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和研究

2022-01-15 22:13姚岚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小学低段数学教学

姚岚

摘要:审题错误是小学低学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教师往往将原因都归咎于学生马虎,的确,学生审题时不认真细致是犯此类错误的重要原因,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审题没有准确的方式,都是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努力解决的方向。本文重点总结了教学中最常遇到的关于审题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关于解决学生审题失误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审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要精准的解好一道数学题目,先审好题,理解好题目的含义至关重要。审题能力可以说是数学能力的基石,它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做大量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出遇见题目时正确的思考方式,长期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有效的审题思维。低学段的学生通常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还不是很完善,很容易在题目的理解上产生偏差,所以从低学段开始,教师就应该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去建立正确的审题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能力。

一、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现状分析

低段学生一般指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小学,生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都跟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也不是十分丰富,对很多应用型题目中表述的事件不能理解。同时,低段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溜号,分散精力,精神难以高度集中,往往在审题时就容易马虎大意,影响审题效率。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启发性题目,很多题目采用连线、图画等趣味的答题形式,一些应用型的题目也不再要求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通过画出答案等形式来解答题目,学生在审题时,很容易弄不清题目真正考察的方式,造成答题方式错误,审题发生错误。

二、提升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

通过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大量总结低段学生在审题时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数学中应该分析好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个性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策略,结合好日常生活,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通过分析研究,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反复练习,将侧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审题思维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提升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方法[1]。

(一)课堂中大量做听、读训练

低段学生生字储备量还很低,对题目的阅读能力也还不完善,这就要求低段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带领学生大量的去听和读,可以每次数学课都设立专门的习题阅读时间,所有学生一起大声朗读题目,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有语感,以后在审题时所遇到的障碍也会越来越少。另外,教师也应加强听题能力的训练,读题,由学生听题后将题目大意默写下来,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顺畅解题思维[2]。

(二)提升学生对题目中数字的敏感度

数学题目一般是由几个或几组数字和数量关系组成,学生必须学会对每道题目中的数字有一个敏感的认识,反复几遍阅读题目之后,应首先明确题目中的几个数字是什么样的关系,通过什么样的组合和运算能够顺利解出题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读完题后,要求学生将每道题目中的数字提取出来,启发学生每个数字之间都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否有哪个数字是干扰项,而问题最终的要求应该将这些数字进行怎样的组合和运算。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部分“一共有多少天”的教学中,题目是这样的:第一个人说:“再过2个星期就开运动会了”,第二个人说:“再过3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了”,第三个人说:“再过9个星期就放假了”,每个人一共说了多少天?

读过题目后,可以问学生,题目中三个人都说了什么数字,学生可能会回答“2”“3”“9”,这时候就应该启发学生,是否题目中还隐藏着什么我们没有发现的数字,启发学生“星期”这个关键词代表数字几?所以每个人一共说了多少天可以利用乘法运算,即2✕7、3✕7、9✕7。

(三)利用好审题中的“关键词”法

虽然数学题目大都由一段文字来表述,但这些文字中通常会有那么几个词是解开这道题目的关键,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去发现每道题目中的关键词,在诵读题目之后,立即要求学生列出这道题目中的关键词,同时分析这些题目中各个关键词的关系,学生理解后,通常问题即会迎刃而解。

同樣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部分“一共有多少天”的教学为例,这道题目的关键词是“星期”和“多少天”,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要想知道有“多少天”,可以利用“星期”这个关键词,而星期所代表的数字是“7”,将“7”与题目中的“2”、“3”、“9”相乘,即可得出一共有多少天。

(四)训练学生的“图示化”思维

如前所述,低学段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理解的能力差,但是对图画等形式很感兴趣,而这个阶段的数学课本也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数学表述中有大量的图画,所以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图画”,将题目分解为若干图画,更有利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生动立体的图像,理解问题时也就更加容易。

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部分“需要几个轮子”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形象化的要求学生画出汽车和轮子,数一数一辆车有多少个轮子,题目问3辆车多少轮子,可同时提炼数字3,即3✕4,解出题目。可见,通过图画,学生更容易有具象的思维,审题时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三、结束语

审题能力时奠定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基石,低段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化的解题思维,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时传授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会决定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有着什么样的思维习惯。教师在教学时不应简单的认为学生审题的问题就是细心程度的问题,应善于总结发现学生出现问题的规律,深度钻研数学课本,从细节入手,反复训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得学生的审题能力得以提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富春. 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9(4).

[2] 宋成群. “读”中明题意,”审”中出正解——小学数学中如 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探索[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24):1.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小学低段数学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