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视角下的防范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措施研究

2022-01-15 22:13林颖婉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林颖婉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的位置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对学生而言,体育课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学生往往拥有较高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但同时,体育课程又是小学阶段危险性最大的课程,容易引发各种伤害事故,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损伤。当事故发生时,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必须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各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权利和义务,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体育运动伤害的法律规则以及从法制的角度来防范体育运动事故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体育;校园体育运动伤害;运动伤害法律归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制的支撑和保障,法制作用的体现也离不开学校体育事业的承载,二者关系密不可分、互生共存。因此,完备体育法制体系,通过“法治的方式”来提升学校体育工作部门的执行力,使法治思想在学校体育事业开展的各级群体中不断渗透,以此来增强学校体育监管部门对器材、课堂教学安全的监察力度,降低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此外,通过体育法制体系的完善,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边界,实现当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法可依,使评判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一、学校体育伤害事件的法律归责分类

(一)学校角度

学校对场馆、场地、器材的使用没有明确的使用规章;教学场地、器材、设备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学使用的安全和卫生标准;体育教学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场地建设未明显警示;学校进行团体性、集体性竞赛活动组织筹备不周密。以上均属于发生体育伤害事故时学校应承担主要责任。

(二)教师角度

老师课前没有及时检查教学器材和设备的安全状况、教师未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超负荷教学;教师未按教学大纲规定进行超水平教学;教师进行难度动作组织教学时未进行动作练习保护;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练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强制性训练;课堂组织教学秩序混乱,对已知安全隐患不采取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伤害事故未及时有效处理导致伤害事故恶化。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以上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教师应负主要责任。

(三)学生自身角度

中小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不能自控或不能完全自控,在学生没有向学校或教师进行个人情况汇报的情况之下,家长有义务向学校或向体育任课教师进行个人身心状况的汇报,避免体育课程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中小学体育中由于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运动伤害主要是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未按教师安排进行技术动作练习;刻意进行危险动作练习:学生在课中见习逃离课堂造成事故;家长或学生隐瞒已有身体不适或先天性病史仍不听劝阻进行动作练习;体育竞赛过程中违反体育道德,恶意伤害竞争对手或队友;学生进行自伤或自杀性伤害事件。以上情况造成的伤害事故学生自身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四)意外事故角度

台风、雷电、暴雨、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是难以预估和避免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体育伤害事故只能通过相关管理部門出面裁决。在由学校或正常教学、竞赛等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存在对抗性伤害或意外受伤情况的责任需认定后裁决。

二、法制视角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

(一)全面培养各责任主体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现行法律中对学校在面对体育伤害事故中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暂未作出明确表述,当体育伤害事故发生时,无论是依据过错责任原则,还是公平责任原则,学校都会对受害人做出适当赔偿。《担保法》中明确规定学校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不得作为保证人,其财产也不得抵押,目的就是保护这些公益机构的稳定性。如果学校过多地因体育伤害事故而进行赔偿,则会降低其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全面培养各主体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加强对体育器材的及时检修,对学校而言也是一种预防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方式。

(二)加强普法宣传

加大学校运动伤害事故相关的普法宣传,提高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正确的维权保护意识。运动伤害事故中的责任划分一直是体育法和国家法律没能细化宣传的短板,无论是校方领导还是执教教师或是学生与家长,都应该了解甚至是熟知学校体育教学或竞赛中运动伤害事故相关的法律归责的内容,只有让他们在了解了相关的法律之后,才能形成正确的维权保护意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因此,可以多举办一些相关的普法活动,从基层宣传做起,从学校教师学习做起,从学生家长宣传做起,深入浅出的宣传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还可以定时举办赛前学生运动员家长了解运动伤害法律规则的宣讲会,增强学生家长的正确维权意识。

(三)教师提升自身的责任感

教是体育课、体育竞赛的主要组织者,承担着完成教学任务与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责任。因此,应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事业心责任感,注重每一次教学、每一次竞赛,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知识。同时,体育教师该应该对《体育法》与《学校体育管理规定》的常用内容及2021年新出的《民法典》中自甘风险原则做到熟练掌握,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们,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其次,做到在上课前或者活动开始前对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情况进行摸查与掌握,期中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尽到体育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有助于当体育安全事故发生后,体育教师能够确保自己的教学流程和期间的动作行为都是标准且符合规范的,以防为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三、结语

随着学校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伤害事故引发的法律纠纷问题加剧了学校体育教育系统的内部矛盾,也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的稳步发展,对各责任主体侵权责任判定的力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加剧矛盾升级。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无法预测、难以避免,法律归责是解决事故纠纷最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段荣芳.体育运动伤害侵权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于婷婷.高校体育伤害的法律问题审视[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06):65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