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和ICAM-1、VCAM-1 的影响

2022-01-12 08:32张晋霞张志勇费云瀚毛文静邓春颖李世英
关键词:白藜芦醇后处理脑缺血

张晋霞,张志勇,张 蕊,刘 斌,费云瀚,毛文静,邓春颖,李世英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 06300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脑缺血引起的脑细胞损伤,再灌注后血液再通,而脑损伤程度却进一步加重。血脑屏障(BBB)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与血液中的细胞交换的场所,在调节血脑之间的运输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起着重要作用。在脑缺血等病理条件下,血脑屏障被破坏,血液中的有毒物质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渗透到脑实质,损害了正常的脑功能。在缺血后几h 内促炎因子被激活并释放[1],内皮细胞被炎性因子激活,粘附分子表达增多,包括ICAM-1、VCAM-1 等,促进了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移动和粘附。白藜芦醇(Res)是一种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脏、抗氧化和保护神经等作用[2]。研究表明[3]白藜芦醇可减轻脑缺血大鼠BBB 通透性,减轻脑损伤。但是,白藜芦醇后处理对脑I/R 大鼠脑水肿、BBB 的通透性、超微结构及ICAM-1,VCAM-1 的影响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后处理对I/R 大鼠血脑屏障及ICAM-1、VCAM-1 的影响,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SPF 级健康雄性SD 大鼠105 只(北京华阜康公司),鼠龄8~10 周,体重250~300g。经我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白藜芦醇购自Sigma 公司,ICAM-1、VCAM-1 试剂盒购自上海江莱生物公司。

1.2 建立大鼠MCAO 模型 参照改良的Longa 法,10%水合氯醛350mg/kg 麻醉,大鼠备皮、消毒,切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组织。找到右侧颈外A,结扎其远端。动脉夹夹闭右侧颈内A、颈总A。在右侧颈外A 刺破一小口,将MCAO 栓线从颈外A 插入,松开颈内A 动脉夹,将MCAO 栓线插入颈内A,深度为18.5±0.5mm,待有阻力感后停止,2h 后将栓线拔出约10mm。

1.3 分组与给药 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R 组、Res 组:低剂量(10mg/kg/d)、中剂量(20mg/kg/d)、高剂量(40mg/kg/d),每组21 只。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结扎血管;其他组均建立MCAO 模型。白藜芦醇组在2h 栓线拔出即刻给予腹腔注射Res,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1.4 观察指标 (1)I/R 后23h,尾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将脑组织放入3mL 的甲酰胺中,60℃孵育48h,取上清,测630nm 处吸光度值。采用标准曲线,计算伊文思蓝含量。(2)将大鼠断头取脑,称重(为脑组织湿重),放入105℃烘箱烘干48h 后称重(脑组织干重),含水率(%)=(湿重-干重)/湿重×100%。(3)将脑组织固定2.5%戊二醛 2h,PBS 漂洗后用1%四氧化锇固定1h,梯度酒精脱水,环氧树脂812 浸透后包埋,制成70nm 的切片,电镜观察。(4)按照试剂盒检测脑组织ICAM-1、VCAM-1。

1.5 统计方法 釆用SPSS 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行为学评分对比 I/R 后1d,假手术组评分为0.00±0.00 分,I/R 组为2.58±0.37 分,不同浓度Res 组为:2.33±0.71、2.06±0.69、1.88±0.49 分,高剂量组与I/R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侧脑组织的含水量、脑组织依文思蓝含量结果

2.2 干湿重法对比 I/R 后1d,假手术组脑组织含水量为(74.23±4.36)%,I/R 组为(82.97±4.47)%,不同浓度Res 组为:(80.76±5.82)%,(79.06±5.23)%,(77.65±4.02)%。I/R 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 组脑组织含水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低于I/R 组,高剂量组Res 脑组织含水量与I/R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3 依文思蓝含量结果 I/R 后1d,假手术组依文思蓝含量为0.96±0.33,I/R 组为6.51±1.21,不同浓度Res组为:6.32±1.36,6.19±1.17,5.96±0.92,I/R 组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Res 组依文思蓝含量低于I/R 组,高剂量组与I/R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4 电镜观察BBB 超微结构 假手术组:血脑屏障结构完整,血管结构正常,无肿胀、变形,内皮细胞、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结构正常,未发现有细胞水肿或者空泡形成,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连接紧密。I/R 组:血管周边可见水肿,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周细胞水肿非常明显,周边可见大片状水肿及坏死,基底膜与内皮细胞的连接出现大片状断裂。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出现溶解或破坏。不同剂量Res 组:BBB损坏程度较I/R 组轻,内皮细胞与基底膜连接较紧密,周细胞、星形细胞、内皮细胞、基底膜等结构较完整,破坏程度较轻。神经细胞核、胞浆异常结构改善,以高剂量组更为明显(图1)。

图1 各组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

2.5 脑组织ICAM-1、VCAM-1 结果 I/R 后1d,I/R组脑组织中ICAM-1、VCAM-1 的含量高于假手术组,Res 组脑组织中ICAM-1、VCAM-1 的含量低于I/R 组,高剂量组与I/R 组ICAM-1、VCAM-1 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梗死侧脑组织ICAM-1、VCAM-1结果(pg/ml)

3 讨论

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病因,缺血性卒中占绝大多数(85%)。几十年来,人们对I/R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多种病理过程,包括自由基的大量生成、氧化应激的发生、炎症级联反应、Ca2+超载、细胞凋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4]。I/R对脑造成多种损害,如活性氧爆发、炎症介质过量产生、白细胞浸润、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血脑屏障破坏、毛细血管灌注不足等[5]。

研究报道白藜芦醇在大鼠脑组织缺血后具有保护作用[6],可能与 AMPK/自噬途径的激活有关。Hou等[7]研究表明白藜芦醇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JAK2/STAT3 间接上调 PI3K/AKT/mTOR 通路来实现的。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不同剂量Res 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Res后处理均改善了I/R 大鼠的神经功能,证明Res 后处理对I/R 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

血脑屏障(BBB)通过维持微环境的稳定性,保证脑功能的正常进行[8]。脑缺血后BBB 的破坏导致脑组织内环境发生了变化,并伴有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引起脑水肿,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I/R 对BBB 的结构造成了破坏,增加了BBB 的通透性[9]。本研究采用EB法、干湿重法、电镜观察白藜芦醇后处理对BBB 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可减轻脑水肿,减少EB 外渗,改善超微结构的破坏。白藜芦醇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脑屏障的破坏。

ICAM-1、VCAM-1 属于内皮粘附蛋白,在静止状态下表达较低。当发生再灌注损伤时,ICAM-1、VCAM-1 通过调节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白细胞浸润到受损脑区[10],引起微血管系统紊乱,导致“无血流”现象。研究表明[11]ICAM-1是卒中后脑损伤的重要因素,脑缺血后颅内ICAM-1水平显著增加,ICAM-1 敲除小鼠在脑缺血后表现出白细胞粘附减少、脑梗死面积减少、脑血流改善和死亡率降低[12]。本研究也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CAM-1 水平增加,白藜芦醇组干预后ICAM-1、VCAM-1 水平较模型组下降,提示白藜芦醇可以下调ICAM-1、VCAM-1 的表达。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进行细胞学分析,机制分析不深入,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ICAM-1 和VCAM-1,改善大鼠BBB 通透性,改善BBB 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从而减轻I/R 后脑水肿程度,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猜你喜欢
白藜芦醇后处理脑缺血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焦亡的影响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加热酶催化法提取葡萄皮中白藜芦醇的改进研究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白藜芦醇,到底是何方神圣?
基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