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历史沿革研究
———基于建国70年时间跨度

2022-01-15 05:54
理论经纬 2021年0期
关键词:助学金助学资助

陈 勇 吕 强

引言

历史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记录,改天换地、创造辉煌的历史更是包含着人们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规律的过程。①易化:在学习“四史”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再论学“四史”守“初心”担“使命”,《大江南北》第2020年08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②李红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想,《紫光阁》,第2016年06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高校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历经七十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形成了比较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奖、贷、助、补、减”及“绿色通道”的现代多元混合资助体系,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即免费及人民助学金的形成期;人民助学金与奖、贷学金并存的改革期;初步建立奖、贷、勤、补、免混合资助的调整期;“五位一体”现代资助体系的成熟期。本文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对中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进行梳理与概括,以理清其大致的国内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史,以史为鉴,提炼当中的精华,为完善我国现有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带来有利的启发与参考。

(一)形成期(1949—1983年):免费及人民助学金模式

我国是一个具有大学生资助传统的国家,学生资助制度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追本溯源,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学在官府”之说,学生学费和官学的费用由政府出资,此后无论是汉代的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还是唐朝的国子监,宋朝的书院,当时的政府大多采取了“教养合一”的办学模式,从未间断过对学校及学生的资助。

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助学金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形成期可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免学费资助阶段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对教育文化工作十分重视。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战时人才队伍建设,对革命根据地的学生采取公费制或供给制的资助模式,使大部分贫困学生拥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有效促进了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的局面,国家在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上没有明确、系统的政策规定和资助模式,但为了迅速培养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国家开始实行为工农群众开门的免学费制度,这种资助模式仍然沿袭了解放前的学生资助机制,即公费制或供给制,具有地方性、临时性、革命性和平均性的特点。

1952年,经过三年经济恢复与发展,政府开始制定新的教育制度和资助政策,对全国范围内高等教育资助模式的改革拉开了帷幕。7月,原政务院和教育部连续下发了《政务院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和《关于调整全国各类学校教职工工资及助学金标准的通知》,明确要求将高等教育免学费制度调整为人民助学金制度;并对人民助学金的享受范围和标准作出统一规定。上述两个通知的颁布,标志着在我国实行较长时间的学生供给制或公费制彻底废止,人民助学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真正的确立起来。

(2)以人民助学金为主资助阶段

1952年人民助学金制度确立后,一直延续了30余年。在实行过程中曾做过三次重大调整,涉及学生资助的对象、范围、标准等。

1955年2月进行了第一次调整。为了减少人民助学金的浪费现象,国家出台《关于制发高等学校一般人民助学金分地区标准的通知》,要求以各地经济状况和人民收入为依据,将学生资助标准分为十个类区。随后颁发《全国高等学校一般学生人民助学金实施办法的指示》,规定人民助学金不能为所有学生所享有,进一步缩小补助范围、明确补助对象、规范补助标准,促进了人民助学金的有效利用。

1960年进行了第二次调整。1958年教育事业管理权下放到地方,由于各地区形式和发展状况不同,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了人民助学金的办法和标准,但是没有统一原则,导致各个地区差异较大。为此,1960年1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改进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和研究生人民助学金标准问题的报告》和《关于工人、农民、干部学生人民助学金标准的暂行规定》。这两个文件主要围绕着适当限定地方政府权限,缩小各地人民助学金的差异,进一步规范了其资助范围和标准。

1964年进行了第三次调整。1959—1961年正逢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学生生活质量有所下降。1964年,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有所好转。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部建议提高受助学生的比例和资助标准。3月,中共中央批转了高等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学校学生伙食标准和相应提高助学金补助比例的请示报告》,报告规定从1964年4月份起,凡全部享受人民助学金和半自费的高校学生每人伙食费多补助3元;从5月份起助学金享受比例从70%提高到75%。①《中国教育年鉴》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1页。

历经三次调整,已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人民助学金制度,其涉及范围比较全面,几乎对高校人民助学金制度的各个方面(包括资助对象、范围、标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后期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3)恢复高考以及两年徘徊阶段

1966年,我国爆发“文化大革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高校资助工作在这段时期也基本中断。

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和高校招生工作,并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的办法》,其是“文革”后第一个高等教育资助办法,规定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国家职工,只要工龄满五年,学习期间原单位照发工资,一切费用自理;而其他学生则接受人民助学金资助。此时期的人民助学金制度就其内涵和基本精神来说,与“文革”前的制度差别不大,该办法一直延续到1982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实行的免费及人民助学金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殊产物,与当时“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兵开门”的教育方针相符合,对国家建设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国家当时制定并实施这种资助模式,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首先,从国家制度来看,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就要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次,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家经过连年战乱,急需恢复与建设,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成为当时社会最紧迫的需求;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且难以有承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支付能力,实行该资助模式符合当时的国情,满足了国家建设人才的需要。再次,从国外因素来看,苏联当时为了“国家利益”所采取的教育资助模式为“免学费及助学金”的形式,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教育资助改革,基本上是模仿苏联的资助模式;最后,从中国教育史来看,我国古代教育一直是由政府办学、资助、掌管,培养认同统治阶级地位,对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有所贡献的“官臣”。因此人民已接受并认同这种“免费及人民助学金”资助模式。然而,从模式本身来看,带有“绝对平均主义色彩”的免费及人民助学金制度,其弊端也愈发明显,根本原因在于脱离实际情况的逻辑缺陷:一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包揽过多,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①朱城:新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梳理与评析,《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年03期。二是这种资助模式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制度上难以保证人才素质。该资助模式虽然满足了国家特殊时期的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却提高了教育成本,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限制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免费及助学金资助模式已愈发不合时宜,对该模式的改革已大势所趋。

(二)改革期(1983—1992年):人民助学金与奖学金、贷学金并存的资助阶段

根据人民助学金制度的改革与废止,我国资助制度的改革期又可细分以下两个阶段:

(1)人民助学金制度与人民奖学金制度并存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向市场转变,推动着教育领域的改革;另一方面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得国家难以继续实施“免费及人民助学金”。因此,1983年后,我国对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进行新一轮的调整与改革,主要内容为把原来的单一人民助学金制度调整为奖、助学金并存的资助模式,将“平均资助”过渡为“差异资助”。7月,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办法》和《人民奖学金试行办法》,规定非师范生人民助学金的发放范围由75%降低到60%;①陈有春、奉艳云:新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历史嬗变,《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同时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增设“人民奖学金”。这两个文件的颁布缩小了人民助学金的范围,增加了人民奖学金制度,虽然该模式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人民助学金制度,但打破了国家一刀切的资助惯例,引入了奖学金的导向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尽管奖学金所占的比例在当时相对较小,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改革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资助理念开始由公平转向效率。

(2)奖学金与助学贷款并存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高等教育费用承受力明显增强,单一的人民助学金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潮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国家决定继续深化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探索高等教育收费制度。1985年,国家开始了试行招生和收费“双轨制”改革,即对一部分高考成绩略低于高校录取分数线、但家庭有支付高等教育成本能力的考生实行缴费上学。5月,中共中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指出要对人民助学金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肯定了高校招收委培(自费)生后所取得的成绩。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单由政府投入是无法解决的。因此,除了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外,国家开始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通助学贷款服务。1986年7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改革现行普通高等学校人民助学金制度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要以奖、贷学金制度替代人民助学金制度,标志着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人民助学金制度自此结束。1987年7月,原国家教委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的办法》和《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规定各高校要建立奖学金和学生贷款基金,其来源是从主管部门拨给高校的经费中,按原助学金标准计算的总额的80%~85%转入;①《奖贷基金》[E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5%96%E8%B4%B7%E5%9F%BA%E9%87%91。更新日期2019 1028。并对1987年入学新生实行奖、贷学金制度。该办法是对取消人民助学金所带来资助缺陷的弥补,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奖、贷学金制度并存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1987年实施的奖、贷学金并存的资助模式是对原有奖、助学金并存资助模式的革新,打破了人民助学金单一的“济困”功能,承担“济困”和“奖优”双重功能。该举措符合我国当时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突显了政府追求效率价值的资助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资助改革历程中一个重大转折点。然而,由于奖贷基金来源单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资的奖贷学金不多,相关保障政策条款不完善等使这一模式的不足与问题开始逐渐显露。因此,根据我国国情、有步骤的建立一种可操作性强、能够弥补其缺点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已势在必行。

(三)调整期(1992—1998年):初步建立“奖、贷、勤、补、免混合资助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基本完成,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国家为了切实保证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对资助制度进行局部调整,深化高等教育收费体制改革。

1989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规定向计划内的学生(不包括师范生)收取住宿费及学杂费,并统一收费标准。但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全国统一制定的高校收费标准和办法逐渐显现出不适应性,高校收费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1992年6月,国家教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通知》,规定各高校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收入等为依据来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由此,各地区开始制定了符合本地情况的收费标准,逐渐差异化、地方化。1993年2月,国家出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该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交费”;①李现宗:高校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制度的非一致性与协调,《会计之友》2013年27期。肯定了自高校收费制度实施以来缓解高校经费不足、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1994年,出于教育公平的考虑,国家出台了《关于核定委属高校办学收费标准的通知》,部分高校招生开始公费与自费合并,采用通用的收费机制。1997年国家开始取消双轨制,即将国家指定性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的录取分数合一,统一缴费上学。②朱家德、李自茂: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60年的变迁逻辑———基于支持联盟框架的分析,《教书育人》2010年18期。截止到1999年,我国高校招生并轨和学生收费工作已基本完成。至此,我国高等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受教育者由免费教育到统一缴费上学,教育成本由国家全部承担转变为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打破了“国家投入国家收益”的原有格局,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不再只是国家,还有学生个人,因此学生缴纳一定的学费是必要的。然而,在其后几年里,学费不断上涨,学生承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从1995年以来高校学费就直线上升,有的年份学费比上一年增幅高达67%,最低增幅也超过了10%。③甄立敏、李凤玲:简论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各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探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随之增多,而学费的上涨直接影响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对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奖、贷学金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奖、勤、贷、补、免为一体的混合资助模式。

(1)特困补助制度的确立

1993年7月,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要求根据在校生的实际情况设立“特困补助”,以解决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简称“特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2)勤工助学制度的完善

勤工助学作为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具有社会实践的性质。①沈吉文: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实施现状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1993年8月,国家教委颁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参加劳动取得相应报酬”。②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意见的1994年,国家颁布《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勤工助学基金,确保该资助项目经费来源稳定。

(3)减免学费制度的确立

199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对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制度,孤残学生、少数民族以及烈士等则实行减收或免收学费。

上述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奖、贷、勤、补、减”混合资助制度已基本形成。该模式弥补了高校收费体制带来的问题与不足,是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独立探索,自实施以来,成千上万的学子成为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保证了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但混合资助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缺乏统筹优化安排,导致资助项目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不断产生。③颜彩媛:我国高校资助政策历史演进及启示,《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11期。因此,面对不足与问题,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仍在路上。

(四)成熟期:(1999—2018年):“奖、贷、助、勤、补、减”的现代资助体系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拉开了序幕,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据统计,1999年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达718.91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95.82万人。①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政报》2000年06期。招生规模的扩大意味着贫困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各项资助政策的优化也需要不断跟进。

(1)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贷勤补减相结合资助阶段

为了减轻政府和高校的负担,弥补贷款金额少等问题,保证资助资金的稳定性,国家决定助学贷款基金开始由银行提供。1999年6月,国家出台《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发放和回收作了明确的规定。9月,国家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进行了助学贷款制度试点工作。2000年8月,政府颁布了《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规定国家助学贷款“由八个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经办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扩大到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补充意见的通资助对象由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扩大到研究生,将担保贷款改为信用贷款。该补充意见标志着我国助学贷款制度正式全面启动,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国家助学贷款成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主要部分。2004年6月,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对助学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工作作了进一步完善,有效推动助学贷款制度的贯彻落实。2006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国家开始初步实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累计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292万人,审批金额253亿元,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③专访:教育部负责人解读贫困生资助体系相关问题[EB/OL],学信网: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鼓励在校生勤奋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其他的高校资助方式也在不断完善。2002年,国家出台了《国家奖学金实施办法》,加大对品学兼优学生的资助力度。2003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各高校从2003年新生入学起要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对贫困新生先办理手续让其入学,核实情况后再给予相应的资助。2005年7月,国家出台《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设立了国家助学奖学金。在中央、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的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下,我国高等学校资助体系,俗称为“奖、贷、勤、补、减”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基本成型。

(2)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以来的学生资助(2007—2019年)(“奖、贷、助、勤、补、减”现代资助体系)

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愈发系统化、完备化,更加注重公平、效率型为导向,使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对我国学生资助体系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在我国完善学生资助政策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该意见主要内容包括进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制度;实行师范生免费制度;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特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等。①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年第12期。

为贯彻落实该意见精神,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顺利进行,同年教育部、财政部连续下发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对国家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等政策的实施与管理作了相关规定。

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标志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由一元到多元、由只注重“公平”到“公平”与“效益”兼顾的发展,形成了“奖、贷、勤、助、补、减”的现代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2007年—2019年也是我国新资助体系不断建立健全的时期,各项学生资助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高等学校新生资助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民办普通高校开通“绿色通道”制度,将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

2009年3月,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提高高校学生入伍服役的积极性,国家相继出台《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和《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对到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实行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2010年7月,为响应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把“促进公平”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工作方针,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列入教育领域十个重大项目之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①王嘉毅: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着力推进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甘肃教育》2013年01期。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和贯彻十八大精神,5月,国家出台《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设立了高校贫困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同时解决研究生培养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奖助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9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增加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3年3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要求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②201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将实行全面收费政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4期。对2014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新生收取学杂费;该意见宣告我国研究生“公费”时代的彻底结束。面对研究生教育收费的情况,奖励和支持研究生勤奋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设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资助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对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的资金来源、奖励比例、标准与申请条件、评审组织与程序、资金管理等作出规定。新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既有帮扶困难学生的助学金,又有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奖学金,承担“奖优济困”的双重功能,比以往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更加错落有致,结构上更加合理。

为了更好地解决收费带来的突出问题和体现教育公平,解决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贷款上限已经无法满足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需求、全国助学贷款资助比例一刀切和院校之间的分布需求差异等诸多问题,国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相关政策来调整助学贷款资助标准,进一步细化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比例。2014年7月,国家出台《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加大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额度,调整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的相关标准。2015年7月出台《关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若干意见》,决定延长贷款和学生还款期限并实施还款救助机制等,进一步减轻了贷款学生的压力和负担。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工作,重视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促进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2017年4月,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要求确保研究生奖助政策和民办高校同等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不留死角;将预科生纳入高等教育资助范围;进一步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全覆盖。①2007—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大事记,《教育财会研究》2017年第05期。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明确指出,要保障贫困地区的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②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中国高等教育第》2018年第6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扶贫的重视,对人民的关怀,而“精准扶贫”思想延伸下的“精准资助”理念为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在中央、各地政府及各类高校的共同努力下,资助投资和管理方面进一步提档升级。9月,《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出台,进一步提高了勤工助学的酬金标准,强调要通过勤工助学来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10月,国家出台《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原则、依据、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意见也是贯彻“精准资助”理念的切实体现。

从2007年至201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有关部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在资助政策方面,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文件出台累计达30余件(表1);在资助力度方面,资助总额稳步提升(图2);在资助广度方面,受助人数在经历了2012年和2013年的大幅下跌后,近几年也在稳定增加(图3)。2019年2月,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金额1150.30亿元,比上年增加99.56亿元,增幅9.48%。①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人民政协报》2019年3月

图3 2011—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资助总人数情况

我国高校资助政策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资助项目由少到多,资助面从窄到宽,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所有学段(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所有学校(包括公办与民办)全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①全国学生资助中心:中国学生资助70年[EB/OL].http://www.xszz.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三不愁”,即:入学前不用愁、入学时不用愁、入学后不用愁。②教育部:2017年全国学生资助惠及近9600万学子[EB/OL].http://从制度上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①雷雨、王红松、徐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南方日报》2 0 1 2年1 0月3 0日第A0 8版。,“因学致贫、因学返贫”②教育部:学生资助杜绝了因学致贫、因学返贫[EB/OL],ht t p://news.现象大大减少,切实有效的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七十年来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既是我国教育公平的重大成就,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成就,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我国社会公平。

结束语

纵览我国七十多年来高等教育资助制度嬗变的四个阶段可知,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是随着国家的治国方略、经济发展、教育体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的。呈现出从具有“平均主义”的免费及人民助学金制度,到由公平向效率转变的人民助学金与奖、贷学金并存的资助模式,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混合资助模式,到今天经济保障和资助育人相结合的现代高校资助体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

(一)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初心不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尽管现行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在70多年的发展中充满了艰难与曲折,但在脱贫攻坚、民生事业和教育公平等方面初心不忘且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将后续取得更大的胜利。一是现行高校资助政策“以人为本”初心不变,保障了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体现了我国70多年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二是现行资助政策服务教育的初心不变,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资助模式更加丰富多元,资助经费投入不断增大,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也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巨大成效;三是现行的资助政策“育人”初心不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精准资助理念为引领,通过多种互补的资助方式,推进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转变,保障受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党和国家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鲜明体现

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国家繁荣发展的普遍真理。与时俱进先进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七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历史嬗变的每一步进程都透射出这一理论品质的鲜明特征,即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资助模式。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常年战乱导致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落后,使得人民群众难以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国家实行了免费及人民助学金制度,解决了学生伙食和学费方面的问题,保障了工农及子女的受教育权。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高等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资助都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人民助学金制度逐渐被取代,奖优并举、兼顾公平与效率并存的混合资助模式逐步形成,进入新时代,“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而精准资助、资助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指导高校资助工作的战略方针和行动指南,构建符合新时代的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助力打赢破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助学金助学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