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与管理对策

2022-01-15 22:13佟媛媛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

佟媛媛

摘要:数学知识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发展学科,具有思维的丰富性和逻辑性的特点,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很大的难度。小学数学学困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问题,关系到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文章分析了学困生的特点,探讨了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小学数学;转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教育遇到了新的标准和考验。规定教材内容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两极分化,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不及格的学生,危及课程目标的完成。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一)知识技能

1、计算能力弱

计算水平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之一。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心理特征,计算的基本规则也不同。低年级主要是十位以内的一位或两位数的加减法(尤其是20位以内的加减法),表内的乘除法,以及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中年级主要有一位数乘以两位数及相应乘法的口算题,小数的简单加减法,加、减、乘、乘,以及书面整数的简单计算。高年级主要是口算题、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书面算术、小数乘除法和简单计算。但是,学困生无法满足特殊阶段的计算要求。例如,二年级学生无法完成十以内的加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

理解知识分三个层次,对数量分析的理解处于高级水平,建立在全面理解和相关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专业、清晰、具体地处理数学的具体问题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缺乏整合知识的能力,无法迁移知识。

(二)学习习惯

1、作业完成情况差

数学作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提升、强化、复习,让学生在答题中重新思考;对于教师来说,作业是检查学生上课状态的重要依据之一。不过,学困生的数学作业,大部分是敷衍、抄袭、乱写甚至不做。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在课堂上,大家不难发现,成绩不佳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观察能力并不比其他学生弱,但他们的专注力更弱。对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好奇心,不能长时间开展一项活动,学习精力也没有集中在老师讲课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

1、数学学习兴趣缺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可能会看书看不懂,上课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做题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造成数学学习的恶性循环。最后,它会造成对数学知识的恐惧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以及厌倦数学的心态。这是因为数学教学的兴趣不高,甚至不学。

2.缺乏数学学习热情

这类学生一般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而学习,不愿意理性思考答案和解答问题的过程。长此以往,思维的进步跟不上课本中要求的思维水平。

二、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一)增加教学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大多是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现象,降低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具有开朗活泼、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加强教学启蒙,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专心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比如在《厘米与米》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了解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引出课题。在解释了刻度和长度距离的单位后,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其他教学物,如课桌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精密测量,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熟练地使用尺子对物体进行测量,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掌握了测量方法后,老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同学们多高吗?我们来测量一下,看看谁高?”老师把两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用尺子测量对方的身高,以增强学生的练习热情,让学困生在直观教学中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

(二)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生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较差。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极有可能造成缺乏自信和排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掌握落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在情感上能信任老师,也想积极与老师倾诉自己遇到的困难,合理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例如,在上述学生实践测量时,教师会根据学生对学生测量情况的关注,及时处理对测量有困难的学生。当学生发现学生测量有困难时会轻轻地告诉他,“你看,老师在你身边。我已经把我的勇气送给你了,你可以大胆测量,老师相信你可以保证。”鼓励学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循序渐进。在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的信心会增强,学生会感受到自己实践操作的快乐和满足。

(三)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弹性学习任务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为学生统一安排学习任务,导致一些成绩不佳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他们甚至会厌学,害怕数学学习。因此,为了对小学初中数学学生进行合理的转化,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可扩展的学习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不断进步。

例如,在“三位数加二、三位数”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三个层次的作業。第一层是基础层,适合学困生。作业题型多为整数中间的加法运算,有助于学生掌握二、三位数加法运算的规律;第二层是根据一般学习水平的改进层。大部分作业题型都是普通三位数与二位数、三位数的加法;第三层是扩展层,适合学习能力强。作业题型多为复杂三位数和复杂二位数、三位数的加法,加上四位数中间的一些加法,增强了扩展层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这种弹性布置作业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连续的、系统的工作。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激励,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全面地开展这项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的启发和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学习任务,建立相互支持的兴趣小组,营造学生快乐的学习氛围,进而对学困生进行有效转化,促进课程目标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毛时生,高菊芳。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7(5):109-110。

[2]马永莲.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32):105。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