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01-15 22:13占谷然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小学教育信息技术

占谷然

摘要: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国家需要更多现代化人才,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应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而拥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所以,小学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本文主分析在新的教育趋势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合适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教育;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众所周知,小学是学生接触正式教育的起点,在该时期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对其以后的学习以及信息素养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以及学习的重要工具,拥有信息素养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习以及工作的效率。小学时期的信息技术教育都是基础知识,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学生在探索和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提高信息素养。但是在目前的信息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去解决,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教育效果。

1.小學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

1.1对信息技术教育不够重视

目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仍然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认为信息技术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且对学生的升学没有什么帮助,有些家长甚至将信息技术误认为是娱乐和游戏的课程。实际上,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与其余文化课不同,没有阶段性的学习,不需要继承知识,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对该课程的忽略,很多学习都没有完成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师资力量不足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第二大困境。虽然在小学教育中,文化课教师很多,但是这些教师中鲜有人精通信息技术,加之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忽略,为该课程配置的专业教师很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知识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较低。其次,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文化课的师资力量尚且不足,更不用说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此外,这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山区硬件设施落后,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这也致使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

1.3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

虽然面对同样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但是学生的智力和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有些学生能够很快学会并熟练应用,而有些学生需要消化的时间。此外,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很早就接触过电脑,对一些基本功能有一定的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只能通过学校的机房去接触和了解计算机,所以二者的基础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影响了其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是否感兴趣。只有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对策

2.1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生活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所以小学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并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关注。首先,学校里的主要领导及教师,应该改变教育理念,并做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以促使其转变观点,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利用信息技术上文化课时,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提问环节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基本操作在多媒体上展示自己的答案。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班级管理,例如,每个人都有10积分,按照违反纪律的情况进行减分,表现优异者给予积分奖励。在每个星期的小结中,积分多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制作好积分表,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扣分以及加分情况按要求填写,并在小结时利用计算机的自动求和功能去算总分数。这种方法不仅重视起来信息技术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以及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自信心,所以计算机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其更多的自信。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技术为学生录制学习资源,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反复观看,理解操作中的重难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再者,由于信息化教学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这也就说明了信息化教学和其他文化课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计算机教师不应该按照文化课的教学模式去进行信息化教学,而是要在学生信息接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认识和掌握信息技术。最后,教师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准确掌握其实际学习状况和信息接受能力,并为其设定差异化的教育标准,

2.3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积极性

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虽然信息技术不参与升学考试,但是也应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否则学生爱玩的天性容易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懈怠的心理。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授的基本操作知识,为学生布置简单的课后作业,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为切入点,避免操作太难,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提高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所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成为了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标准。而小学时期学生接触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时期,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小学时期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剑寒.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读写算,2021(31):5-6.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小学教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