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022-01-15 22:13张玉虹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张玉虹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小学针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更好地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能力。本文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利用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实现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农村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丰富、生动的情境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并明确教学的目标,更好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本文基于农村当前的教学现状,对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法的相应策略,以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以情境创设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化教学方式。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关注情境的创设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特点,是否能够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好地让学生以课堂知识内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策略

当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家国情怀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培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特点,并以落实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导入,也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将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地讲解,并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与探索。

(一)通过情境导入,开启良好学习状态

课程的导入是课程有效开启的关键。学生通过情境导入,能够更好地开启学习状态,配合接下来的课程学习。通过情境的创设,让课堂导入更加生动、形象,可以更好地获取学生的关注,并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开展情境创设的课堂导入时,应当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特点,并以更贴近学习要点的内容,结合时事新闻,以学生更关心、更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落实高效课堂。

(二)情境创设应当更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能够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探索,并促进高效的课堂交流,提高整体效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积极从生活中挖掘实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情境突出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生命的思考》中,结合《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篇课文的内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关于展现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情境,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生命的思考,并以此作为课程内容深入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针对农村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成长的问题,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关于生命意义的反思,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反思,并积极主动地将自身存在的困惑、疑问进行分享,促进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有关于生命奇迹的故事与情境,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例故事认识到生命的真谛。如新冠疫情期间,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事迹;如消防员用生命守护的坠楼少女……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用演绎或讲述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深刻地认识并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发生命的思考。

(三)以问题及任务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并不应當以单一的情境创设为主要形式,还应当结合其他的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及任务的设计与开展,可以更好地让情境教学逐步推进,让学生能够一点一点深入剖析知识内容,更好地通过教学情境,开展全面学习。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通过本堂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守法观念,并自觉拒绝违法行为。教师可以创设如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文明行为遵守等情境,并让学生进行相关行为的分析与探究。如在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不遵守防疫规定,与工作人员争吵;在景区破坏公共设施,对树木花草进行破坏;在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听从引导等行为进行相应的问题分析与讨论。教师可以设立进阶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基础的了解法律法规是什么,到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再到应当如何去做才能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来展开逐步地探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并能够从自身角度去分析与讨论。

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地问题设计与讨论,并通过相关情境的要求进行演绎或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情境中的相关问题应当如何去理解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学习与成长需要开展更深层次地学习与讨论。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逐步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与提升,并让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交流与沟通,提升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当前农村实际的教学特点,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针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特点,以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生活化的情境入手,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实现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安艳芬.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东西南北:教育, 2021(4):1.

[2]卫青龙.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2020.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