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2022-01-15 22:13陈智清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综合性探究活动

陈智清

摘要: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准》)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建议。这样的建议,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普遍反映综合性学习难教,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特点把握不准,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对综合实践教学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这里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基本特征应为:应贴近现实生活、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应强调合作精神、设计应开放、多元。

一、開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方式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整体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依据小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拟设计以下几种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一)探究型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探究型学习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提出疑点,从语文学习中发现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反复观察、实践、讨论、搜集资料等,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激活他们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体验型学习。体验学习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置换、观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达到对事物、行为、情感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参观访问、考察是体验学习的基本方式。 我们结合语文学习,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参观名胜古迹及科技活动场所等,都是体验学习。每次体验时,学生都会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回来写成参观记或活动感想的作文,体现语文的运用。

(三)合作型学习。合作交往是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也是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订研究方案,自行探索和研讨,把合作深入到学生的认识活动中去,使学生切实处在自主学习和积极交往的状态中。

二、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活动中的“文化蕴育点”,在生活中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教科书、教学挂图、各类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各种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还有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等,教师要具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例如课上可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还可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着眼于实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了解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

教师应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我母亲河”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①观察长安镇的河道,进行描述(写作)。②为保护母亲河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③了解环保情况(口语交际,写采访稿)。④实地查看母亲河,了解环保情况(调查访问,小组汇报)。⑤为了整个子孙后代——致家乡人的一封公开信(调查访问,小组汇报)。

整个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语文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将语文实践活动与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四、 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性学习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关注差异,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还要有自己的语言。

例如:“如何把课本编得更好?”这一问题的设计,自然就会使学生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乐,得体的动作,使语言更具有魅力,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既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又有实践能力的锻炼。再如:让学生品评广告,“搜集广告,评出优劣,把劣质广告重新设计一下。”学生搜集广告的途径是多样的,评比的形式是多样的,重新设计的广告更是百花齐放。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五、活动组织形式多样

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我认为教师组织活动可以不拘形式、不限地点、不限参与人数、体现民主,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时,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最好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结语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抓住综合性,突出实践性,体现语文的学科性。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语文这一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综合性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