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2022-01-15 22:13倪颖宏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

倪颖宏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完善语文德育,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在完善学生个人公德的前提下,使更多学生学会与理解社会公德,从而强化德育效果,为培养出色的社会人才打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秉持从小打基础的传统理念,小学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开展德育工作不仅能使学生领会中华传统美德,还能激发学生潜力,使其立志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产生的影响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学科,同时也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同样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教学项目。从当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上来看,小学教师对小学生专项德育重视度不足,而小学生却正处于思想观念与道德素养形成的基础时期,也是关键时期,如果在小学阶段得不到有效且充分的思想教育,那么就会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从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来分析,该门学科的灵活性相比较数学、英语等学科更高一些,并且其中的部分课文也非常适合开展德育,因此在德育广受重视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德育有效开展。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的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也是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处处都蕴含了德育教育的教学元素,教师要带领着学生共同通过语文教材课本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知识与道德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开展德育教育,那么语文教学是片面的,语文教育没有对学生起到应有的育人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与思想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教师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推动学生能力与思想的全面发展。

三、德育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从根本目标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多样性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爱国教育和思想教育,促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良性发展。而德育的渗透恰好能够满足思想教育的实际需求,通过德育,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能够得到规范,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怀也能显著增强,这对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极为有利的。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德育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迪的作用,将德育渗透到语文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观念,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以《小英雄雨来》为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素材,这篇文章的德育价值巨大,因此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内涵,并提出有效问题,如“你认为哪些行为是爱国的表现?”“小雨来的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便能在无形中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堂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优化了教学方式,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与课堂氛围中感悟文章中所传递出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启迪。如《詹天佑》这篇课文,带给学生心灵上指引的是詹天佑对祖国满怀一腔热爱之情以及立志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及詹天佑不畏困难、勇于前进的决心与勇气。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以及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詹天佑吃苦耐劳、一丝不苟、身先士卒、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的思想精神与道德品质。

五、在写作学习中渗透德育

在写作学习中渗透德育,这不仅是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作文是小学生对生活感受的最真实反馈,因此,教师能够通过这些文字与思想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德育意识状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在写作学习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教师不能像传统写作教学一样给学生规定写作模式、篇幅或者是数量等,因为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德育意识的思考。写作课堂中渗透德育理念,需要努力实现德育课程理论逻辑逐渐向生命生活逻辑转变。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坚持相应的正确的思想导向以及教育导向,结合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趋势增强其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将课程与教育环节在最大程度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心理需求,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心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写作学习中渗透德育,教师则需要让学生进行“随记式”写作,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小学生写下的经历、感触都能够更具情绪、思想的真实性,这样也能让德育渗透更具针对性。

总结

综上所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从教学效果的层面,还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引导优势,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资源,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德育的整体效果,以便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袁淑会.刍议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渗透[C]//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出版者不详],2020:152-156.DOI:10.26914/c.cnkihy.2020.036356.

[2]陈学刚.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探索[C]//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579-581.DOI:10.26914/c.cnkihy.2020.030928.

[3]朱丽华.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C]//2020年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486-488.DOI:10.26914/c.cnkihy.2020.056462.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