棘手问题。

SZ 的症状表现在中医中归属于“癫狂症”范畴。既往研究[12]发现中医药结合疗法在SZ 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特别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且不良反应少。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消幻汤联合利培酮治疗4周后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整体疗效(85.94% vs 70.31%),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在认知功能方面,观察组WCST 测验除完成分类数外的其余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WCST 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提示消幻汤辅助治疗有助于SZ 患者认知功能改善。脑诱发电位P300 电位是研究认知功能的重要工具,其能客观、敏感而特异性地对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评价。P300 电位主要通过波幅变化、潜伏期变化反映受检者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记忆功能、信息的加工过程、思维的逻辑性变化等。研究[13]显示,SZ 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表现为P300 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P300 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加,提示大脑兴奋性提高,信息加工过程加快,记忆力及思维的逻辑性得到改善,即认知功能明显提高。在SZ 小鼠模型中,联合使用消幻汤更好地保护了小鼠记忆力及自主活动性[14]。消幻汤方中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磁石能潜阳定志安神,明目聪耳,具有清肝泻热之效;柴胡疏肝解郁,条畅情志;钩藤息风止痉;炒酸枣仁养心安神。全方共奏疏肝泻热、清心、安神定志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酸枣仁及柴胡能改善和保护大、小鼠记忆功能[15,16];钩藤的生物碱能改善痴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17]。

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率失常、便秘、失眠、体重增加及肝功能异常等,已有证据显示便秘、失眠及体质量增加是使用利培酮的常见不良反应,亦有报道[18,19]显示使用利培酮可导致心电图异常及肝功能异常等。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1.88% vs 18.75%),且未有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退组的情形,提示消幻汤联合利培酮治疗SZ 安全可行,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组中有3 例患者肝功能异常,而对照组有1 例肝功能异常,就本研究而言尽管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但仍需大样本研究及长期观察以明确消幻汤是否会增加肝功能异常风险。

综上所述,消幻汤联合利培酮治疗SZ 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猜你喜欢
利培波幅药物
基于势流理论的内孤立波追赶数值模拟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